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阳猛地拍桌:“这他妈是数据被攻击了!”
李逸尘没有说话,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后台日志显示,攻击来源是几个境外IP,手法熟练且隐蔽。
“他们动作真快。”苏婉仪皱眉,“才刚放出训练营的消息,王鸿儒那边就动手了。”
“不是巧合。”李逸尘眼神冷了下来,“这是冲着我们来的定向打击。”
赵阳咬牙切齿:“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报名数据都丢了这么多,很多联系方式也没了。”
“先稳住。”李逸尘深吸一口气,“联系服务器提供商,看看能不能恢复部分数据。另外,把剩下的名单备份一份,发给刘长老那边,让他帮忙协调线下渠道。”
“好。”赵阳立刻起身去打电话。
苏婉仪站在原地,轻声问:“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了?”
李逸尘点点头:“王鸿儒不会坐视我们扩张。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搅局、干扰、制造混乱。”
“那我们就只能被动应对吗?”
“当然不是。”李逸尘嘴角微扬,“我们可以主动出击。”
第二天,团队开会。
“我决定亲自去高校宣讲。”李逸尘开门见山,“面对面接触学生,不仅能拉近感情,还能直接吸引真正热爱古文化的人加入。”
赵阳一愣:“你是说……去学校做线下招募?”
“没错。”李逸尘点头,“现在网上报名系统暂时瘫痪,但我们不能等,必须立刻行动。”
“可你平时这么忙……”苏婉仪有些担心。
“正因为忙,才要走出去。”李逸尘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只靠线上流量,真正的文化传承,得靠人,靠面对面的交流。”
赵阳挠头:“那我去安排场地?”
“我已经和刘长老沟通过了。”李逸尘拿出一张行程表,“第一站是A大,他们考古系和文学院都很活跃,去年还办过古风文化节。”
“牛啊李哥!”赵阳竖起大拇指,“你连这个都想好了。”
“这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李逸尘笑了笑,“是我们必须这么做。”
---
校园里阳光明媚,梧桐树下三三两两的学生走来走去,穿着汉服的女生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远处还有人在弹古琴。
李逸尘一行人走进礼堂时,现场已经布置完毕。
投影幕布上打出了“古文化传承与未来”的主题字样,讲台上摆着几本古籍复刻本,旁边是一盏仿制唐灯。
“你们看,这氛围感拿捏住了。”赵阳满意地点点头。
“别光顾着拍照。”李逸尘笑着推了他一把,“去检查一下音响。”
十分钟后,学生们陆续入场。
李逸尘站在后台,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心中竟有一丝紧张。
“怎么,大场面你也有点慌?”苏婉仪递给他一瓶水。
“不是慌。”李逸尘接过水,低声说,“只是觉得责任更重了。”
他走上台,灯光落在身上,掌声响起。
“大家好,我是李逸尘。”他开口,声音沉稳有力,“今天我不是来讲课的,也不是来做讲座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关于文化的故事。”
台下安静下来。
“小时候,我住在老城区,每天放学都会路过一座破旧的祠堂。”李逸尘缓缓说道,“那时候没人注意它,风吹雨打,墙皮剥落,连门环都锈了。”
“但有一天,我在里面发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首诗。那首诗写的是几百年前,一位书生对家乡的思念。”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文化的温度。”
台下的学生听得入神,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举着手机录像。
“后来我做了很多事,修复古建筑,整理地方志,甚至拍纪录片。”李逸尘目光扫过全场,“但我发现,最缺的不是钱,也不是技术,而是——人。”
“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门手艺的人,愿意为一座古桥多跑一趟的人,愿意为了一个字的正确写法争论半天的人。”
他说完,停顿了几秒。
“所以今天我来这里,不只是为了宣传我们的项目。”他微微一笑,“更是想找到你们,那些愿意和我们一起走下去的人。”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热烈。
接下来的讲解环节,气氛轻松又专业。
李逸尘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营造法式》里的斗拱结构,又结合自己经历讲了一个修复壁画的小故事,引得台下笑声连连。
互动问答时,有个男生站起来问:“李老师,你觉得年轻人真的能改变传统文化的现状吗?”
李逸尘看着他,认真地说:“你说呢?如果你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那谁还会去做?”
男生愣了一下,笑了:“那我加入你们总行了吧?”
全场哄笑。
抽奖环节送出几本限量版古籍复刻册子,引起一阵骚动。
最后,李逸尘展示了团队目前修复完成的几处古迹照片,以及未来的三年规划图。
“我们不是在做一场表演。”他说,“我们在构建一种可能。”
“如果你也愿意参与这场尝试,请到前台填写表格。”
说完,他走下讲台。
几乎是在他脚步落地的同时,学生们便纷纷起身,朝报名区涌去。
赵阳站在桌子后,看着排队的人流,一脸震惊:“卧槽,这也太火爆了吧?”
“说明什么?”李逸尘靠在他身边,嘴角带笑,“说明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这时,一个戴眼镜的女生走到他们面前,手里拿着表格。
“我可以提个问题吗?”她问。
“请讲。”李逸尘点头。
女生犹豫了一下:“你们这次招聘,有没有考虑过设立‘替身研究’这个岗位?”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