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中州大地上一个强大的王朝--煜朝取代了上一个统一的朝代,一个以煜朝皇帝为中心的,以中央为主要地域而进行分封诸侯功臣进行巩固自身强大政权和延续的王朝,而强大的煜朝因为北方常年的北狄游牧民族的袭击侵扰和内部长期以往皇帝王权的散落,在煜朝不断发展的时候,其他的部落和游牧也不断变强,结成了各种以城邦或者部落联盟的新型国家,而现在大权渐渐落到了王朝的外戚的手里,在一次皇帝御驾亲征南方诸国时,煜昭帝在前线指挥作战中不幸中箭,在军帐中不幸逝世,而刚登上皇位急于立功威震朝中的皇帝留下了一个仅仅六岁的儿子撒手人寰,因此煜朝的权利彻底交到了以煜昭帝的王后及其外戚手里。本来就因为皇帝逝世,长年累月各地诸侯和中央的各种矛盾无法解决,好巧不巧的是这两年王国收成不好,难以维持煜朝的统治,而由于以外戚为中心的朝中势力大肆屯粮,触怒了一帮本就因为本地收成不好,希望中央散发粮食的诸侯们不满意了,以北晋,梁国,齐国为首的大国诸侯本就因为瞄上了王国霸权的位子上,早早的急不可耐了,这些大国怂恿那些处于收成不好,脑子都快挠破的小国和实力稍差一点的国家,进入皇都与国后要粮。
进入皇都的诸侯们被国后冷眼相对,就跟打发一群穷要饭的一样,让士兵们武力强行赶出这些诸侯们,而诸侯们气的直跳脚,最终双方发生了冲突,外戚们怂恿国后铲除这些小国,将他们的国土化为煜朝的直属领地,不仅能让整个中央的实力上了一截,也能让那些瞧着中央动作的诸侯们瞧瞧中央的手段,好让他们收起心思。但是由于刚南征失败没多久,新军还未训练完毕,北方压力严重,能凑出的军队数量规模比以往过去的规模都要小上不少,这些军队面对小国联军恐怕无法有压倒性的优势。于是外戚们又出了新招,打算沿途抓丁进行补充军队人数,整个皇都--尧都,五十万人的人口,各个家庭被要求强征一名男丁进行补充军队人数,本就因为南征失败,大部分家庭都损失了自己的子女,又来了一波强征,这让一些本来人口就不宽裕的家庭,一夜变成只有老人,女人和小孩的家庭,这激起了民众的愤慨。那些小国听到了这种消息,迅速集合到一起开会,大骂中央不可理喻,昏庸至极,讨个粮缓解灾情就要挨打灭国吗,这时都距离刚建国过去了四百多年了,这种事情还是第一次遇见。大国们接到消息,可高兴了,我们有机会成为皇帝旁边那些外戚了,国家的霸权历经那么多辈,终于要交到我们手上了,赶紧与大臣们讨论,是不是应该自己也当当外戚,对中央和那些小国指挥指挥呢。
煜朝的大军不断南进,沿途也在不断抓取壮丁来补充军队,几日下来,从一万五千人的规模迅速膨胀到八万余人。甚至于大部分士兵只能套个木盔甲或者拿着农具上战场。而小国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联合在一起,打算在煜朝军队出山的第一个目标,玥良国进行阻击,数日内,各国军队开拔,少的几千人,大的一万多人,集结在玥良国的前沿城市崤关处进行防御,这里前方地势低平,后方即是崤山,退可守,进可攻,也方便各国进行集结。各大国也坐不住了,也派遣军队以救助深陷灾难之苦的各国和百姓为由,带着大量粮草来到崤关,各个小国可是感激涕零,而大国中以齐国和北晋实力最强,齐国坐拥中州富庶的祁岳平原,这里有着祁山作为屏障,各国尽管对着这富庶的平原有非分的想法,也会碍于祁山的地势环境和齐国军队而打退堂鼓,因为损失过大,而齐国作为一个大国,就算趁其不备攻入齐国,齐国也有大量军队和你进行消耗战。而北晋作为煜朝北方抵御北狄的关键诸侯国,自然实力不弱,而且拥有这晋北盆地作为产粮基地,人口也是相对充裕,大军在常年与北狄的厮杀中积累了血性。有着两大强国的干涉,各个国家有着强大的自信,打进皇都,活捉那群外戚也就是明天或者后天的事情。
随着战斗那天清晨的第一缕太阳光穿透云层,崤关正前方的大地上,两帮人马集结着,诸国联军这边虽然才五万出头,但是各个斗志昂扬,而煜朝那边沿途各种收编和威逼利诱那些小国贡献军队,也是同样集结出一支大军,足足十五万的军队,而诸侯国中,一万属于齐国,一万属于北晋,一些小国各自贡献了小几千的军队人数,而且后方群情激奋的诸侯们还在不断增兵的路上。
煜朝领军的自然是那些想争功的外戚们了,面对着人数上极大的优势,外戚们自然而然的判断错了敌我的实力,敌军虽然只有五万之众,而其中训练有素,常年见血的部队北晋就有一万人,而煜朝的军队呢,其中五六十都是沿途征收来的壮丁,甚至于有些连标准的武器和盔甲都没有,都要靠从战死的战友身上捡装备来装备自身。随着鼓声和号角声的穿透每个士兵和诸侯的耳朵时,战斗开始了,北晋和齐国的军队率先冲锋,北晋的将领可不是一般人,在北狄人的鲜血中成长起来,一般的普通人看见他的那双眼睛就如同掉进冰窟窿一样彻骨的寒冷,甚至于这位名将出现在会议上的时候,每个诸侯都以为自己看见了杀神一般,骇的肝胆俱裂。这位就是北晋马军的建立者——赵瀛,冲在各军前头的自然是北晋呕血十几载建立的骑兵,他们三千余人的冲锋直指敌军中军,而紧紧跟在后面的是齐国有名的玄铁军,每个人身上的甲胄都是用千锤百炼的铁制成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从部队中的精锐提拔上来的精英。
敌人中军前方由新募来的士兵们组成,后方则是训练有素的煜朝部队,外戚们原本打算吧这群新抓来的壮丁作为炮灰顶在前方,消耗敌人的士气和人数,再利用数量的优势围剿敌军。算盘打得挺好,当北晋的铁骑冲锋撞进前方的部队的时候,外戚们傻了眼,不就三千人的部队吗,怎么能直接击溃前方大量的士兵们,冲进大军中来的。
三千人骑兵撞进敌人中军之中,那些平时种田压根没见过这种阵仗,一开始以为自己有着数量优势,煜朝军队们自己稍微安心,结果敌人压根不管你有没有数量优势,直接撞进人群中,硬生生地撕开了一条细长的裂口,后面紧跟的齐国大军趁势而入,疯了一样地挤进人满为患的人群中去,如同砍瓜切菜一般的杀伤了大量士兵,煜朝士兵们瞬间慌了神,这哪里是打仗,这是屠杀!纷纷到头自己寻求生路了,谁要管阵地啊,自己本来就是抓来当炮灰的,为什么要给这群人卖命?发了疯一样转头往后面跑去,霎时间带起来连锁反应,一个跑了,十个人跟着跑,瞬间一百个,一千个人掉头跑去,后面的人压根看不见前面的状况,原本用人海堆出来的阵线没被北晋骑兵们撕开,到是被自己人撕开了一大条防线,整个防线的漏洞根本堵不上了,况且北晋的骑兵们在阵线中到处冲锋,加重了煜朝军队中的崩溃。
十五万人的军队迅速溃败,领军的外戚们纷纷被抓,诸侯联军连战连捷,迅速挺进围住了皇都,沿途上的百姓夹道欢迎,最后煜朝皇都的百姓们纷纷起义,把那群外戚和国后抓住,献给了诸侯联军。但是由于大国分赃不均,北晋和齐国因为此次原因产生裂缝。两房皆为能如愿成为霸主。
时过进迁,随着诸侯联军讨伐外戚们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百余载,整个中州大地的局势再次变化,小国被吞并,大国衰弱,各种国家登上舞台。而皇室只能坐拥那可怜的皇都以及那直属地区,无奈的看着各国之间攻伐抢夺霸主的宝座。
而在一个被各种小国锁在西北边的一个被诸侯们视为如同蛮夷的诸侯国——北汉的国君诞生了一个新的新生儿,也许这个新生儿会给整个中州带来不一样的命运。今年是煜朝历530年,北汉的第八位国君诞下了一名男婴,作为家中老三,其出生便伴有祥瑞,一道金光穿透那宫中的窗户,直直的照到男婴身上。国君喜出望外,原本打算和大臣们商议儿子要取什么名字,现在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一个字来——晟,意为光明,兴盛。
北汉的国君高兴的举起那名男婴,兴奋地大喊道:“以后你就是晟!李晟!”
血泣长歌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