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开始更加紧张,偶尔还能看到朱志鑫,苏新皓几人约着下去打球。
到了高三,所有人都很紧张时间。
暴雨冲刷着晚自习的玻璃窗,曾攸宁望着被雨水模糊的倒计时牌,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相机边缘。
突然,教室后门被撞开,浑身湿透的苏新皓抱着浸透的物理竞赛资料闯进来,发梢滴落的水珠在她刚整理好的历史年表上晕开墨痕。
苏新皓:“借地方躲雨。”
他甩了甩头发,目光扫过满墙的思维导图,”
苏新皓:“需要理科思维支援吗?”
话音未落,旁边张子墨已经把奶茶推过去。
“正好!帮乔之夏看看这道天体运动题,她快把草稿纸戳出洞了!”
走廊尽头传来争执声。张极举着文科数学卷子追着姜芝芙:
张极:“这道排列组合题根本有逻辑漏洞!”
女生转身时马尾辫扫过他鼻尖,推了推眼镜:
姜芝芙:“先搞懂《琵琶行》的叙事结构,我就教你建模!”
深夜的图书馆变成了战场。朱志鑫的历史时间轴和苏新皓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铺满长桌,两人同时伸手去够马克笔,笔尖在《资治通鉴》批注旁画出交错的线条。
曾攸宁的镜头捕捉到这一幕时,闪光灯惊飞了书架顶层的麻雀,却让迟非晚突然灵感爆发,在张极的数学错题本上写下完整的解题步骤。
模拟考成绩公布那天,公告栏前炸开惊叹。文科班的作文平均分首次超过理科,而理科班的数学优势依旧显著。教导主任看着年级前十名单上文理科学生交错的名字,笑着摇头:
“你们这是把考场变成新赛场了?”
放学时的晚霞染红了自行车棚。朱志鑫帮苏新皓调试竞赛用的无人机,曾攸宁的相机里,张子墨和张极正在为一道争议题争得面红耳赤,乔之夏和迟非晚则蹲在地上用粉笔画着抛物线轨迹。
风掠过树梢,将文科班的《唐诗三百首》和理科班的《物理竞赛指南》吹得哗哗作响,像极了他们未完待续的青春方程式。
蝉鸣撕开毕业季的封印时,曾攸宁正在冲洗最后一卷胶片。暗房里,苏新皓弯腰调试显影液的侧影,与运动会那天冲过终点线的少年重叠。
张子墨:“这次模考文理科状元还是我们?”
张子墨晃着奶茶撞开暗房的门,吸管精准戳中张极手里的竞赛题。
张极:“喂!别在我照片背面写数学公式!”
毕业典礼的礼堂飘着栀子花香。朱志鑫和苏新皓同时走上领奖台,他们交握奖杯的瞬间,台下爆发出比运动会更热烈的欢呼。
姜芝芙推了推眼镜,将装订成册的《文理科互助笔记》塞进乔之夏怀里,纸页间还夹着她偷拍的众人复习时打瞌睡的照片。
曾攸宁举起相机,镜头里,张子墨正把学士帽扣在张极头上,朱志鑫和苏新豪蹲在地上研究报考志愿,将知府认真的葛桥之下讲解着大学在专业,所有人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在地面交织成青春的网。
多年后,曾攸宁的摄影展上,那张七人在镜渊阁星空下的合照前总是围满观众。照片背面,朱志鑫用钢笔写着:
“青春从不是单选题,而是我们共同解出的最优解。”
窗外的蝉鸣依旧,而他们早已带着盛夏的答案,奔赴各自的山海。
——未完待续
苏新皓:时光笔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