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柏林,秋意已浓。
林微拖着行李箱走出机场时,一片梧桐叶恰好落在她的肩头。江熠伸手替她摘下来,指尖拂过她颈间的星星项链:“这里的秋天和江城很像,就是风更烈些。”
他们住的公寓在柏林大学附近,楼下有棵巨大的菩提树,金黄的叶子落了满地。放下行李的第一天,江熠就拉着林微去逛勃兰登堡门。夕阳把白色的石柱染成暖橙色,他举着相机给她拍照,镜头里的林微穿着米色风衣,对着镜头笑得眉眼弯弯,颈间的梧桐叶项链在阳光下闪着光。
“你看,”江熠把相机递给她,“把你和柏林的秋天拍在一起,像幅画。”
林微看着照片,忽然发现他拍的时候,自己也被框进了角落——他站在不远处的台阶上,正望着她笑,眼里的温柔比夕阳还暖。
交流项目的日程很满,每天上午听教授讲课,下午去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林微刚开始还有点怯生,总下意识地跟在江熠身后,他却总把她推到前面:“试着用德语跟工作人员交流,说错了也没关系,他们很友好的。”
在歌德学院的图书馆里,林微鼓起勇气向管理员问路,磕磕绊绊说完后,对方笑着夸她“发音很标准”。她回头看向江熠,他正朝她比了个“真棒”的手势,眼里的骄傲藏都藏不住。
周末,他们会按计划去逛柏林墙遗址公园。斑驳的墙面上满是涂鸦,有和平鸽,有笑脸,还有用各种语言写的“自由”。江熠指着一幅画着星空的涂鸦,轻声说:“你看,这里也有星星。”
林微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忽然想起他送的那条项链,背面刻着的那句“星光为我们闪耀”。她转过头,正好撞上他的目光,两人都没说话,却像懂了彼此没说出口的话。
离开公园时,林微在纪念品店看到一枚银杏叶形状的冰箱贴,和江熠送她的书签一模一样。她偷偷买下来,塞进他的背包——就像他总在她的帆布包里藏小惊喜一样。
交流项目的最后一周,有场小型的德语汇报演出。林微选了里尔克的《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江熠则弹吉他伴奏。排练时,她总在某句诗上卡壳,江熠就停下来,把那句诗翻译成中文讲给她听:“‘灵魂啊,别寻求永恒’,不是说不要永恒,是说要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演出那天,林微站在台上,看着台下江熠的眼睛,忽然就不紧张了。她的德语发音或许不算完美,但每个词都带着真诚,江熠的吉他声温柔地托着她的语调,像秋日里的阳光,熨帖而温暖。
结束时,台下响起掌声,有位德国老太太笑着对她说:“你的声音里有光。”
林微知道,那束光来自身边的少年。
离开柏林的前一天,他们去了夏洛滕堡宫。花园里的落叶积了厚厚的一层,踩上去“沙沙”作响。江熠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个小小的丝绒盒子:“这个,本来想等你生日再送的。”
盒子里是枚戒指,银质的,戒面是两片交叠的梧桐叶,一片刻着“J”,一片刻着“W”。
“不是求婚,”他看着她惊讶的眼睛,耳根有点红,“就是……想告诉你,不管以后去哪个城市,不管走多远,我都想和你一起。”
林微的眼泪掉了下来,却笑着捶了他一下:“谁要你求婚了!”嘴上这么说,手却乖乖伸了出去。
江熠小心翼翼地把戒指套在她的无名指上,尺寸刚刚好。他的指尖有些抖,碰到她的皮肤时,两人都像被电流击中,心跳漏了一拍。
“合适吗?”他问。
“嗯,”林微吸了吸鼻子,“比德语语法还合适。”
江熠被她逗笑了,伸手把她揽进怀里。秋风吹过,卷起满地落叶,像无数只蝴蝶在他们身边飞舞。
回国的飞机上,林微靠在江熠的肩头睡觉,梦里全是柏林的秋天——菩提树的叶子,勃兰登堡门的夕阳,还有他把戒指套在她手上时,认真得不像话的眼神。
她知道,这场柏林的旅行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的路要走,但只要身边有他,有交叠的梧桐叶戒指,有共同收藏的银杏书签,有那句“一起走”的约定,就什么都不怕。
飞机降落在江城机场时,已是深秋。走出航站楼,熟悉的桂花香扑面而来。江熠牵着她的手,走过铺满梧桐叶的停车场,像走在他们初见的那条路上。
“接下来,”他忽然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该准备毕业论文了,还有……毕业旅行去哪,你想好了吗?”
林微笑着点头,阳光落在他们交握的手上,戒指上的梧桐叶闪着光:“想好了,去慕尼黑看你说过的雪山,去柏林再吃一次猪肘,或者……就在江城的梧桐道上散步,也很好。”
只要和你一起,哪里都是好地方。
这句话,她没说出口,却藏在了和他相视的笑眼里。
秋风吹过,卷起又一片梧桐叶,落在他们脚边。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这循环往复的四季,总有新的风景,在前方等着他们——并肩去看,携手去闯。
秋光恰好遇见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