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特种兵
超小超大

第八章问题重重

  “王七,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这样下去不行,大家都会得烟尘肺的。”

  看着从一片烟雾中走出来的王七,巴根台不由得喊道。水泥厂大量的工作是原料手工研磨,造成粉尘弥漫,工作环境极其糟糕,这也是水泥厂耗费大量人力,但是产量迟迟上不去的原因。没有人能在那种环境里呆1个时辰以上,工人干一个时辰就得换班。

  王七苦笑着说道:“咱们益都人口越来越多,到处都在盖房子,天天伸手向我要水泥,都快把我逼疯了。我也明白,不盖起房子来,这冬天就过不去,除了加班加点的干还能有什么办法。”

  巴根台埋怨的说道:“那也不能不要性命啊。我刚从过船岭的煤矿过来,那里也是天天出事故,矿工死伤甚多,这样下去还了得啊。你们这里也是这样,这要是得了烟尘肺,这人也就完了,没救。”

  工作环境恶劣,工具简陋,安全意识差,缺乏必要的机械设备,造成大量的工伤事故。巴根台头疼不已,照这样下去,工业生产的士气会越来越低,这可不行。他转过头,对身边的衡水人刘真槐说道:“你立即回老营,找杨四娘要一批棉布,安排被服厂生产一批口罩,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杏山水泥厂里来。”说着,他画了一个简单的图样交给刘真槐。

  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巴根台和杨妙真等,在凤凰山老营已经建立起了一批作坊,满足益都起码的生活要求。瓷器坊,木器坊,被服场,鞋袜坊,织染坊,砖窑场,铁器作坊,造纸坊,篾匠坊等等,整个凤凰山老营,成了物资集散,和生产的基地。

  王七看着巴根台画的口罩,说道:“这就口罩,干什么用的?”

  巴根台简单的比划了一下口罩的用法,然后说道:“这批口罩来了,每个人先发10副,工作的时候必须戴口罩,不然不允许上岗。口罩要一刻钟一换,换下来的脏口罩要集中清洗,再统一发放。”接着,他转过身对刘真槐说道:“真槐,昨天让老营为矿山做的一批藤编安全帽,还有劳保手套也送一批到杏山来,这里也需要。”

  刘真槐过去是账房先生出身,战乱使他家破人亡,随着流民大军流落到益都。杨妙真发现了他识字,会记账,就让他统一负责凤凰山老营的账目。为了让刘真槐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复杂的生产流程,巴根台经常带着他走遍各个矿山工场,让他熟悉各种工业作业。逐渐的,他成了巴根台在管理方面的得力助手。

  王七笑着说道:“这可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个小玩意儿,工人干活儿就省心了。”

  巴根台说道:“我今天找你,不单是为了口罩的事情,主要还是水泥产量的问题。环境太差是一个问题,另外煤炭材料更是大问题。现在每天过船岭煤矿送过来的煤炭有多少?”

  王七苦着脸说道:“也就1500斤上下,赶上刮风下雨还总是断顿,根本就送不上来,这是造成水泥产量上不去的根本原因。现在水泥厂一点存料都没有,三天两头的停产,老营天天催逼水泥,愁的我头发都白了。”

  巴根台说道:“你也不要抱怨,从过船岭煤矿到咱们杏山水泥厂,50多里的山路,全靠肩挑背扛,就这点煤还是几百号人拼着性命送来的。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了,我已经安排老营成立了一个车辆作坊,咱们现在缺少大牲口,我们专门制作独轮车。一辆独轮车就能拉500斤煤,运力可以提高10倍。另外煤炭的挑拣和破碎工作,我也交给矿山那边给你们做好,送过来的煤就能用,这样就省了你们的大力气。

  但是光有车辆还不够,这么难走的山路很多地方独轮车都无法通行,一到刮风下雨就没法走了。我打算修路,第一条路就是从过船岭到你们杏山水泥厂的道路。现在给你们送煤的运输队要走两天,第一天出发,第二天才能到,这不行。这条路路基是夯土,路面是水泥硬化路面,要能够保证车辆方便快捷的行驶。所以,就需要大量的水泥,我要你每天的产量至少一半要供应筑路队。这条路修的越快,你们的产量提高的也就越快。

  现在老营大力的支持你们,就是为了迅速的提高你们的产量。目前益都人口每个月都要增加2万多人,还会越来越快,我估计到冬天的时候,我们益都的人口有可能到40万人。我们必须在冬天到来之前,修建10万套住房,否则这个冬天就要冻死人的。所以,你现在担子非常重,你必须要保证水泥供应,你有把握干好么?”

  王七惊的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惊道:“10万套房子?!那得多少水泥啊!”

  巴根台不耐烦的转过身,对身边的治安队长棘七说道:“马上从老营调徐德兴过来接替王七,把王七押到矿山去开矿。”

  王七急的双手乱摇,大喊起来:“我保证干好!只要老营大力支持我,我保证水泥供应!”

  巴根台脸色这才和缓下来,他说得:“不是我不讲情理,实在是形势严峻,我们每个人都得拼命的干。你我身上肩负着几十万人的生死存亡,谁都不能拿困难当借口,你不能干,我就安排别人干。益都有的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王七低头说道:“王将军指教的是。”因为巴根台是杨安儿亲封的大司马,抚国将军,更因为他在益都建设中形成的巨大威望,益都百姓都尊称他为将军。他是山东东路之主杨安的心腹朋友,是益都除杨妙真之外,实实在在的第二号人物。

  巴根台没有在水泥厂吃饭,就带着10几个从人赶回老营,傍晚时分赶到老营的铁器作坊。众人都是在路上就着凉水啃的干粮,巴根台时间太紧了,他根本就没法坐着吃饭。一进铁作坊他就找到铁匠组长陈松,现在铁器作坊连学徒共有70多人,由陈松和他的两个儿子陈大安和陈四强负责。

  铁器坊有一个大食堂,就是在作坊旁边搭建的大棚子,老远巴根台就闻到了肉香,巴根台的从人都兴奋起来。尽管来自宋国的海船送来不少粮食,但是益都人口增长太快了,还是只能保证两顿粥饭。万般无奈,杨妙真大力发展家畜养殖,一般一个月能保证益都百姓有2-3次的肉食供应。每到开荤的日子,都是益都的节日。

  陈松是个满脸褶皱的中年人,头发半百,满脸的沧桑看不出真实年龄,你说他40岁也行,要说60岁也有人信,其实他还不到40岁。见到巴根台等人到了,他高兴的迎上来,说道:“将军来的好日子啊,正好是开荤的日子,来,先吃肉再说。”

  他对这个冷冷的少年佩服的五体投地,因为巴根台给他打开了一扇大门,见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东西。过去他打一把铁锹要3天,一把铁镐也要2天,而巴根台给他带来牛拉的锻锤,打一把铁锹就是1个时辰的事情。巴根台设计的畜力冲床,做好模具,加工小五金件就是一次拉伸成型,一盏茶的功夫都不要。还省时省力,质量极好。巴根台对钢铁的知识,可以说是深不可测,他一辈子都赶不上。学到他一丁点的手艺,就足以终生受用,他从心里尊敬、喜爱这个少年人。

  他家老二陈四强在旁边却显得郁闷,一个月才吃两次肉,每次也没有多少。再来这10几个,那到这些铁匠嘴里还能剩下肉渣么。

  巴根台哪有闲心琢磨他们父子的心思,坐下就摆手说道:“先不忙,你们先吃,我和陈老师傅说两句。”铁匠们心里乐了,暗道:等你们动手的时候,就剩下肉汤了。随后就是一片噼里啪啦的咀嚼声。

  巴根台对陈松说道:“陈老师傅,我们的作坊产量实在是太低了。我们的开矿队,我们的建筑队,修河队工具太缺乏了,我们马上就要组建筑路队,这生产工具就更不够用了。很多人拿石头掘土伐树,用双手刨石,这怎么行啊。我看那些犁、锄头等等耕作工具是不是放一放,先紧着生产工具啊,这才是当务之急啊。”

  陈松不高兴的说道:“王将军,咱这70多人的铁场,老师傅就10几个。可是每月出产各种工具2千多件,就这还少啊。就算是南京汴梁大师傅的铁场,也没有咱们一半强吧。咱们人手就这么多,你是打铁的大行家,你怎么会不懂,这都是一锤一锤打出来的,不可能像种庄稼一样,撒下种子就出东西啊。”

  巴根台叹了口气,这个时代的机械加工效率实在是太低了,纯手工加工确实是太困难了。铁匠是个手艺活,一个熟练铁匠需要很多年,不是靠增加人手就能解决的。要是运河修建起来该多好啊,围绕着3个运河大坝,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他就能让益都进入一个水力机械加工时代,效率成几十倍的增加。

  可是现在怎么办?钢铁加工能力已经到了极限,工具缺口依然巨大,那么多人赤手空拳改造荒山。如果运河修建进展缓慢,就赶不上明年的春耕,南宋的粮食支持毕竟有限,他拿什么养活这数十万人口啊。难道铁器加工能力,真的成了益都建设的瓶颈?

  终于,巴根台抬起头,坚定的说道:“陈师傅,我打算把铁器作坊搬离凤凰山,搬到淄河岸边。”

  陈松吃惊的看着巴根台,说道:“王将军,你是嫌我们做的不好么?要赶我们走么?”

  巴根台一摆手,说道:“你想到哪儿去了。搬到淄河的目的,一个是离转子山铁矿,庙山煤矿近的多,运输和冶炼铁矿方便。另一个原因,就是我要在淄河上修建码头,筑造大坝,利用淄河的水利资源,建造水力机械加工设备,水利车床,水力磨床,水力铣床,水力锻锤,水利冲床和镗床、钻床等等,让我们的机械加工能力十倍百倍的提高。”

草原特种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三国之统帅天下 连载中
三国之统帅天下
四关
简介:新书重回三国,更精彩内容,即将登陆,希望继续关注四关的新书《三国之刺客帝国》!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74.4万字6年前
唐朝地主爷 连载中
唐朝地主爷
星空没有云
简介:徐清是一名理科生,发传单中暑晕过去,竟然穿越到了大唐初年,成为一个小小的府兵,跟着扫荡土匪立了军功,朝廷赏了土地钱粮,阔宅马车,还有两个小妞作仆人!正当徐清想腐败到底,安安心心当地主的时候,居然被李渊看上,当了守门大将,而这扇门居然是——玄武门!伴君如伴虎,从此徐清的现代知识被榨的一干二净,地主也越做越阔气......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42.0万字6年前
梦醒三国 连载中
梦醒三国
赞小胖
简介:  稀里糊涂的穿越到了三国时代,是顺应天命还是开天辟地。在人如草芥的乱世,且看主角如何求生。梦醒时刻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命还是梦。面对众人赵飞得意洋洋的说:“想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是我磕头拜把的大哥。勇冠三军古之恶来典韦是我保镖。”“切!”众人纷纷竖起中指。新书,异界之逍遥圣尊已经发布,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群号211540841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来坐坐大家一起探讨探讨0.0.特别强调一句,群里有美女哦!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38.1万字5年前
人间牧歌之竹海归人 连载中
人间牧歌之竹海归人
大木来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行走天下,旁观风起云涌,探寻世间奥密,参与了一件件大事,经历无数个朝代,而在这一刻,他更想知道自己的来历。
26.9万字5年前
国祚 连载中
国祚
度海三公
生逢乱世,大丈夫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天下如珠,诸侯入线,串出这皇冕。这带冕人便是我。
0.5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