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超小超大

第三十二章 听听音乐,哼哼小曲

两人坐定,姬延却有些踌躇起来。之前他曾在玉府前说过,若是杨华能解决他这个麻烦,必不会亏待。现在要兑现诺言了,却发现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赏赐。

加官进爵吧,一来他还没这个权力,二来少官多吏是目前周王室的“既定国策”,不要说他只是太子,就算登基继位后,在爵禄上也不敢放手施为。

给点财货吧,他自己和父王一样,早就负债累累了,想要维持体面的生活都有些困难了,哪有多余的财货进行赏赐。

可如果自己一点也不表示,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思前想后,姬延只得摸出一玉牌,着人送到杨华面前:“华,你为我解此烦扰,现赐你东宫令牌一块,今后可以随意出入,通行无阻。”

杨华恭敬地接过令牌,大声拜谢。他本也不指望能得到什么赏赐,再加上有意离开周室,所以连谋求太子的赏识也没什么兴趣。正欲借机告辞,却被挽留下来。

“起乐!”姬延面有得色,金石之声应声而起。似乎觉得就一块玉牌太丢自己面子,便破格让杨华欣赏一场音乐盛宴。

一听到这音乐声,杨华立即面色肃然地向姬延大礼拜谢。

按照这几天学习的周礼,音乐是很神圣的东西。臣子是无权享受音乐的,只有立了大功,经国君赏赐乐师,臣子家中才能响起金石之声。

一般来说,不是卿大夫一级的贵族,是没有资格享受音乐的,所以太子下令奏乐,这可以说是对杨华高规格的赏赐了。

由于只能靠面授传承,一个合格的乐师至少要十年的潜心修习。供养一个人什么也不干只练习音乐,消耗是极大的,所以除了大贵族,很少有人能养得起一队乐师。而这个足有百余人的乐师队伍,就是太子唯一可以炫耀的资本了。

对于音乐,杨华连发烧友都算不上,偶尔听听最流行的新歌,更感兴趣的反而是那些千锤百炼的古典名曲。第一次享受现场音乐演奏,还是个人专场,实在有些受宠若惊。

音乐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仅有记载的乐器便有一百多种。

根据其构成的材料不同,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石之音一般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享受,也只有他们才享受得起。仅一套青铜铸造的编钟,其成本就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更别说累世传承的乐师,根本不是一般人想培养就能培养得出的。

其他六类乐器随着王权的衰落,“礼崩乐坏”,渐渐流传至民间,进入了中小贵族甚至富商的宅院。各国诸侯自己就是礼制的挑战者,只要不太过逾越,对下面的贵族不遵礼制,搞点丝竹之乐的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饶是如此,金石之间仍然只有诸侯才敢享受,其下的臣子是不敢逾越的。在贵族圈里,能够拥有一个乐师班子,可是一件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因为这不仅代表财富,更是权势地位的象征。

此时乐师们奏的是武乐,据说为武王伐纣时演奏的军乐,金鼓齐鸣,充满杀伐正义之气。比起后世那些由各种技术合成的音乐来说,这种古朴简洁的音乐别有一番风味,听得杨华也热血沸腾,渐渐入境。

一曲奏罢,杨华仍有些意犹未尽。

可惜他并不会使用任何一种乐器,虽然脑子里记得一些曲子的旋律,却没办法用乐器演奏出来。于是只好用手打着拍子,轻轻地哼唱起来。

坐在上首的姬延没有等到杨华的赞美之声,却见杨华在那里自顾哼唱,疑惑之余侧耳聆听,刚听了一段便眼睛一亮,示意周围的人安静不动之后,挪到杨华身边,屏息静坐。

杨华哼罢一曲,睁开眼来却看到姬延就在自己面前,顿时吓了一跳。

“来来来,再哼一遍。”姬延却是满脸兴奋,不断催促。

无奈之下杨华只得再来一遍,不过却再没有之前那种不着痕迹的韵味,令姬延大摇其头。

受到恢宏的武乐所感染,杨华刚才不自觉地哼唱的华夏十大古典名曲之中最具杀伐气息的《十面埋伏》。虽然对音乐完全是个门外汉,不过他以往听的曲子实在不多,基本也就是什么十大名曲、燃情BGM之类的反复听,不知不觉间旋律便印于脑海。

多次让杨华哼唱之后,姬延终于忍不住了,腾然起身,在乐师队伍前来回踱步,四五圈之后,挥手斥走一名乐师,竟自己坐在了一架古筝之前。这个时候的古筝并不常见,一般只在秦地出现,是以又称之为秦筝。

难道太子竟然要自己弹奏?

杨华的惊疑很快便得到了回答。只见姬延稍稍测试了几个音,竟然就照着刚才杨华所哼的旋律弹了起来。虽然这是一首琵琶曲,但古筝表现出来的境界仍然不凡。

弹完第一部分的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后,太子停了下来,双手按在弦上,闭着眼睛喃喃自语:“有几个地方不对,该怎么弹呢?”

杨华已经惊呆了,没想到姬延居然是音律方面的奇才。

自己只是哼唱旋律,他竟然能够无师自通地选择合适的乐器,这第一部分弹下来,除了有三四处略有差错,但无论节奏还是气势,与他以往所听到的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而且从他之前选择乐器时,目光来回在几种弹奏类乐器上游移,只怕他会的还不止一种。

思虑片刻之后,姬延又开始弹奏起来。

不过这一次,他的速度放缓了不少,特别是那几个弹错的地方,反复斟酌。杨华也来了兴致,凑上去指点校正。他虽然不会弹,但这首曲子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任何差异的地方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二人的配合协作之下,姬延的《十面埋伏》弹得越来越纯熟,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等二人终于停顿下来的时候,已经是日暮时分。

停了好一会儿,姬延仍然止不住心潮起伏。

虽然他加冠才不过一年,但自幼便醉心音乐,除了传统的各种乐器,他还尽其所能地收集各国民间的特色乐器。无论什么乐器,一旦落到他手里,用不了多久便能将其摸熟通透。

他这个百多人的乐师队伍,说起来有一半都是他调教出来的,几乎囊括了他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乐器,可是说是他唯一能够引以自傲的东西了。

姬延对乐器如此酷爱,对乐曲的追求当然也毫不逊色。除了非常正式的武乐、韵乐、桑林等乐曲,各种民间小调也是他疯狂收集的对象。

奈何周王室衰落至此,从他生下来到现在,连一个前来朝贡的诸侯都没有,甚至连列国商人都不愿意进入洛邑城。即使他投入全部精力,收获也是极为有限。

杨华这个曲子本来就是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经典名曲,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

“这曲子叫什么?”好不容易按捺住自己的心情,姬延立即引身而起,反而向杨华行了一礼。

杨华不敢受礼,侧着身子答道:“此曲名为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果然,果然是十面埋伏啊!”姬延闻言一震,跌坐在地。

凭他对音乐的理解,瞬间便明白了其中蕴含的韵味。不过这个名字,却瞬间让他联想起目前周王室的处境,感同身受之下,不由心神失守。

杨华也立即明白过来,不过却只能默然。

十面埋伏这首曲子,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相比于西楚霸王的激烈,同处绝境的周王室却是在无数人注视之下,眼睁睁地默默衰亡。

相对无言,杨华随即识趣告辞,姬延也没有挽留,只是无力地挥了挥手。杨华起身而去,身后无比悲怆的秦筝再度奏响。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战侦察兵 连载中
抗战侦察兵
千重草
简介:侦察兵高全来到了1933年的长城罗文峪,英勇的二十九军正在和日寇浴血厮杀。靠着在现代军队中练就的过人身手,投入到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抗日战争中来。一次次残酷的战争,一回回决定中国命运的大会战,一个个臭名昭著、双手沾满我国人民鲜血的屠夫、战犯、刽子手,一位位大智大勇、奋勇抗击日寇,在抗战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上将军。从士兵到将军,身经百战,不为别的,只为在这场战争中多杀几个小鬼子,只为能多保全几个我中华百姓,只为了受尽屈辱、苦难深重的祖国从此少经受几分磨难。建了个书友群,“抗战爱好者”,群号:332158322有兴趣的书友欢迎加入★推荐朋友一本书《抗战武侠》★(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皆属巧合)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66.2万字6年前
战国征途 连载中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简介:特工高原在一次保护任务中,从飞机上穿越到战国末期的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牧当作是将星临世,能够改变乱世的人。而这时秦的统一战争以经开始。高原也身不由己的被圈了这一场纷争当中,并且走上逆天之路,而在与历史大势抗争的过程中,高原意外的发现,原来在秦统一天下的大势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在战国七雄之间纵横捭阖,和战国名将对决疆场中,探索失落的中国古代机关术,发掘史前的超科技文明遗迹……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逐鹿争雄,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争霸中,接触到了更加神秘的原始力量,解迷上古洪荒的神话故事里隐藏的真像……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27.4万字6年前
我在唐朝的一次旅行 连载中
我在唐朝的一次旅行
有一点懒
第一卷李愔带着不靠谱的娱乐系统穿越了成了皇六子,有系统、有个好爹这样的人生猪都可以飞,李愔也确实在飞。第二卷李愔落水失忆了,“莫有”系统、“莫有”好爹,李愔继续在飞,奋斗的心比拼爹更重要。第三卷当然要征吐蕃踏高丽,身为大唐男儿不征服四方,岂不可耻?
15.9万字5年前
明朝不值得 连载中
明朝不值得
壹文
我从现代来,将往大海去!小富翁李固意外来到明朝,自认没什么大能力、野心的他在明朝有着自己的生存计划。搞一艘船,拉一伙人,在东南亚寻一座岛,当女真人来了就驾船出海,不受那“我大清”的气……
14.5万字5年前
绝世双剑录 连载中
绝世双剑录
笑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君可曾梦回三国?漫天的烽火,山壁染成赤色。周郎举兵西向,复拔南郡。千古功名拓,然而,在一年之后,年仅三十六岁的周瑜病逝巴丘。美人断肠,小乔泪洒长江。君可曾叹息?叹息英才天妒?君可知,在十年之前,还有一位英雄,在二十六岁的英年,万丈光芒骤然消逝。在他的身边,也有一位美人落下了伤痛欲绝的泪水,她叫大乔。
8.2万字5年前
兵甲天下 连载中
兵甲天下
醒木拍桌
莫潜十世为人。这一世,只是想在红楼世界混吃等死而已。可惜世事多变,那就只能争一争了。
14.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