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寺庙里面也是有世俗之心的,因为下午到伏虎寺塞了一笔功德,寺庙才会用心服务,静观说经常看到竹杏梅到伏虎寺敬香礼佛都是打哈哈的客套话,邀请竹杏梅到偏房歇息,只是对大善人的另一种敬待方式而已,这些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所以大家到一些宗教圣地——比如少林寺、普陀山、峨眉山旅游,当地的商业气息浓厚也不足为怪了,毕竟和尚也要与时俱进嘛!你总不能要求现代的和尚和古代的和尚一模一样吧。
静观与竹杏梅相对而坐,刚才要了两菜一汤,静观一来,这就又多了一人,菜显然不够了,竹杏梅叫来店主:
竹杏梅:再加两个菜,老板,你们这儿还有什么拿手的素菜?
静观大师:修行之人简单就行了
静观双手合十,因为是峨眉山,这里的餐饮行业很多与寺庙打交道,彼此都很好了解,店主推荐了木耳溜蘑菇,拌三丝,
竹杏梅:好了,就这些,师傅随意用上些,
静观合十不语,在用饭的间隙,竹杏梅请教道:
竹杏梅:大师,佛教教义,普渡众生,不知众生在哪里?如何普渡?
静观大师:施主在俗世已是非常成功,如何有此一问?
竹杏梅:大师,实言相告,自己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旁人却没有这番酸甜苦辣的体会
静观点头含许:
静观大师:施主能力超群,而如今愁眉不展,必是遇上棘手之事了
竹杏梅:张功建,这个人你听说过吗?
竹杏梅压低了声音,
当听到这个姓名的时候,静观身躯隐隐一震,仿佛勾起了无数的回忆,任凭他定力如何,只是张功建这三个字就足以在心里泛起涟漪。
静观大师:普渡众生,世人皆着相也
静观这句话答非所问,竹杏梅脑袋一愣,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下去,
静观大师:施主刚才问到,普渡众生,众生在哪里?如何渡?
静观接着又说到,
竹杏梅:是呀,这个问题还请大师指教一二
竹杏梅只能顺着说,
静观大师:说到普渡众生,东西方各有说法,西方基督教义是信耶稣上帝,万能的主,而东方的佛教则是渡人先渡己,众生平等
静观呷了一口茶,继续说到:
静观大师:说到众生,凡有生命,皆为众生,如何渡?自己渡,不渡己,如何渡人?
两人一来一去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经有将近一个小时了,客栈的店主正在打扫大厅,竹杏梅见状只好和静观道别,竹杏梅恋恋不舍:
竹杏梅:大师,明天我再去伏虎寺详谈
静观大师:欢迎之至,施主不必相送,请回吧!
竹杏梅:既然这样,那么暂时就此道别了,
出了客栈,竹杏梅这才发现天空不知不觉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雨点砸在芭蕉叶上,“叮叮咚咚”的声音像钢琴师在调和琴键一样,大红灯笼高挂在木楼的房檐下,灯笼里发出的暗红色的灯光映射到两人,导致他们的脸上也呈现出酒醉般的红晕。
不远处的空旷石板上,滴滴答答的水花四溅,四周一阵蛙鸣——真正的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①。
竹杏梅:大师,请留步,是我疏忽了,今晚不如在客栈留宿吧
静观大师:雨中漫步,别是一番景象,谢过施主了
竹杏梅只能眼见静观离去,他抱着一只功德箱,佝偻着身子用衣服把箱子遮得严严实实,好像遮的不是一只箱子,而是自己不堪回忆的陈年往事一样。
送走了静观,竹杏梅回到房间——又是一个不眠夜,最近她老是睡不着,甚至一度疑神疑鬼——自己是不是得了抑郁症了?老人们常说,前三十年睡不醒,后三十年睡不着,这话一点不假。
李渔除了在峨眉金顶上打了一个电话,后面就再也没有联系了,竹杏梅又给戒毒所打电话,提出申请,她准备两天后要与李轩见面。
考虑了这些事情后,竹杏梅的脑袋里面混混乱乱,又过了好一阵子才平静下来,这时,她这才静下心来思索这位静观大师。
一想起静观大师,竹杏梅就狐疑了——为什么提到张功建,大师要回避呢?是我说话声音太小,他没有听到?还是他不愿意提到这个人?又或是其他的原因呢?想来想去也琢磨不出里面有什么名堂,竹杏梅打定了主意——明天再访伏虎寺,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
①出自宋代诗人辛弃疾《西江月》,全诗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人间花落知多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