展馆中央的投影屏闪烁了一下,那古老的龙形图腾仿佛活过来般在屏幕上扭动了几秒,随即恢复正常。人群并未察觉异常,依旧沉浸在古文化的氛围中,但李逸尘却感觉后背一阵发凉。
“那个符号……”苏婉仪低声说,“我好像在哪本古籍里见过。”
“现在不是研究这个的时候。”李逸尘压低声音,“王鸿儒来了,他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在这里。”
赵阳站在他们身后,盯着不远处正与几位业内人士寒暄的王鸿儒,咬牙道:“这家伙肯定没安好心。”
“别打草惊蛇。”李逸尘拍拍他的肩膀,“先观察,等展会结束再找机会问他。”
展会进行得异常顺利,嘉宾们的反应热烈,媒体争相采访,甚至有几家国外文化机构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李逸尘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文化类报道和社交平台上,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几天后,他的微博粉丝突破百万,视频平台上的账号也涨粉迅猛,评论区几乎每天都有人留言感谢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一些高校甚至邀请他去开讲座,连地方电视台都主动联系他拍摄一档关于古建筑修复的纪录片。
可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时,麻烦悄无声息地来了。
最先察觉不对的是赵阳。他发现原本已经谈妥的合作方突然改口,理由五花八门:资金链紧张、项目方向调整、内部流程延迟……总之,就是不签约了。
“这太反常了。”赵阳把邮件往桌上一拍,“我们之前沟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全变卦了?”
“有人在背后搞鬼。”李逸尘语气平静,眼神却冷了下来。
果然,苏婉仪很快从一位朋友口中得知,一个由本地多家文化公司组成的“行业联盟”正在悄悄运作,目标直指李逸尘的项目。
“他们说你是‘暴发户’,靠流量炒作传统文化,根本不专业。”苏婉仪皱眉,“还有人放出话来,说你不懂行规,必须‘整顿’一下。”
“整顿?”李逸尘冷笑一声,“看来是有人坐不住了。”
刘长老也在电话里提醒他:“最近圈子里风声不太对,有些人觉得你动了他们的蛋糕,想联手把你排挤出去。”
“谢谢您提醒。”李逸尘语气诚恳,“但我不会退缩。”
挂掉电话后,他站在窗边望着城市的夜景,思绪翻涌。重生以来,他一直坚信只要坚持初心,就一定能走到底。但现在,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
“他们怕了。”赵阳在一旁开口,“怕你真把这事做成了,抢了他们的资源和话语权。”
“那就让他们怕个够。”李逸尘转过身,目光坚定,“我们继续推进项目,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
第二天,团队召开了紧急会议。
“现在的情况是,”李逸尘看着桌前的资料,“至少有三家原本的合作方被施压,两家赞助商撤资,线上推广渠道也被限制。这意味着我们的曝光率会大幅下降,资金也会吃紧。”
“那怎么办?”小陈有些慌张,“总不能硬撑吧?”
“当然不是硬撑。”李逸尘环视众人,“我们要换条路走。”
“什么意思?”苏婉仪问。
“既然他们想用传统方式打压我们,我们就绕开这条路。”李逸尘嘴角微扬,“我们可以直接面对公众,跳过中间环节,用内容本身说话。”
“你是说……做一场直播?”赵阳眼睛一亮。
“不止是一场。”李逸尘点头,“我们要做一个系列,带大家走进真正的古文化现场,比如修复一座老宅、复原一幅古画、讲解一段历史背后的真相。”
“这听起来不错!”苏婉仪立刻支持,“我可以负责学术部分的内容策划。”
“我也能帮忙设计互动环节。”赵阳兴奋起来,“还能拉几个网红一起联动,扩大影响力。”
“很好。”李逸尘站起身,“那我们就这么干。他们想封杀我们,我们就自己打开门。”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像打了鸡血一样忙碌起来。他们重新规划了内容路线,调整了预算分配,甚至临时组建了一个小型拍摄小组,专门负责直播和短视频制作。
第一场直播选在了一座即将修缮的老宅里。镜头里,李逸尘穿着中式衬衫,手持工具,一边讲解斗拱结构,一边亲自示范如何修补瓦片。苏婉仪则在一旁补充历史背景,赵阳负责调动气氛,偶尔插科打诨,让整个过程轻松又不失专业。
这场直播一上线就引爆了网络。观众们不仅看到了真实的古建筑修复过程,还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文化温度。弹幕上不断滚动着“这才是文化传承”、“原来传统也能这么酷”。
短短几个小时,观看人数突破百万,话题登上热搜榜。那些原本犹豫的合作方开始重新联系他们,甚至有新的投资人主动找上门。
但李逸尘知道,这只是开始。
某天晚上,他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跳了出来:
**“你以为躲过这一关就安全了?你根本不知道你在跟谁玩。”**
李逸尘盯着屏幕看了几秒,轻轻一笑,回复了一句:
**“我知道我在跟谁玩。问题是——你们真的了解我吗?”**
刚按下发送键,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办公室的门被人猛地推开——
赵阳气喘吁吁地冲进来,脸色苍白:“逸尘!出事了!”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