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后,宗泽渡过黄河,返回了开封。
夏华此举是在跟赵桓做交易,宗泽就是中间人,宗泽与夏华在“抗金”这件事上是同心同德的,但在“反宋”这件事上却是南辕北辙的,好在,夏华目前在河北“只抗金、不反宋”,从而与宗泽等人保持了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赵桓在听了宗泽的报告后,加上宗泽进谏劝导,因此,他是没什么异议的,虽然朝中不可避免地有人反对,但宗泽理直气壮,他反驳回击的依据有两点:
第一,河北乞活军只抗金、不反宋,在目前也没向朝廷提出什么要求,这对大宋只有利、没有害,大宋应该顺水推舟、借力用力,把河北乞活军变成大宋抗击金人南下入侵的主力军;
第二,属于大宋领土的河北三路被乞活军占领,固然令人不悦,但木已成舟,又能如何?乞活军目前“只抗金,不反宋”,大宋如果向乞活军提出非分要求,肯定会把乞活军逼得“既抗金,也反宋”,搞不好甚至会把乞活军逼得“不抗金,只反宋”“投靠金人,联合金人攻宋”,到时候,这么大的责任,谁来负?
于是,朝中的反对者们纷纷闭上了嘴巴。
比起乞活军、河北局势、抗金大业,赵桓对“赵红玉”更感兴趣,他在得知“那个原先率领海盗船队称霸北海,如今又威震河朔、大破金人的乞活军的首领‘北海龙王’居然是个年轻美貌、英姿飒爽的女子”时,顿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冒出“纳赵红玉为妃”的想法,宗泽连连地进谏劝阻,费尽唇舌,好不容易打消了他的这个注定惹毛梁红玉的念头。
赵桓虽然恋恋不舍地放弃了“纳赵红玉为妃”的打算,但他“贼心不死”,便退而求次,允许梁红玉自称“赵王”(这是赵桓间接加封梁红玉为“赵王”),认梁红玉为义妹,反正“赵红玉”姓赵,也是赵家的人,当然了,这都是在暗地里进行的,他跟梁红玉一直没有见过面,梁红玉也不可能到开封城,赵桓确实害怕他跟乞活军“勾结在一起”会被金人迁怒,他此举既符合他的利益,也正中夏华的下怀。
由于梁红玉(赵红玉)被赵桓秘密地封为了“赵王”,因此,乞活军随之改名为“赵军”,正好,河北的首府就在当年的赵国首都邯郸,也算天意巧合,随着这份圣旨一起从开封来到邯郸的,还有一批被夏华“点名索取”的宋军名将名臣,为首者是种师道,宗泽自然也来了,还有李纲、张叔夜等人。种师道等人来到河北、加入赵军、投身抗金,夏华对此是求之不得,他们自己对此也是求之不得,赵佶和宋国朝廷的那些文官大臣对此更是求之不得,他们本来就嫌种师道等人“太烦”,正好把他们趁机统统地“撵”到河北抗金前线,从而眼不见为净,并且趁机独霸朝纲大权。于是,赵桓给种师道、宗泽、张叔夜、李纲等人加封了一堆经略使、宣抚使、安抚使、镇抚使、指挥使、节度使、防御使、观察使、团练使、承宣使…之类官职,继而将其全部打发去了河北。种师道等人虽然都戴着官帽,但手里却都没有部队,个个都是光杆司令,赵桓的逻辑是——反正你们去了河北就会有军队,何必还要从京师带部队去呢?在赵桓等人看来,用赵军充当抗金的炮灰是一举两得的事,自然不需要把自家的宋军顶上去。
在这些当代名将、名臣里,夏华最看重种师道、宗泽、张叔夜、李纲,尤其种宗张三公,因为他们在历史上的遭遇尽皆令人长使英雄泪满襟。种师道年龄最大,今年已经七十二周岁,宗泽次之,今年六十三周岁,张叔夜再次之,今年五十八周岁,李纲还很年轻,他今年只有四十周岁。根据史书记载,种师道在靖康耻前一年因为悲愤交加、积劳成疾所以病逝,金军在攻入开封城内后寻找他想要拜见他,在得知他已去世时敬重感慨道“老种(这是一种尊称)真是一位好将军啊,如果宋国皇帝能够采纳他的意见,宋国是不会败得这么惨的,宋国君臣现在应该知道老种是个忠义之人了吧”,种师道的灵柩在被运回老家时,路上碰到多股强盗,强盗们听说这是种师道的灵柩,纷纷下拜致祭,还赠送钱财给护送种师道灵柩的人以示敬意;张叔夜在靖康耻期间自杀殉国;宗泽在靖康耻第二年因为壮志未酬、忧愤成疾所以郁郁而终,临终前高呼三声“过河!过河!过河!”,金人对他十分畏惧,提到他时都尊称他为“宗爷爷”。
宋国不是没有名将名臣,而是赵佶、赵桓、赵构有眼无珠,他们要是重用种师道、宗泽、张叔夜、李纲等名将名臣,北宋岂会灭亡?靖康耻岂会发生?夏华对赵家不感到丝毫的同情,他只是深深地痛惜和怜悯汉家的山河、汉家的同胞因为赵家的愚蠢所以承受了巨大的灾难。
夏末秋初,离开越明已经半年多的夏华在河北局势初步稳定、诸多方面开始走上正轨后,重新登上海船,返回越明一趟。
秋高气爽的一天,夏华回到了越明。
接到通知的方金芝欣喜无比地抱着夏明乾赶到越州城外迎接夏华,夫妻久违重逢,自然小别胜新婚。在看到夏华时,方金芝喜极而泣,夏华热情无比地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同在的栾廷玉、韩世忠、萧浩然、扈三娘等人无不掩口而笑,又纷纷受到感染。
“怎么样?我不在家这么久了,家里发生什么事了吗?”夏华一边入城一边笑着询问道。
萧浩然笑道:“殿下放心吧,家里一切平安,没出什么事。”
“哦?”夏华很感兴趣地道,“圣上(方腊)他们没问我怎么消失了这么久?”
栾廷玉道:“圣上确实问过几次,但得知你不在越明,我们根据殿下你事先指示我们的,说你率领船队出海招揽‘北海龙王’和‘东南海神’这两股海盗了,并且你还去了治州岛(台湾岛),在岛上探险、狩猎、游玩,山高海远,不知道你何时才能回来,圣上就没有多问了。”
夏华笑道:“那就好。”他失踪了半年多,对方腊他们的说辞是出海招揽海盗,顺便去了海上岛屿玩乐,这套鬼话尚算严密,没什么太明显的破绽,并且还能给方腊他们造成“夏华胸无大志,喜欢出海玩乐”的印象,毕竟,这年头没有电话手机,方腊他们又联系不上夏华,或许,吴国高层里有人暗暗地希望夏华死在海盗手里或海上、岛上,最好不要活着再回吴国。
韩世忠不冷不热地道:“方…圣上他们之所以没有多问殿下你去哪里了,除了殿下你的这套说辞确实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圣上他们现在都忙着呢,哪有闲心空暇多问殿下你去哪里了。”他本来想指名道姓地称呼方腊,但顾及方金芝在,因此改口“圣上”。
“忙?”夏华吃了一惊,“又打仗了?”
韩世忠冷笑一声:“没打仗,江南的局势一直很平静,吴军和宋军已经和平相处很久了。殿下,除了打仗会让人很忙,还有别的事也会让人很忙嘛!圣上他们原本打算先消化上次的新一轮攻势、新一轮扩张带来的巨大战果,同时整顿兵马、积攒钱粮,再发动下一次的攻势、扩张,然而,时间长了,消化着消化着的他们发现,消化战果这个过程很美妙,于是沉迷了。”
夏华身边的方金芝轻轻地叹口气,她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难过、失望、茫然的阴郁表情。
听完韩世忠的这番夹枪带棒的话,以及看到方金芝脸上的表情,夏华隐隐地明白了什么。
宋国原有一大外患和一大内忧,外患在河北,内忧在江南,如今,河北的外患似乎没了,但江南的内忧却是日益严重。不计属于夏华的越、明、治、琼州和景德镇、广州港、泉州港,方腊的吴国此时足足拥有二十三个州:杭、润、常、湖、宣、歙、睦、苏、秀、婺、台、处、温、衢、信、福、池、江、饶、洪、抚、筠、袁,土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超过1000万,毫无疑问,方腊气候已成、羽翼已丰。按照常理,方腊等人接下来应该再接再厉、乘胜追击、趁热打铁地继续开拓扩张,然而,他们没有,吴国的战车一下子停下来了。
龙战于野之北宋末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