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吹过,火星在众人脸上跳跃。李逸尘望着跳动的火焰,心里却始终悬着一件事——团建是缓和了气氛,但真正的考验还没来。
第二天一早,团队回到办公室,空气中似乎少了点火药味,多了几分试探性的沉默。
“今天有个新任务。”李逸尘站在会议室中央,打开投影,“市文化局刚批了一个古建筑修复项目,时间紧,要求高,而且需要跨部门协作。”
张铭皱眉:“不是说下个月才启动吗?”
“提前了。”李逸尘语气平静,“我们是唯一一家被邀请的民间机构,机会难得。”
王姐低头翻资料,没说话。林雨桐则已经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
“我分配一下分工。”李逸尘继续道,“老员工负责实地测绘和结构分析,新人负责数字建模和宣传素材采集。”
小陈抬头:“也就是说,我们要一起做?”
“没错。”李逸尘点头,“这不是谁主导的问题,而是必须通力合作。”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过了几秒,王姐忽然开口:“我带一组,有愿意学测绘的可以跟我去现场。”
几个新人面面相觑,最后林雨桐举手:“我去。”
张铭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接下来几天,整个团队进入高强度工作状态。
老员工带着新人穿梭在古宅之间,测量、绘图、拍照。起初还有些生疏,但在一次次沟通中,大家逐渐找到了节奏。
有一次,林雨桐在测量一个屋脊时不小心滑了一下,差点摔下来。是王姐一把拉住了她。
“小心点。”王姐声音不大,却透着关切。
林雨桐喘着气点头:“谢谢王姐。”
“别总盯着镜头,得看脚下。”王姐拍了拍她的肩膀。
另一边,小陈和几个视频剪辑组的年轻人在整理素材时,发现有一段特别模糊的镜头,几乎无法使用。
“这怎么办?”有人急了。
“先别慌。”赵阳走过来,“你们有没有试过用AI修复?”
“试了,效果不好。”
赵阳想了想:“那找老员工问问有没有原始图纸,或许能补上缺失的部分。”
于是他们跑到王姐那边请教。
“图纸?”王姐翻出一沓泛黄的纸张,“这是三十年前的老测绘图,应该能对上角度。”
小陈眼睛一亮:“太好了!”
那一刻,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些老家伙不是只会守旧,而是真的懂行。
随着工作的推进,效率肉眼可见地提升。
原本需要两周完成的任务,在团队协作下,只用了十天就全部搞定。
数据出来那天,所有人都围在电脑前。
“比上次快了40%。”赵阳念着统计表,“错误率下降了一半。”
王姐嘴角微微扬起:“没想到这群年轻人还真有点东西。”
小陈笑嘻嘻回嘴:“你也不像之前那么凶了嘛。”
“少贫嘴。”王姐瞪了他一眼,却没真生气。
午休时间,办公室里出现了久违的笑声。
有人泡了咖啡,有人带来了自家做的糕点,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分享各自的故事。
“其实我以前最怕古建筑。”林雨桐一边吃着蛋糕一边说,“总觉得它们冷冰冰的,像博物馆里的展品。”
“现在呢?”李逸尘问。
“现在我觉得它们会说话。”她眨眨眼,“只是我们得学会听。”
李逸尘笑了笑,没说话。
窗外阳光正好,照进办公室,洒在每个人的脸上。
突然,林雨桐转头看向李逸尘:“李哥,你说……历史上那些替身,会不会也留下了一些线索?比如,他们在某些地方留下的痕迹?”
李逸尘正端起水杯,听到这句话,动作顿了一下。
他看着她,眼神深沉:“你觉得呢?”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