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史记》
超小超大

【开场白】《史记》是拿来评说的(2)

《三》《史记》的版本及其它

《史记》的最终得以完成,有两个人,是不得不说的。其中的一个,就是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司马谈是汉际的著名学者,他曾“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唐都是天文学家,杨何是《易》学家,黄子即是黄生,司马谈向他学习的是道论,即当时最为流行的黄老之学。

司马谈对诸子百家学说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太史公自序》中,收录他的《论六家要旨》一文,文中分析了先秦到汉初六个主要学术流派的得失,切中肯綮。司马谈在学术观点上兼容并包而又崇尚道家的倾向,对司马迁为文写记,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没有深厚的家学支持,司马迁想完成这一部史学大书,这本身就是天方夜谭。

而另一个人,就是历史上大大有名的主,汉武帝。司马迁因李陵事件受牵连,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结果,居然汉武帝一狠心,赏了他一个宫刑的“大礼”。这对于男人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不信,读一读《报任安书》,就知道司马迁有多悲催了。当然,魔鬼具有两面性,汉武帝也如此,没有这一天大的打击,司马迁能不能完成这传世名作呢,也许,就两说了吧,是不?

汉后,《史记》的影响力,开始发飚,人气之高,居二十四史之首。所以,各种版本,纷繁复杂,多如牛毛,那就不背九九表,一一而说之了,很费时很费笔墨,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较为流行的,有中华书局本、百衲本、金陵书局本等等。我所读的是近人顾颉刚所点校的本子,中华书局印制。此本能保证其文字的可靠性与句读的准确性。百衲本之类的,想来更好,只是,那种版本,不是我这样的一介布衣,可以读到的,就此略过了。

考注,我也选的是三家注。所谓三家注,就是《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裴骃,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博览宏识,以注史著称于世。其父,就是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因其有家学底子,故写成八十卷《史记集解》,为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其史学成就并不比乃父低!

司马贞,字子正,唐河内人。开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馆学士,主管编纂、撰述和起草诏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学家,著《史记索隐》三十卷,世号“小司马”。司马贞,进一步指出裴骃考证中不当的错处。并对《史记》原文提出辨正,发语警辟。

张守节,唐代开元年间学者,生平事迹不详。他曾经给司马迁的名著《史记》作注,起名《史记正义》。此人长于舆地之学,对《史记》中地名的考证尤为精辟。

要感谢这些为《史记》作注的人。没有这些前人的考注和考究,我们,真不能读懂《史记》文字背后的场面与层次,真不能读史记背后的皮里春秋。没有这些先贤的“精工细磨”,十年磨一剑,就没法真正摸到《史记》的空间感与时间感。没有这些前人的考注,《史记》真实而宏大的历史视野与历史触觉,如何能读懂,如何能明了一二?

后人的考注中,还有日人的考注,也甚有看头。学问的认同与归属,与人种无关,虽然,我也对日人并不感冒。想来,这当是唐文化东渡之后,《史记》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标识。日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水泽利忠的《史记会注考证校补》,都有日人考证《史记》的精采一说。

因而言之,《史记》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水煮《史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麻辣女兵续那些我们一起走的青春之路 连载中
麻辣女兵续那些我们一起走的青春之路
屏蔽_498778243
简介:六年来,左轮反反复复的坐着同一个梦,梦中他和那个叫做汤小海的女孩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我背对着他静静的坐着,他很想和我说话,却总是没有办法发出任何的声音,就这样静静的坐了很久很久。慢慢的,我回转了身体,可是我的脸却是那么的朦胧,左轮流泪了,他努力的想要看清楚我的脸,努力的想要去拥抱一下我,可都没有成功.....
10.5万字6年前
抗战之从零开始 连载中
抗战之从零开始
小莫哥
简介:第一次写,希望大家能看进去,不断变化的系统,给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抗战,除恶霸斗地主诛鬼子,另类的拯救,不一样的故事,第一次写书,相信自己会越写越好的,希望大家能看的进去
9.2万字6年前
听史诉说——吴溪桐著 连载中
听史诉说——吴溪桐著
吴溪桐
暂无介绍哦~
25.8万字5年前
麻辣女兵之直冲云霄 连载中
麻辣女兵之直冲云霄
张彤乐
简介:此作品为本乒乓人的第一部作品,主要介绍汤小米和米蓝以及其他赤鹰队员们的一些在军旅生涯中互相合作和拼搏的战友情,你们想看吗?(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写,所以肯定会有一些不好的地方请指教。微信:13310324606)
1.9万字5年前
银路 连载中
银路
立帆
“阿根廷”一词源于拉丁文ARGENTUM,意为“银”——阿根廷的路,会像银一般闪亮吗?
0.6万字5年前
警花与警犬续集 连载中
警花与警犬续集
我是雨熙姐
暂无介绍哦~
0.2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