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风裹着玉兰花香吹进社区活动室,林小满站在窗前,看着楼下新栽的樱花树抽出嫩芽。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月光公益计划”早已不再局限于社区,通过网络平台,他们搭建起了连接城市与乡村、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桥梁。墙上密密麻麻的照片和感谢信,记录着无数温暖的瞬间。
这天,林小满收到了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包裹。拆开褪色的牛皮纸,里面是一幅稚嫩的水彩画——歪歪扭扭的月亮下,几个孩子手拉手站在崭新的教学楼前,旁边用拼音写着:“谢谢月亮姐姐和星星哥哥”。画纸下方压着一封信,是曾经参加过暑期编程课的小女孩写的,她说自己现在成了班级里的“小老师”,会教同学们画月亮。
“又在看孩子们的信?”陈冬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端着两杯刚泡好的薄荷茶,蓝猫“咕噜”一声跳上窗台,尾巴扫过林小满的手背。自从辞去部分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公益后,陈冬冬学会了许多新技能,泡茶就是其中之一。
两人正说着,手机同时响起。是苏晴发来的消息,她激动地说有个重要的客人来访,让他们赶紧到活动室。推开门,只见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正在翻看墙上的照片,身旁跟着几个扛着摄像机的工作人员。
“林小姐,陈先生,久仰大名。”男人转身,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我是‘星河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我们关注‘月光公益计划’很久了,被你们从一间出租屋起步,逐渐照亮无数人的故事深深打动。”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我们希望能和你们合作,将这个项目推广到全国。”
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让整个团队都沸腾了。接下来的日子里,活动室里整日都是热烈的讨论声。小林用代码搭建新的线上平台,苏晴负责联系各地志愿者,而林小满和陈冬冬则开始整理这些年的经验,将“月光”模式系统化。
筹备期间,他们收到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支持。曾经帮助过的外卖骑手小林,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他发动同行捐出闲置电脑;周奶奶联系了老年大学的诗友们,发起了“旧书换故事”活动;甚至连社区里的孩子们,都用零花钱买了彩纸,亲手折了一千只千纸鹤,说要送给远方的小朋友。
在合作启动仪式那天,社区广场被布置得格外温馨。老槐树上挂满了写着祝福的卡片,每一张都承载着大家的心意。当星河慈善基金会的负责人宣布“月光公益计划2.0”正式启动时,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仪式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到林小满面前。“姑娘,你还记得我吗?”老人眼里泛着泪光,“十年前,我在城中村的巷子里见过你和小陈,那天下着雨,你们挤在一把伞下,怀里还抱着几本旧书。”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年轻的林小满和陈冬冬正站在出租屋前,脸上带着青涩却坚定的笑容。
林小满的手微微颤抖,那段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在出租屋里许下的心愿,会以这样的方式照亮这么多人的人生。
夜幕降临,启动仪式的篝火晚会开始了。人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灯笼追逐嬉戏。林小满和陈冬冬悄悄走到一旁的长椅上坐下,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感慨。
“你看,”陈冬冬指着天空,一弯新月挂在夜空中,“就像我们的故事,从小小的一点光亮开始,慢慢变得圆满。”
林小满靠在他肩上,轻声说:“其实月亮从来都不孤单,因为有无数的星星在和它一起发光。就像我们,还有所有加入‘月光计划’的人,都在互相照亮。”
这时,苏晴跑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这是大家准备的惊喜!”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本纪念册,每一页都贴着照片和留言,记录着“月光公益计划”从无到有的点点滴滴。最后一页,是所有志愿者的签名,旁边写着一行大字:“愿月光所至,温暖永存”。
夜风拂过,带着樱花的甜香。远处的篝火映红了人们的笑脸,天上的新月温柔地洒下清辉。林小满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月光”将继续流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在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心中,种下希望与温暖的种子,让更多人的人生,被温柔照亮。
出租屋的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