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于野之北宋末年
超小超大

第043节 整军经武

萧塔不烟道:“在金国面前,辽宋两国都是弱者,金国是强者,两个弱者联合抗衡强者,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了,在南朝历史上,西蜀和东吴不是联合抗衡曹魏吗?这个三国鼎立格局足足维持了六十年,西蜀和东吴也足足延续了六十年。以史为鉴,辽宋两国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但宋主昏庸,竟认识不到这一点,不但不助辽抗金,还联金灭辽,他早晚为他的短视和愚蠢而付出惨重的代价,然而,夫君啊,跟大辽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关系的国家,不止一个宋国。”

耶律大石当即醒悟:“西夏!”

萧塔不烟点头:“不错,正是西夏国。我大辽横卧北方,既是帮助宋国抵御金人的长城,也是帮助西夏抵御金人的长城。当今的西夏皇帝李乾顺跟宋国皇帝赵佶完全不同,西夏开国已有八十四年,宋夏战争持续不断,西夏本来已经支撑不住,幸好,李乾顺是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在他的苦心经营、励精图治下,西夏才得以撑住宋国的进攻,维持屹立不倒。我相信,赵佶鼠目寸光看不到的东西,李乾顺是看得到的。夫君你依附李乾顺,李乾顺必然给予庇护。”

耶律大石想了想,有些迟疑:“李乾顺会不会为了讨好金人、避免惹祸上身,从而把我出卖给金人?”

萧塔不烟摇头:“李乾顺绝非赵佶那样的短视之徒,他的权术手段是非常灵活的,他会在表面上跟夫君你划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从而避免落下把柄给金人,但他必然会在暗中对夫君你施以援手。夫君,你要游走在夏华和李乾顺之间,不能完全地依附于一个人,始终保持独立性,否则,你只会沦为别人的棋子。”

耶律大石听得犹如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他忍不住仰天长叹道:“这是天赐贤妻予我啊!”

萧塔不烟随即想到了什么:“夫君,我还有一个想法。”

耶律大石问道:“什么想法?”

萧塔不烟微笑道:“那个夏华只有二十岁左右吧?嗯,正是青春之年,夫君,我们有个女儿,已经十六岁了,也该出嫁了。”

耶律大石心头一动:“夫人,你的意思是…”

萧塔不烟道:“夫君,如果你我成为夏华的岳父、岳母,好处可是很多的,第一,我们可以大大地加强我们跟夏华的关系,继而让夏华对大辽产生私人感情;第二,如果夏华以后成为汉地新主,我们的女儿就有机会成为汉地的皇后;第三,如果夏华对大辽有什么不好的念头,我们在他身边不是有个可以帮忙说话以及左右他内心想法的人吗?这是长远的布局。”

耶律大石听得满面喜色地连连点头:“有道理!有道理!”他笑道,“夫人,你说,夏华看得上我们的女儿吗?那丫头整天疯疯癫癫、野性十足,万般比不了南朝姑娘的温柔贤惠。”

萧塔不烟嗔怪地看了耶律大石一眼:“你这个做父亲的,怎么对自己的女儿这么没信心?我们的女儿除了不爱读书以外,别的方面都很不错呀,不但长得美貌,并且骑射精熟,夏华怎么会看不上她呢?”

耶律大石呵呵一笑:“夫人教训得是…”他下定了决心,打定了主意,紧接着,他脑中灵光一闪,“夫人,我刚刚产生一个想法,我们把燕云十六州卖给夏华如何?夏华既是汉人,必然希望为汉家收复燕云十六州,同时,他也渴望开疆拓土、获得新的地盘,并且他很有钱。”

萧塔不烟想了想,摇头:“不可!金人暂时只想着灭辽,对属于汉家的燕云没什么兴趣,如果夏华得到燕云,他肯定会跟金人井水不犯河水,金人接下来会对我们穷追猛打,而不会跟夏华发生战争,这可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耶律大石点头:“确实如此,我考虑不周了…看来,我们要给燕云寻找一个更好的买家。”

夏华现在正处于一种“又悠闲又忙碌”的状态中。

夏华之所以悠闲,是因为他的地盘此时十分安全,基本上不存在外部强敌来袭的危机了。越明二州的东面是大海,西南北三面都是方腊的地盘,完全地被“裹”住了,如果宋军再度来袭,打的也是方腊,夏华“缩”在方腊的后方内部深处,自然安全无比;治州和琼州都是岛屿群,四面环海,大海上又有夏华的水师船队,更是安全至极;青岛港、广州港、泉州港虽然处于宋国领土境内,但三地周围的宋国官员、宋国军队都没胆子攻打三地;至于景德镇,本来,方天定打算在打退宋军后对其展开攻打的,但景德镇此时偏偏处于吴军控制区和宋军控制区的夹缝里,吴军不敢攻打,担心刺激景德镇会倒向宋军,宋军也不敢攻打,担心刺激景德镇会倒向吴军,这个局面使得景德镇左右逢源,吴宋双方都要对其进行拉拢,都不会打。

夏华此时地盘不大,只有四州四县,治下人口也不多,只有四百万(新增了治州、琼州、景德镇、青岛港、广州港、泉州港的人口),地小人少,加上他有的是银子,自然治理起来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他治下的人口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着,并且不是自然增加,而是外来人口不断涌入。每天每夜都有吴国境内别州别县人口逃到越明二州境内,每天每夜都有宋国境内人口逃往景德镇、青岛港、广州港、泉州港,之所以会这样,是原因夏华的名声“实在太好”,吴国境内别处民众知道“越王殿下最仁德”,于是从吴国境内别处逃入越明二州,景德镇、青岛港、广州港、泉州港周围宋国领土境内只要是生活艰难的民众,心里早就不想再当“大宋子民”了,宁可前去投奔“反贼”和“海盗”,因为他们听说盘踞景德镇的“反贼”和占据青岛港、广州港、泉州港的“海盗”对老百姓反而比朝廷官府更好,没有贪官污吏,没有豪强恶霸,没有苛捐杂税。就这样,夏华治下人口不断地增加着,每月足足新增好几万,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增加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呈现出加速度趋势。

对于前来投奔自己的同胞,夏华肯定不会将其拒之门外,况且,人口正是最宝贵的资源,他投入大笔银子,命令萧浩然稳妥地安置这些外地人口,如果本地安置不下,就用海船将其全家运到治州、琼州,此二州都是人口稀薄、急需开发、最缺人口,如此安排正好一举两得。

夏华目前最为关心的还是他的军队建设问题,他每天都要巡视练兵场、兵工厂、造船厂,忙得不可开交。

所谓“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深谙这个道理的夏华尽管又有银子又有比较充足的兵源,但他没有大肆扩军,越明军目前大约六万兵力,其中,骑兵一万五千多人、步兵三万五千多人、水兵大约一万人,另外,夏华下令在其治下每个县都要组建一个民兵队,民兵数量根据该县人口总数量按照比例进行确定,合计大约四万民兵。

越明军的六万正规军是职业军人,平时不从事农耕工作,终日进行军事训练;越明军的四万民兵是预备役兵员、后备军成员,半民半兵的性质,忙时农耕工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

因为宋朝很富,所以宋军待遇较高,据说,宋军的待遇在华夏历史上仅次于清朝八旗军。一个宋朝军士一个月的军饷约为1.25两至2.5两白银(部队越精锐,军饷越高),作为对比,在明朝,待遇最好的是边境部队,一个军士一个月的军饷约为1.67两白银,在清朝,待遇最好的是八旗军,一个军士一个月的军饷约为6两白银。——注意,不同时代的一两银子的购买力是不同的,越往前,银子越值钱,越往后,银子越贬值,宋朝银子比明朝银子更值钱,明朝银子比清朝银子更值钱。夏华给越明军定下的军饷规格是:一个普通军士一个月的军饷是2.5两白银,直接就是宋军最高级部队的待遇,即便是民兵,由于“半民半兵”,一个月也能拿到1两白银的补贴。如此优厚待遇,自然使得越明军官兵们无不深受鼓舞、干劲十足;另一方面,在发军饷这件事上,夏华深深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养军队真的是非常烧钱。夏华如果养着十万大军,一个月需要发放的军饷就有差不多50万两白银(军官待遇肯定比士兵更高,级别越高,军饷自然越多),一年就是差不多600万两白银。难怪宋朝一年财政收入两三千万两白银也养不起百万大军。

越明军的练兵场上处处热火朝天,越明军的兵工厂和造船厂也是如火如荼。

宋朝军队(宋国军队)在冷兵器上高度重视弓弩,弓弩兵的人数占宋军总人数足足六成,宋军之所以这么重视弓弩,原因是无需多言的,步兵无法与骑兵近战,只能用弓弩与之远战。由于对弓弩高度重视,使得宋朝的弓弩技术十分发达,研制出了很多种类的强弓劲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床子弩”和“神臂弓(神臂弩)”,前者是一种重型复合弓,使用几张弓合力射出一支十分粗长的大箭,需要几十个弓弩兵一起操作,射程可以达到500多米,威力强劲,缺点是结构复杂、过于笨重,不方便携带,主要用于守城,后者是一种单兵弓弩,装有机关,单人使用,射程可达370米,能够贯穿铁甲,杀伤力很强。

按照常理,宋军的弓弩如此厉害,在战场上应该大放异彩,但实战情况却不是这么回事,主要原因是宋朝官僚制度腐败,导致制造出来的弓弩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要求和理论标准。在这件事上,夏华学习了金人的做法,每件兵器上都会刻上兵工厂相关负责人的名字,一旦这件兵器在实战中出现质量问题,立刻捉拿严惩此人。如此追责制度,可以很好地保证质量。

弓弩是远程攻击兵器,至于近战兵器,宋军以刀枪为主,这是通过无数实战获得的结论。所谓“兵器越怪,死得越快”,兵器越简单,在战场上最有用,结构简单的刀枪是最实用的。对于刀,无需多言,至于枪…十分值得一提的是“枪”和“矛”的区别,后世很多人分不清枪和矛的不同之处,毕竟两者十分相似,其实,枪和矛既是不同的兵器,自然存在很多区别:

第一,枪就是“长枪”,没有“短枪”这个说法,矛分为长矛和短矛,长矛比长枪更长;

第二,枪是“灵活的兵器”,攻击方式非常多,矛是“粗暴的兵器”,攻击方式比较单一,枪的造型和使法都是花样百出的,矛比较简单,长矛是用来捅刺的,短矛是用来投掷飞击的;

第三,武将个人多用枪,适合发挥个人的武力,士兵集体多用矛,适合发挥群体的战力;

第四,步兵多用枪,因为需要进行近战拼杀,骑兵多用矛,因为能够发挥战马的冲击力进行捅刺投掷。

号称“百兵之君”的剑在战场上是没什么用的,在先秦时期、秦朝、汉朝前期,剑还能出现在战场上,所以“秦剑”、“汉剑”十分出名,但从汉朝中期开始,剑就被淘汰出战场了。

夏华的越明军在人数上不是很庞大,同时他有的是银子,并且又高度重视军工业,使得越明军在武器装备上十分精良。越明军的步兵主要分为弓弩手、长刀兵、长枪兵,并且一人拥有一主一辅两件兵器,弓弩手、长刀兵、长枪兵除了弓弩、长刀、长枪外,都另外配备着腰刀;越明军的骑兵主要分为长刀兵和长矛兵,长刀兵除了长刀外另配有短刀,长矛兵除了长矛外另配有短矛,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军人的战斗力,并且,越明军的金属兵器都是钢制的,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炼钢技术已经颇为成熟了,但产量不太大,夏华懂得“好钢用在刀刃上”。

比起冷兵器,夏华对热兵器更感兴趣。宋朝在军事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的时代,因为热兵器在宋朝开始被正式地、大规模地用于战争,华夏人第一次把火药用于战争是唐末的“发机飞火”,到了宋朝,火器的发展更是百花齐放、芝麻开花节节高。尤其在凌振投效归顺后,夏华更是迫不及待,但是,在深入地了解后,他发现…自己想多了。首先,没有火枪,华夏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支火枪要在一百多年后才会诞生,即“突火枪”,这东西完全就是用竹筒做的,看起来很厉害,其实比弓弩强不了多少,实用性和实战性都不高,堪称“鸡肋”,还不如生产更多的更好的强弓劲弩;其次,有火炮,但此时的火炮跟后世的火炮完全就是两码事,第一,此时只有火药,没有炸药,火药的爆炸力是完全不能跟炸药比的,并且,此时的火药在成分上较杂,在纯度上较低,导致爆炸力更弱了,第二,此时的铸炮材料是铜,不是铁,更不是钢,为什么呢?因为,铜的熔点只有一千多度,铁的熔点却有一千五百多度,使用铜铸炮相对容易一些,使用铁铸炮很困难,但铜的密度超过铁,导致铜炮的重量比铁炮大出不少。说白了,按照此时的技术,只能铸造出铜炮,铁炮很难铸造出,即便铸造出铜炮,也会因为此时的铸炮技术还不成熟而存在炸膛的危险,就算不炸膛,放几炮,炮管就报废了。

此时的火炮就是使用低质量的火药的、死沉死沉的、还很容易炸膛的铜炮,这样的东西,能有多大的实用性和实战性?难怪凌振在梁山军里的主要作用就是“放号炮”(就是放一个相当于信号弹的大爆竹、大炮仗);也难怪宋军拥有那么多种类繁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堪称花里胡哨的火器,却仍然打不过辽人、金人、蒙古人。这才是历史的真相,要是宋朝和火器技术更高的明朝的火器真的那么厉害,为什么还是打不过北方的游牧民族呢?后世的“炮火连天”在此时根本不存在。

大失所望的夏华只得勉励凌振潜心研究,比如,搞出高纯度的火药,这种事只能慢慢来。

因为火器暂时“中看不中用”,所以,夏华的越明军暂时跟宋军等同时代军队一样都是以冷兵器为主的军队。

当夏华在越明又闲又忙时,北方出现了峰回路转的巨变。

龙战于野之北宋末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重建北宋 连载中
重建北宋
苕面窝
简介:战略侦察兵李宪穿越到北宋末年,发现大辽国已经完蛋,大宋危在旦夕。可惜没有时间给他折腾,就算三头六臂也来不及,北宋覆灭已经无法挽回。李宪很气愤:完颜阿骨打死太早,老子没赶上。完颜宗望(翰离不)、完颜宗翰(粘罕)、完颜宗弼(兀术)之类的混蛋,如果不搅得你们彻夜不安,那就不算穿越者。李宪究竟想干什么,最终又干了什么,请看本书。本书数字版权由“当当”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20.8万字6年前
三国之统帅天下 连载中
三国之统帅天下
四关
简介:新书重回三国,更精彩内容,即将登陆,希望继续关注四关的新书《三国之刺客帝国》!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74.4万字6年前
唐朝地主爷 连载中
唐朝地主爷
星空没有云
简介:徐清是一名理科生,发传单中暑晕过去,竟然穿越到了大唐初年,成为一个小小的府兵,跟着扫荡土匪立了军功,朝廷赏了土地钱粮,阔宅马车,还有两个小妞作仆人!正当徐清想腐败到底,安安心心当地主的时候,居然被李渊看上,当了守门大将,而这扇门居然是——玄武门!伴君如伴虎,从此徐清的现代知识被榨的一干二净,地主也越做越阔气......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42.0万字6年前
大明1937 连载中
大明1937
我是猫1
简介:“大明五日游。”现在一日,明朝一年。主角到了明朝后,才发现:时间不对——1935?!而且,北方还是清朝的天下……  北清是君主集权,南明是君主立宪。北清首都离边界有1000公里,南明首都离边界只有1000米。但是,南明有主角。  20世纪明朝人穿什么?挣多少钱?20世纪的东厂和锦衣卫是什么样子的?20世纪的大明皇室和内阁,谁听谁的?明、清之间的坦克战怎么打?大明潜艇如何封锁日本列岛? 书友群:78257491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82.7万字6年前
何为兵王? 连载中
何为兵王?
阿@明
简介:简介正在更新
42.7万字5年前
红楼蔷上春 连载中
红楼蔷上春
陈家二叔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说甚痴男怨女多情债,还不是天心一寸本无情;芙蓉帐暖,女儿情深;转眼富贵荣华流水去,天意从来不多情;脂浓粉香,金玉木石;捱不过秋风秋雨愁断肠,归去春再来。
6.6万字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