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的边角被风吹开,露出一根黑色导线。
李逸尘瞳孔一缩,几乎是本能地扑向苏婉仪,将她推倒在地。赵阳反应也极快,一把拽着两人滚到路边的花坛后。
“轰——”
一声巨响炸裂夜空,那辆黑色轿车在人群前十几米处猛地爆炸,火光冲天,玻璃碎屑和金属片四处飞溅。
街道瞬间陷入混乱,尖叫声此起彼伏。
李逸尘从地上爬起来,耳朵嗡嗡作响,脸上全是灰烬。他顾不上身上的擦伤,第一反应是看向苏婉仪:“你没事吧?”
“我……我还好。”她脸色苍白,声音发抖,“刚才那车……那是炸弹?”
赵阳已经掏出手机拨打了报警电话,一边骂道:“王鸿儒真他妈疯了!”
“这不是他干的。”李逸尘低声说,眼神冷得像冰,“这是有人想让我们彻底滚出这里。”
---
警方很快赶到,封锁现场,救护车鸣笛声此起彼伏。所幸这次袭击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有几名路人受了轻伤。
李逸尘一行人被带到警局做笔录。审讯室里,灯光明亮刺眼。
警察问完一圈,最后盯着李逸尘:“李先生,您确定不是私人恩怨?”
“我说过了,我们来这里是文化交流,不是惹事。”李逸尘语气平静,但眼神中藏着怒意。
“可你们刚落地三天,就有人要杀你们。”警察耸肩,“这不太合理。”
“也许对某些人来说,文化比枪炮更可怕。”李逸尘淡淡地说。
警察没再追问,挥挥手让他们离开。
走出警局时已是深夜,城市恢复了喧嚣,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接下来怎么办?”赵阳问。
“继续推进。”李逸尘回答得很干脆,“他们越怕什么,我们就越要做什么。”
“你是说……活动照常举办?”苏婉仪有些惊讶。
“不止是照常。”李逸尘嘴角微扬,“而且要办得更大。”
---
第二天上午,李逸尘带着团队找到林先生。
“昨晚的事,我已经听说了。”林先生神情凝重,“李先生,如果你现在选择离开,没人会怪你。”
“但我不会走。”李逸尘坚定地说,“相反,我要把这场文化交流活动,变成一场真正的对话。”
林先生看着他,许久才点头:“你比我想象的更有胆量。”
“这不是胆量,是对文化的信仰。”李逸尘微笑,“林先生,我想请你帮一个忙。”
“你说。”
“我需要一个更大的场地,最好是本地的文化中心。我希望不只是社区居民,而是整个吉隆坡的文化界人士都能到场。”
林先生皱眉:“这种地方不好安排,而且现在舆论对你很不利。”
“所以我希望你能帮我打通人脉。”李逸尘认真地说,“只要让我有一次机会,让他们看到真正的古文化是什么样子。”
林先生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我会尽力。”
---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为了确保安全,赵阳联系了几位当地华人安保公司的人手,24小时轮流守在团队驻地和活动现场周围。同时,苏婉仪负责整理展示内容,包括古籍复刻、诗词朗诵、传统舞蹈等,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而李逸尘则亲自设计了一套互动体验环节,让观众可以亲手尝试古法雕刻、书法临摹、甚至模拟修复壁画。
“我们要做的不是单方面的输出。”他在会议上说,“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
活动当天,文化中心门口挤满了人。
媒体记者举着镜头围成一圈,几个身穿黑衣的年轻人也在人群中徘徊,但没有贸然行动。
李逸尘站在后台,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下衣服。
“准备好了吗?”苏婉仪小声问。
“嗯。”他点头,转身走向舞台中央。
掌声响起。
“各位来宾,感谢大家今天能来到这里。”他的声音清晰有力,“我知道有些人对我们心存疑虑,甚至敌意。但我想说的是,文化不是用来对抗的,是用来理解的。”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
“今天我们带来的,不是资本,也不是利益,而是故事。”他说,“每一个展品背后,都有一个人的故事,一段历史的记忆。”
台下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比如这一幅壁画。”他指向展柜,“它来自敦煌,但它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线条,它的色彩,它的精神,与许多国家的传统艺术有着共通之处。”
一位马来老艺术家站起身,主动走到展柜前仔细观看。
“确实……”他喃喃道,“这技法,像是融合了波斯与印度的风格。”
“没错。”李逸尘点头,“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是流动的,是共享的。”
---
接下来的展示环节异常顺利。
诗词朗诵让人沉浸其中,舞蹈表演引来阵阵惊叹,而互动区更是排起了长队。
一位小女孩拿着毛笔,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你好”,旁边的老奶奶笑着摸她的头。
李逸尘站在角落,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
“你做到了。”苏婉仪轻轻说。
“还没结束。”他摇头,“这只是第一步。”
就在这时,那位之前态度强硬的黑衣青年走了过来。
“李先生。”他语气复杂,“我代表‘本土文化保护联盟’,想和你谈谈。”
李逸尘看着他,点了点头:“好啊,我们正好聊聊。”
两人并肩走向展厅深处,脚步声回荡在大厅之中。
突然,那位青年停下脚步,转头问他:
“你说,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合作,你会怎么对待我们的文化?”
李逸尘笑了笑,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觉得呢?”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