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Thomas Buchheim谢林晚期哲学(一)

目录

谢林的基本思想 ▹

谢林晚期体系的结构 ▹

论五部分的系统性联系:外部的诸框架 ▹

内部的框架 ▹

肯定哲学的方法 ▹

[1]谢林哲学的最终成熟时期从他被任命到柏林(1840)开始,他在那里对他的“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他在慕尼黑期间仍然认为这家伙是纯粹“肯定的”)进行了深刻的修订。此后的谢林主要关注的是一种哲学上的合法知识,也就是说,一种在康德批判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知识,一种关于事物的第一本原的现实性的知识,一种传统上被称为“上帝”而直到近代哲学才被称为“绝对者”的知识。

在晚期谢林以前,哲学——包括谢林自己的早期哲学——沿着三条不同的道路走向了同一个形而上学知识的终点,然而,没有一条完全克服了康德的批判,也没有一条导向了对实在者的可能的认识:

1. 一个经典但现在已经严重过时的形而上学确定性的实践预设;

2 .调动理性本身内在结构的思辨方法(例如,谢林绝对同一性的理智直观或黑格尔的思辨性命题理论);

3.(追随康德)一种可以把宇宙论证明的结果——即证明一种完全未知的必然性(ens necessarium)——与本体论证明的目的——即最丰富的上帝概念(ens realissimum)——合理地联系起来的批判的、纯粹化的方法。

谢林的这条全新的、与众不同的道路可以说是哲学思维本身的一种“分而治之”(divide et impera)策略。只要哲学思维企图将本原作为事实的现实性一劳永逸地转化为知识,按照批判的标准,它就必然失败。但是,如果哲学把自己分裂为两种一贯而又不同的思想运动,这两种思想运动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连贯或逻辑的联系,而只是通过持这种思想运动的人所处的外部环境而联系起来,那么哲学就能够赢回对所讨论的本原的事实现实性的知识的理性要求,并且可以在各方面为自己辩护,以反对康德的批判。这些本质上不同的思想运动,一方面是谢林的“否定哲学”,另一方面是他的“肯定哲学”。

谢林的基本思想

谢林晚期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我们的理性无法在概念性知识中捕捉到我们在宗教敬拜中所假定的东西(这对应于上面提到的第二条道路),但确实存在另一种在原则上并不反对宗教内涵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以这样一种方式整合纯粹理性的成就和要求:首先,通过纯粹理性获得的知识与宗教内涵之间不会有明显的不相容;其次,纯粹理性思维的结果能够以方法论和目的导向的方式应用于这样一种可望事业,即收集所有关于宗教敬拜焦点的肯定性知识。总的来说,通过晚期谢林描述的这种翻转/颠倒的程序(类似于把手套翻过来),理性和宗教内涵可以在“哲学宗教”的计划中协同行动。

最初可能看起来像是一种刻意的矛盾修辞术的“哲学宗教”实际上建基于统一两种不同类型的程序或思想运动。这些运动——即否定的或纯粹理性的哲学和神话与启示的肯定哲学——在其内部——即概念或推论的结果方面——彼此是不同的。神话与启示的哲学包含了人类宗教过去和现在的所有变化,并揭示了它们对现实性的同一个神圣来源的共同取向,它们都被认为与现实性有实在的关系。否定哲学系统性地将所有现实性的可设想的本原与其他一切可能通过纯粹理性思维概念化的事物隔离开来,同时,也必然地将这种本原的概念性的、事实性的知识从理性的领域中排除出去。因此,这种统一即使存在,也不是以哲学的形式,即理性的、概念的发展的、思想的连贯融合的形式,而是以特定的宗教的形式,即哲学宗教的形式来实现的。然而,一切宗教,包括它对其焦点的内在翻转,都是正在思维的人的一种外在的生活实践(可以说是维特根斯坦式的“生活形式”),而不是一种观念的概念化,这种观念仅仅是人类所培养的思想的内在内容。

在这两种思想运动的统一中,与上帝的关系,或与所谓绝对者的关系,将不再是一种理想的关系,或一种以前后一致的思维进程为中介的关系,因而也不再是一种由它的概念内容所构成的意识关系,而是上帝或人们所追求的现实性本原,与人类所信奉或曾经信奉的一切实际存在的宗教的实在关系。因此,可以将有关上帝或绝对者那成问题的事实性问题具体化为一个至少在原则上对理性知识敞开的问题,而无需在概念上证明这种知识的完备性。这种方法类似于这样一种方法,即我们所谓物理学能够在(或任何其他经验科学)肯定其对象在原则上是理性可知的情况下,又无需全面和完整的物理科学。那么问题就不是关联于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性知识的现状,而是我们的知识对象的存在如何与我们自身的实存相联系的问题。在物理学中,我们自己同属于我们所获得物理知识的实体领域。这就是为什么古代的“物理学”——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或柏拉图的——可以与我们当代的基本粒子物理学严格地研究相同的现实(水、火、气等等)。同样,正如谢林试图在他的肯定哲学中证明的那样,我们以一种与理性和连贯概念的应用相一致的方式,同属于一个实体领域,这个实体领域可以与人类的宗教以及所有哲学思想一直想用“上帝”或“绝对者”的概念来描述的东西保持实在的关系。

在现代的表述中,“上帝”或“绝对者”是那些自称与我们有实在的关系的现实性的严格指示词[2]。[3]所有的宗教和各自的理性哲学的概念都对这种现实性有不同的理解或描绘。事实确实如此(或者说并非如此),这是一个晚期谢林的哲学前设(hypothesis),他通过对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的程序性统一,检验并证明了这个前设。

因此,“哲学宗教”的计划是哲学性的,因为它应用了一种纯粹理性的方法来表明:首先,理性,基于其内部的逻辑一致性(即,准否定哲学)允许将本原作为限制性概念孤立出来,其内容和事实所予性不能被理性本身把握或认识;其次,禁止孤立这样一个概念的理性将是一种人为限制的理性,一种缺乏理性潜能的理性。

同样的计划(即“哲学宗教”计划)也特别地导向宗教,因为充足理由的肯定哲学表明:首先,在所有人类的宗教和神话背后,如果只有一个上帝,如果这个上帝实存,这些宗教和神话(或者更确切地说,它们的追随者)都将与它有一个实在的关系。其次,这些宗教维持于一个历史性秩序,一个矢量式地导向一个越来越充分的唯一神对人类意识的启示或自我解释的历史性秩序。其三,根据对历史上可获得的材料和已经达到的纯粹理性水平的所有证据的理性检查和评估,关于一个自我启示的上帝的事实性实存的前设,被认为比上帝或绝对者非实存的前设更加可能、更符合理性。[4]

显然,一个完全澄明的思想,如果坚持这三个立场,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宗教。只有当每个持这些立场的人都在宗教敬拜中转向所有宗教的唯一神时,它才是一种宗教。因此,理性,无论是否定形式还是肯定形式,都永远无法吸收宗教为人类提供的东西。然而,理性,在其最充足的程度上,可以很好地嵌入宗教使人类能够接近的东西当中。

谢林晚期体系的结构

谢林后期体系的系统性部分及其适当的布局在两个独立的来源中都能得到详细说明,这里不存在任何伪造或错误编造的嫌疑。[5]首先,我们拥有谢林之子保罗于1852年从父亲那里记录下来的他最后的哲学体系诸部分计划的口述。负责编辑谢林全集的K.F.A.谢林将这份口述作为一封于1855年1月12日写给Waitz的信里的体系计划进行了封存。其次,我们还拥有谢林于1853年2月所作的书面遗嘱。根据这两个来源,最后的体系包括五个部分:

1.《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SW XI: 1-252)

2.《神话哲学之哲学导论或纯粹唯理论哲学述要》(SW XI: 253-572)

3.“‘一神论’讲授录”(SW XII: 1-131)

4.“神话哲学的‘实际发展’[6]”(SW XII: 133-674)

5.除《柏林导论》(即《对肯定哲学的奠基》 [SW XIII: 1-174] )的两卷《启示哲学》(SW XIII: 175-530; SW 14: 1-334)

综上所述,这五个部分应使以往不存在的“哲学宗教”的体系目标成为可能。[7]在他的遗嘱中,谢林明确地将第二部分描述为“否定哲学”,将其与从“神话哲学”的实际发展(即第四部分)开始的肯定哲学区分开来。关于一神论的论著构成了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之间的过渡,其就方法论而言明确地遵循《历史批判导论》。两者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概念分析,而是在其内在预设中追溯某些历史概念(分别是神话或一神论),从而“分析地”解释——而不是综合地或以理论的形式——对相关事实所进行的渐进式哲学体系化。

在后期体系的语境中,这些原本是肯定哲学的“神话哲学”与“启示哲学”的导论部分的关于一神论的论著,[8]成为了相对独立的论著,它代表了肯定哲学向“实际发展”的“过渡”;这种“过渡”在慕尼黑“神话哲学”的版本中是不需要的,因为这些版本没有一个独立的否定的或纯粹理性的哲学,以作为肯定哲学的哲学证明。没有这种特殊的对跖哲学,就不可能“过渡”到一种思想运动,而这种思想运动又与其对跖不同。

细细想来,正是对“一神论”的分析适合于弥合否定哲学和肯定哲学之间的差异,因为根据谢林的说法,“一神论”是从哲学角度界说的概念,涉及纯粹理性以及所有宗教和神话(至少也涉及那些神圣等阶),但其真正含义往往模糊不清(见Monotheism, SW XII:8)。接受这个概念为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也就是说,作为存在于所有人类关于宗教的思考中,并通过对这个概念的“分析”[9]来挖掘出它的真正意义,将是致力于一种思维进程,这种思维进程始于一个纯粹的事实发现,它是谢林肯定哲学的一般特征。只有对一个事实的意义进行了肯定性的诊断,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其显然无可辩驳的含义才能使我们得出,或许还能验证关于我们自身所属的现实性的发展背景和真实结构的合理前设。

根据谢林的说法,当谈到我们自身实存的这种背景结构在肯定哲学中的“实际发展”时,有必要在“启示哲学”阶段之前去系统地定位“神话哲学”的发展阶段,从而定位(如谢林所说的)人类的“自然”宗教的发展阶段(这正是谢林之子K.F.A.谢林在其父后期作品的编辑中感到困惑的地方)。因此,譬如说,即使是基督教的“启示宗教”,虽然把神话看作非宗教,但从哲学的意义上说,它还远远没有达到人类宗教发展的真正统一点,也远远没有达到独立于上帝的理性同作为与上帝真正关联的宗教的真正统一点。

谢林在同一文段上下文中还强调了两个重要细节。其一,谢林在柏林多次提出的《启示哲学导论》,并不属于他的最新体系的出版范围。相反,正如谢林在其遗嘱中所强调的,他在1841/42年柏林演讲中所阐述的“从神出发推导出本原(-A、+A、±A)”的方法,已不再符合他在《纯粹理性哲学述要》中提出并详细论证的“更为正确的”程序,而短文《论永恒真理的源泉》(SW XI: 575-590)[10]则为这一程序提供了“极好的”辩护。[11]

这意味着谢林本人将他晚期哲学中被查阅最多、被认为对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最有帮助的文本——即所谓的《柏林导论》[12]——从他最新的哲学体系中排除出去了,因为他不再认为它所推荐的哲学方法是正确的。只要这种现在受到批评的肯定哲学的方法在谢林的体系中仍然有效,就有可能且必须将肯定哲学的思路与否定哲学的结尾或《纯粹理性哲学述要》联系起来。[13]而由于放弃了这种方法,即放弃了从上帝的不可预思的现实性中推导出潜能阶次或本原(-A, +A,±A)的方法,那就没有必要把这两种思路直接联系起来了。

其次,根据上述很晚的原始资料中所规定的五部分的新安排,不再需要或打算将肯定哲学与否定哲学直接联系起来。相反,关于一神论的论著(以及在那之前的1850年的《论永恒真理的源泉》,虽然系统地脱离了《纯粹理性哲学述要》,但按照谢林的说法,其仍属于否定哲学)[14]必须作为向肯定哲学现实发展的过渡。就概念可能性而言,这种新的过渡与以前从必然且不可预思的实存者中推导出的“本原”有着完全不同的配置。

显然,为获得对任何事物之认知途径的可能性留出空间,正如否定哲学那样,根本就不是一种从预设的开端开始新的思想发展的“推导”,也根本不是一种被其他理性所接受的合理“推导”。更确切地说,一切可能被真实地预言为唯一神的东西,都来自对诊断和事实发现的分析,这正是“一神论”的概念。这种新方法表明了一种更为间接和谨慎的向肯定哲学过渡的方式,这无疑是否定哲学的结尾所“要求”的。如此一来,两种思想运动之间的根本差别,就不再被第二种哲学与第一种哲学的结尾的直接联系所破坏了。

论五部分的系统性联系:外部的诸框架

根据前面的解释,人们可能会认为新建立的五个部分缺乏任何系统的联系,它们只是构成了一系列互不相关的文本。然而,谢林的遗嘱中的一个评述,以及一神论论著开头的一个相关评述,明确地与这样的臆测相矛盾。谢林在遗嘱中写道:

在前一部分(即《神话哲学之历史批判导论》)的最后一讲(X)中,宗教被分为:1)自然(即神话)宗教;2)启示宗教,和3)哲学宗教,哲学宗教应该融会其他两个,但它并不存在,因为哲学不是能够融会这两个的存在(肯定宗教)。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提出整体的、纯粹理性的或否定的哲学,以说明它如何最终导致对肯定哲学的要求。(Schelling, Nachlassverfügung, 16)

这正是从一开始没有进一步的证明以来就被断言的,即,是那在其多种表现形式中的宗教背景,而非哲学或概念的背景,提供了框架从而提供了体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这三种不同的宗教是这样的,其中一种“真正融会”了其他两种,也就是说,在其自身的实在性中,它融会了其他两种。这种融会或真正的理解总是在更高阶预设对较低阶进行分层合并以作为自身提升的基础的情况下给出。例如,序数的排列方式是,每个较大的数字“实际上在自身内融会”所有前面的数字。因此,如果这种具有明显“较高”阶的宗教确实存在,那么可以说,它本身至少潜在地以一种实在的方式融会了以前的阶次,即按等阶构成它们。到目前为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体系各个部分进行分类和统一已经很清楚了。

然而,正如谢林所强调的,在这一点上(在《历史批判导论》的末尾),哲学宗教“并不存在”,因此不能作为整体的框架。如果我们要理解或领会一种宗教在什么意义上可能比另一种宗教在根本上更高阶,那么它作为一种更高阶宗教的实存就是必要的。要理解这意味着什么,以及为什么会有更高阶的宗教,(谢林进一步强调)我们需要一种不同于所有现有哲学的哲学,即一种能够一劳永逸地澄清上帝或所有现实性的本原在某种特定宗教中比在另一宗教(因此被认为是较低阶的宗教)中更清晰、更充分地被意识所揭示的哲学。然而,这种不仅认为自己有如此主张的能力而且还能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回答和证明它的哲学,这种哲学不仅不存在,而且从一开始就受到被启蒙和批判指导的理性的严重反对。

无论如何,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谢林是如何在宗教的整体框架内放置一个哲学的、概念的思维的内部框架:一个更高阶的宗教只有在人们能够理解并认识到它比前几个阶段的宗教更有优越性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践。而这反过来又需要一种肯定哲学。一种新的宗教只有在一种新的哲学理想地理解现存宗教的条件下,才能真正理解所有其他宗教。然而,一个宗教的更高等阶相对于任何其他宗教需要一个在宗教上中立的基准,根据这个基准来认定一个宗教比另一个宗教更优越或更先进。因此,谢林肯定哲学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揭示隐藏在神话和启示中所收集的历史材料中的这个基准。谢林确实发现并剖析了这个基准(至少他是这么肯定的)。他将其描述为不可避免的、历史上客观的“人类意识中的神谱进程”。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雅家:六大天王 连载中
雅家:六大天王
77小X
原创男主角女主角
4.0万字2周前
黑爷求别痞 连载中
黑爷求别痞
如素的风
黑爷身份:神秘莫测的传奇人物,拥有强大的实力和不可深测的背景。性格:冷酷而潇洒,不羁中透露出几分温柔与宠溺。他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内心深藏不露......
2.2万字2周前
奇眠者 连载中
奇眠者
原野稳
写步临笺发现学校里的人一个一个的都失踪了,而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他们的记忆,直到轮到自己也消失了,她发现自己被困在梦境里。无法走出来,有一天遇到......
1.3万字1周前
魔匙(不是也没有重名的书啊?!) 连载中
魔匙(不是也没有重名的书啊?!)
作者希岚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除了人类,普通的动物,还有异兽,异族。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宝物,名为魔匙,可由于力量太强而分散成八块碎片分别由八大族族......
1.6万字1周前
默祈 连载中
默祈
古灵精怪爱丽丝
父母被怪物害死的小默羽拼了命逃到教堂保住了性命,成为了看守神明法宝的一位小咯咯。但有一天,宝物意外失踪了,而所有的一切罪责和嫌疑都纷纷指向了......
1.0万字1周前
契约的血祭坛(重制版) 连载中
契约的血祭坛(重制版)
心心熠熠
多世界✓主打西幻和科幻✓架空世界宗教有,魔法有伏笔多作者记性不好角色头像来源网络,侵权删(这个tag真的怎么打啊)
1.4万字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