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汉
超小超大

第七百五十一章天下一统

  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后世的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后世的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复为幽州。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后世的北京),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九个州。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范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为幽州。州治蓟县。另有范阳县,本幽州或范阳郡属县,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后为涿州治所,故治所在后世的河北省涿州,与此不同。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

  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后世的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即后世的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后世的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

  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勖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后世的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

  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后世的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后世的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

  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纽。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达涿郡﹔七年﹐隋炀帝杨广乘龙舟自江都(后世的江苏扬州)经黄河入永济渠﹐至涿郡﹔

  同年﹐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后世的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后世的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由于永济渠的凿通﹐运河的终点涿郡又成为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

  隋唐时﹐幽州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出兵高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为后方大本营。唐代中期﹐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公元713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后世的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后世的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干元二年(公元759年)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后世的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

  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干化三年(公元913年)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勖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据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铁行﹑磨行﹑丝帛行等﹐行是当时经营同类行业的组织﹐可见当时幽州商业和手工业之盛。

  右北平,华夏古代郡名,即右北平郡。战国时期燕国置,治所不详。秦因之,治无终县。西汉治平刚县平刚城(后世的内蒙古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黑城古城),隶属于幽州刺史部。王莽时改称北顺。东汉时移治土垠县(后世的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东南)。

  东汉末年公孙瓒曾领此郡。三国时,曹魏将右北平郡更名为北平郡。《寰宇记》:魏去"右"字。西晋时郡治内迁,改为北平郡。

  以上就是幽州和右北平,史料上的记载,而付麟这一次带兵突袭幽州,这就是釜底抽薪之计。

  袁绍他的根基在冀州,幽州是袁绍从公孙瓒手里夺来的,付麟这么做,自然有付麟的高明之处。

  首先,幽州要比冀州好弄一些,另外,幽州是冀州的北部屏障,如果付麟能够拿下幽州,就能够从后方威胁袁绍,就算付麟消灭不了袁绍,那也能让袁绍首尾不能相顾,从而达到击退袁绍,击败袁绍的目的。

  果然,事情如同付麟他所预料的一样,幽州是公孙瓒的疆域,袁绍用强硬的手段,从公孙瓒的手里,夺了过去,所以,袁绍在幽州并没有站稳脚跟。

  虽然,什么民心人心啊军心啊,这些东西,听起来,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他有的时候,却是能够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很快,付麟就占领了右北平,接着他又平定了幽州,而袁绍派出来的颜良和文丑,也没有让付麟失望,他们都惨败在贾诩,魏延和付麟的手里,最后,一代大将颜良和文丑,也是死在了乱军之中。

回到东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明枭 连载中
明枭
半包软白沙
简介:现代人余风睡梦中穿越到古代,发现自己身处风雨飘摇的大明朝晚期,自己也成了山东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他如何在即将来临的乱世中,拥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如何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成为时代的风云儿,且看笔者为你娓娓道来...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51.0万字6年前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连载中
抗战之我的纵横人生
风雪云中路
简介: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那是一个沾满了中华民族血泪的年代。在那段中华大地不满腥风血雨,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刻。就在晋东南的太行山区,有这么一群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还在不屈的抵抗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面对着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们没有在刺刀与大炮面前低下高昂的头颅。依靠着手中简陋的装备,与敌人不屈不挠的在斗争着。他们没有精良的武器,没有外援,甚至到了灾荒年月,就连饭都吃不饱。他们有的只是不屈的精神,以及与敌军血战到底的决心。扒铁路、炸桥梁,杀鬼子、除汉奸,与日军伪装挺进队血战,不断的用敌军的武器武装着自己。抛头颅、洒热血,从弱小一步步的走向强大。人生在世百余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那个遍地狼烟的时代,度过了自己最辉煌的人生。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89.6万字6年前
虎将孙立人 连载中
虎将孙立人
赤火寒冰
简介:有一个将军,以两千的兵力,打败了4000人的日本装甲师团,营救了7000个英国士兵。有一个将军,打败了我们共产党伟大的林彪将军。他获得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勋章
1.2万字6年前
半生痴迷 连载中
半生痴迷
萬龘
简介:此一生,有人恋权有人恋财男主痴情,生于清末长于民国亦幸亦不幸皆在此书中
6.8万字6年前
剑去人殇 连载中
剑去人殇
文心雕虫兮
战国末年,秦吞并六国,天下纷纭。诸子百家逐波历史的洪流,操弄时局,战火风云,家国情怀,遁世入世...各自引领着每个人心的向往。草木坟茔,枯剑破刀,墙垣断壁;只有青山依旧,大江横流,天地无为。
0.7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