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核心学说:灵魂,知识,理念论(关于Being)
柏拉图的前辈:
毕达哥拉斯关于数的观点:数(以及其他数学实体(entities))才是永恒的实在,其优先于变化的表象世界
赫拉克利特关于流变和表象世界中对立物的统一性的论述
巴门尼德强调真实的事物不可能不存在
智者认为感官的认识都是相对的
一、灵魂观
灵魂是纯粹的、统一的实体(entity),死亡对灵魂来说是不可能的。
那么灵魂是什么?理性仅仅是灵魂的功能?身体是否具有看、听、情绪等功能?
在柏拉图看来,灵魂将身体作为载体(或工具)来实现看、听、感触等功能。
——inPhaedo
灵魂可以比作架着双马的战车,其可以视为一个结合体,其中车夫是优秀的,有一匹马是优良血统的,但是另外一匹马却是杂种,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得驾车过程很困难。
——inPhaedrus
Republic(《理想国》)——灵魂三分
灵魂三要素:欲望、激情(情绪)、理性;对应的三功能:生理需要、感情、学习认识
划分原则:同一事物在其自身的同一部分不可能就另一事物同时做两件对立的事
理性与欲望的划分:“心灵冲突”
激情(情绪)的划分:二阶态度
灵魂的德性(美德)
三种生活
灵魂四美德: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与城邦结构的类比
二、知识论——什么是知识?
《泰阿泰德篇》:从主体的角度考察知识作为一种心灵的状态
三种知识:亲知,能力上的知识,命题知识
1. 定义知识的尝试:
1) 知识就是感官所获的感觉
反对:幻觉、梦、发疯或生病时的感觉如何解释?
我们的预见性怎么解释?
存在有感觉没知识的情况,比如听鸟语
区分不同感官认识的判断(或者说通感能力)
2) 知识是真信念,而信念是灵魂自身的一种活动。
反对:缺少必要的证据,即使信念为真,且事实如此,但存在猜测的可能
我们在思考某事物时,断定其不是什么,这种判断何以可能?因为如果真知道某物,我们必然知道它是什么;否则我们是不知道此物的。那么我们知道“它不是XX”这一判断如何可能?
3) 知识就是真信念外加逻各斯。
反对:logos作何理解?
话语?以清晰的话语把真信念表达出来,是不能为信念提供证据的。
某种分析?如果要知道X,则必须把它分解为它的要素来理解,可是要理解它的各个要素,还需要将这些要素再划分,以此类推就陷入无限划分……
通过说明一事物区别于其他所有事物的一些标志?那这就预设了你已经知道此物了。
2. 盖提尔问题:JTB的定义过宽
JTB
S知道P的条件:
1) S相信P
2) P为真,但不需必然为真
3) S对P的信念得到辩护,但不需要绝不会错的辩护
这是必然的:如果P被S所知,那么P为真。(对)
如果P被S所知,那么P必然为真。(错)
这是不可能的:如果S知道P,那么S犯了错。(对)
如果S知道P,那么S绝不可能犯错。(错)
补充定义:
4) 命题为真与认知主体关于某个信念所得到的辩护之间必须是某种条件下的关联。
所以,这种关联是什么?
三、理念论(由认识论到本体论)
1. 什么是理念?
理念独立于现实可感的、变化的世界,组成了一个实在的领域,其独立于可感事物和人的感官。
分有与模仿
为何是理念?
可能是赫拉克利特和巴门尼德的影响
我们知道某事物,那么关于该事物的知识不能既是又不是,但是可感的事物往往既是又不是,因此我们的知识必然不是可感事物而是真实的理念。
定义理念:理念的原则
1) 共同性(Commonality):具体事物因分有或者模仿理念,而与理念具有共同的性质
2) 分离性(Separation):理念区分于具体事物,并且与具体事物分离。具体事物是多,可以被感官感知,会运动变化;而理念是一,只可被理智认识,静止不变。
3) 自我谓述(Self-predication):X的理念就是X本身,只有X本身才可以解释其他X
4) 纯粹性(Purity):X的理念仅仅是X
5) 独特性(Uniqueness):只有X的理念才是实在、真正、完全意义上的X,具体事物处于“既是又不是”的状态中
6) 崇高性(Sublimity):理念是永存不朽的,不可分的,静止不变的,不可被感官感知的
现代语境下理解“理念”:
1) 谓词:不符合自我谓述原则
2) 类/集合(Class):不符合自我谓述原则,以及罗素悖论
3) 典型/范式(Paradigm):不符合崇高性原则
4) 具体的共相(Concrete universal):(例如一瓶水之于世界上所有的水)不符合崇高性与纯粹性
2. 理念与知识
知识是关于真正的存在者,而信念(或意见)则是介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的认识。X理念才是真正、严格意义上的X,其他X都是仅仅以不完美、多变的方式表现为X。
哲学家 匠人 愚者
认识能力 知识 单纯的信念 无知
认识结果 真理 观点,意见 错误
认识客体 (真正的)存在物/理念 转瞬即逝的事物/表象等其他事物 非存在
太阳比喻
四线划分
洞穴比喻
3. 《巴门尼德篇》中对理念论的批判
1) 分有论的问题
可感事物是分有理念的一部分还是整体?
如果是分有理念的部分,那么分有的性质则不完整,可感事物的性质必然不同于理念的性质;如果是分有理念的整体,那么一个理念似乎同时分布于多个可感事物中,一个理念也丧失了统一性。
2) 第三人论证
3) 与“关系(relationship)”相关的问题
关系产生于现象世界中的事物,还是分有了其对应的理念。
修补理念论
1) 自我谓述的问题
X理念与X(一个种属)是同一的,而某个X与X则是被谓述的关系。因此,自我谓述原则表示同一而非谓述关系。
2) “be”(是)的问题
关于理念“善”(最高理念)是不是“一”的问题
(如果这里像阿奎那那样作一个本质与存在的区分呢?)
理念的交织
有些理念可以结合在一起,有些则不可以。
参考文献:
Anthony Kenny. 2004.A New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Volume 1: Ancient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