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生存与生物性(三)

惧指恐惧情绪,恐惧是对危险的预判。恐惧与愤怒之间也会产生转换,将恐惧转换成愤怒,即转换为战斗性。恐惧情绪产生后最为常用的应对手段是逃跑,规避危险的威胁。正是因为有了恐惧情绪,生命体才会最大程度的规避掉危险,对于生命体仍然是具有极大正向意义的。所以产生恐惧害怕等情绪并不需要羞耻,这是复杂生物才拥有的技能,是生命的礼物。对于人类来说,恐惧情绪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未知,人类恐惧于未知,未知代表着存在危险的可能。也正因如此,人类拥有了应对手段,无止尽的求知欲,以求消灭未知。

爱指对其他个体产生的喜爱情绪。因爱的含义复杂,不得不做几部分区别讲述。首先说明与情绪相关的喜爱情绪。喜爱情绪或许是利他行为产生的来源,也是人类社会性关系产生的根源。关注其它个体,才会产生喜爱、厌弃等结果。但厌弃的结果是使个体间远离的,喜爱才是使个体间发生更多联系的行为。与哀伤情绪的推论相似,没有确定性证据证明结论。但基于负向作用不利于生命的存续观点来看,此结论是有足够理由的。除喜爱情绪外,爱亦指欲望。爱欲在狭义上仅指两性间的爱情,诸如文艺复兴浪潮对爱情追求与渴盼。爱欲实际是服从于繁殖欲望的,此部分将在超能识章节进行详细阐述。广义爱欲不受限于两性或配偶间,例如父母与子女或是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之间。广义的爱欲与喜爱情绪关联巨大,甚至无法区分,可以认为二者并无分别。

恶指厌恶、厌弃情绪,厌恶情绪是具有拒绝性的,因此可以判定是厌恶情绪给予了生命体否定的能力。否定能力在生存行为中同样至关重要。提起否定或拒绝,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人际关系中的拒绝,这是否定在社会性中的体现,在今日的社会关系中已经普遍存在。在此环境中否定能力不需要过多阐述,没有否定能力则会撕裂自我,否定能力是自我保护措施。在自然环境中,生命体仍然需要否定能力。例如对食物可食用程度的判断,不可食用(可能产生毒害)的食物对自身的威胁超出了忍耐几小时饥饿去寻找更合适的食物,厌弃情绪甚至需要压制住进食欲望;例如可选择条件下对不利因素的拒绝,如果两个水塘中,第一个水塘里有捕食者,第二个水塘是未知的,想要喝水的猴子会拒绝去第一个。猴子会本能的否定更危险的环境,而厌恶、厌弃情绪会强化这个行为。厌恶情绪对生命体同样不可或缺。

憎指憎恨情绪,憎恨情绪在社会性关系中似乎是不必要的,只会使群体中的各个个体间关系更加破碎。诸如佛教所总结的贪嗔痴三毒,以嗔的厌恨为最恶。但如果从生命个体在生存环境中的处境与目的来看,憎恨情绪同样对生命体至关重要。憎恨是在特殊环境下的竞争趋向,驱使生命个体在环境日益恶劣的境况下,生发竞争性,从而达到生命个体存活的目的。憎恨情绪便是对这一行为的强化。即使从现代的社会结构来看,憎恨仍然是生发竞争性的来源。只是科技的发展慢慢为人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境况,合作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群体的力量,需要控制甚至消除竞争性,所以憎恨情绪在社会化的今天看起来越来越负面化。

从生命体的发展进化过程来看,情绪是在生命体发展出智能性之前的又一次重要进化,足以影响生命体的发展路径及存在形式。对人类的社会性行为有着巨大影响。基于负向作用不利于生命存续的观点,情绪产生的原因一定是有利于生命体,并在生命存续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复杂生命体拥有了情绪即拥有了多种应对能力,同时为自我的觉醒提供了条件。人类群体的繁荣与壮大即为最有力的证明,人类并没有因情绪能力是负向的而使族群凋零。以此视角来看,对于情绪需要重新审视,给予更合理的理解。

智力能力

智力是什么,同样是一个看似没有疑问但无通行定义的词汇。首先说明,智力能力并不是智力商数(智商),智力商数只是一种量化手段,并不具有生物角度的智力衡量能力。

先从智力可能的来源说起。根据意识的定义,意识形成于非常久远的生命早期。同时兼具了接收感知所输入的信息,识别判断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预测产生决策及控制决策执行的多种缺一不可的处理能力。对计算机构成较为熟悉的会知道,如此多的功能设计在同一模块中是非常复杂并存在诸多限制的,对于硬件的要求也非常高。生命体意识的形成已经是巨大的惊喜了,智力是没有可能在生命体意识产生的过程中产生的。随着生命意识的持续作用,生命演化有了方向,意识能力也在不断被生命经验更新,但意识能力的基本状态(模型)无法被改写,生命不支持停机更新。对于意识来说,预测能力是支持生命体存活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意识能力中最大的功能限制。就在此时,大脑的“硬件”进化为智力能力提供了演化可能。

智力能力是生命体在进化过程中,为使预测能力获得强化以最大可能的保持生命存活状态所应用的,可由意识直接调度的模拟与推演能力,是对意识预测能力的强化。智力能力的另一项重要能力——记忆能力,也在此时诞生,用以辅助智力的数据存储。智力是对意识预测能力的强化,智力最直接的表现是模拟能力。即大脑能够将感知信息用模拟计算的方式来预测即将可能发生的事情。例如猎豹在高速奔跑中对羚羊轨迹及自身轨迹的模拟预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捕猎结果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是,猎豹与羚羊并不使用数学公式,而是使用大脑进行实时的模拟,至于模拟方法,需要脑科学研究者们给出答案。在复杂的模拟推演过程中,记忆能力也非常重要。如猎豹捕猎的过程中,羚羊突然转向,猎豹对轨迹变化产生预测,要控制身体对预测结果进行反应,此时猎豹将要用哪个身体部位,前腿或后腿,使用多大的力,力作用于何方等产生量度要求,那么此前的多次捕猎过程中的模拟数据便会发生作用。这些量度数据,以及在捕猎过程中整体反应的模式数据,我们称作记忆。另外现在的宠物猫狗,能够明显得知是有智力能力的,甚至是思考能力,聪明得让人意外。例如宠物狗在抛球游戏中,会对球的运动轨迹做模拟预测,如果主人做了个抛球的假动作,实际把球藏了起来,一部分狗可能会被欺骗,但一些狗会产生疑惑,疑问于为什么与自己做出的抛球预测不符。至于疑问到何种级别,是单纯疑问于与自己的预测不同,还是疑问于主人的动作,甚至是怀疑主人的目的,目前无法得知。所以一个可能让所有人意外的结论,智力能力并不是人类所独有的。智力能力在生命体进化过程中,获得的时间比当下理解的要早得多。生命个体的预测能力较难介入,记忆能力更容易验证。对于是否拥有智力能力可使用记忆能力来判别。另说一个与本文较为无关的观点,人类对于时间的理解很大可能是因为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使用类数据流的方式来组织记忆数据的,因此会产生先后顺序,而顺序可能就是对时间的最原始的认知。

提到智力,少许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对于如人类一样的智能生命体,存在绝对理智吗?答案是不存在。我们以为是理智使自己决策,但实际决策的是意识。再深入而言,是欲望,生命的欲望。更进一步说是无法区分意识与欲望的生物性本能,是构建生命体能动性的原动力。还有更精准的定义吗?没有了。因为人类没有办法继续向下感知,是意识不到的部分。或许久远的未来会告诉人们更清晰的答案。

从生命偶然间的起源,至演化为多细胞生物,至生命产生意识,再至今天的我们,作为生命体可以反观自身,讨论及尝试追寻生命的来处,在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之中,仍可获得存在的伟大与崇高。

虽然生命体的意识在何时产生,具体发源于何种生物类别仍无法确定,有理由认为与多细胞生物同时产生,但目前并无明证。情绪及智力的产生像意识的起源一样不能确定,但只要把人,把我们自身当作生命体看待,便会发现生命体的共性存在于各类生物上。生命欲望、感知能力、意识能力、情绪能力、智力能力这些生命能力人类全部具备,并且,人类还具有目前其它非人生命体不具备的自我与认知。也正是自我能力使人类区别于其它非人生物。

自我能力

自我,是一个发源于心理学的词汇,但是心理学创造了“自我”,却没定义“自我”。也就是说,自我是什么概念,人类仍未定论。如同本文借用意识,并重新定义意识,这里也借用自我一词,重新定义自我。无特殊说明,本文中“自我”一词皆指自我能力。

对于非人类生命体,目前并不能证明其没有自我能力,但同样没有证据证明其有自我能力。自我能力,是一种人类独有的生命能力。在本文观点中,并不使用人类定义自我,而使用自我定义人类。

自我能力,是指地球生命历经不可数岁月的演化,基于感知能力、意识能力、情绪能力、智力能力等生命能力,而最终形成的使用意识能力作为能动性发源,能够将自身识别为个体对象同时能够使用生命能力对个体感知的,拥有智力模拟能力及自我识别能力,能够对事物进行模拟性预测及抽象性认知的生命能力。拥有自我能力的生命体,是为智能生命体。自我能力的强弱由对自我的感知力衡量。

对自我的感知力,并不是前文中的生命感知能力,而是自我能力对意识能力所感知的事物转换为自我语言,即将意识中的非抽象主体(通常语境下的意识)转换为抽象对象的过程。

自我能力的基本性质

生物性

自我能力并不是突然而生或产生于精神性的,而是基于生命能力演化获得的,未脱离生命属性的建构。亦即自我能力仍然是生物性的,基于生命的。在哀伤情绪的解释中有过推论,自我很有可能是因哀伤情绪的自指性产生。同时,自我并不能超意识,意识仍然是人类作为生命体的动力发源,拥有生命体的最高控制权。通过对自我的审视可以发现,自我并不能控制意识,但有部分改写能力。实际上人类的所有行为的生物性判断皆经由意识完成。但自我可以作用于意识,在生命个体存活期间,即意识能力生效阶段,可以改写意识的构成。例如体育类的训练与智力类的练习,皆为将自我的认知成果交由意识成为生物性识别与判断能力。在当下阶段,人类的思考与判别标准仍在遵循生物性,即在信息不充分与判断不符合理性标准的条件下做出预测与判断,并使用理性标准验证预测的正确性。此结论同样适用于本文。

在意识节曾提到过,意识是自己能够感知到其存在,但难以定义与描述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此句中的“自己”便是自我,意识是自我感知的,不是意识感知的。意识不能感知到自身,自我因感知到自身而产生,并能够识别到意识(此处的感知按照心理学含义应使用意识,但意识在本文中定义不同,因此使用感知进行描述)。

基准性

前文中对动物是拥有智力的进行过描述。是否会有人产生疑问,如果动物与人都拥有智力,为什么只有人类达到了今天的智力高度呢?只是因为动物的智力能力没有人类的强吗?

目前并不能把这个问题完全说清楚。但可以有部分推论。是自我使智力真正拥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自我的基准性。

自我是用来以自身为基准,量化与衡量其它事物的,一切思维认知表述等能力,全部基于自我产生。

比如有一实体苹果,人是如何把现实存在的苹果,转换为能够理解并描述苹果呢?首先,视力感知与意识一并将其投射在意识中,意识中出现对苹果的感知结果(意识只呈现有那么一个东西),意识会将结果与自我共享,自我使用抽象能力将感知结果对象化,即概念化,自我中产生被对象化后的苹果的概念,并能够使用智力对其量化及展开描述。此时的苹果,是一个对象化的概念,被自我使用抽象能力构建的,可以被量化的,对实体存在的映射。以上描述的是实体存在被人所感知并概念化的过程。自我最基本的能力即是将自身识别为对象,并以此作为生命个体衡量能力的基准。对于苹果的这一概念,是先使用自我能力构建的,即先建立自我与实体苹果的对照关系,能够识别到它,在头脑中能够对照性的建立一个对实体苹果的抽象性映射,而后基于自我的对照关系描述它。用最简单的逻辑解释,即判断一个东西是否对我有利,那么首先就要对“我”有基本的概念,然后再以“我”源,定义那个东西,是否对我有利。在价值判断体系中以自我认知为基准,是容易理解并无异议的。在智力模拟能力中,自我基于自身基准性创造了量化能力,同样为智力的模拟能力建立了通用基准。这个基准便是以“我”为源,衡量世界。多说一句题外话,这也可以理解为绝对精神的起点,毕竟后面的一切皆以“我”为发源。当然,智力成果发展到今天,共性又成为了主题,而对共性的认知将成为人类再次进步的关键。

自指性

在对自我感知能力的论述中提到,自我需要将意识中的模糊的非抽象主体转换为抽象对象,假如此时是一种特殊的自我对意识的感知,转换的模糊的非抽象主体恰好是自我,自我能力将感知到自身而被抽象化,但自我是所有存在的基础,自我无法被抽象,或者是说自我在被抽象时将用自身描述自身,所以总是具有自指性。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识别自己的感知到某个地方再也下不去了。自指意味着总是会回到自身,总是用不完整的自己定义自己。在基准性的例子中已经说明,人们所能够概念化的所有事物皆使用了自我能力的基准性,也就是使用了自我能力,那么使用自我能力描述自我,就是在自指描述。所以提到任何关于自我本身的描述,就总是因无法越过的自我能力,而使用自我描述自我,引起自指悖论。对自我的探索无法跳过,因此逻辑出错无法避免,这也是人类当前在自我探索领域面临的重大限制。包括本文对自我的定义中同样存在部分自指。此处的逻辑非常难以理解,因为自指性本身就是矛盾的,无法调和的。详见第零章的相关逻辑描述。另外人类无法描述自我产生前的状态,因自我产生之前不能自知,不具备描述条件。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自我能力的一部分,并与智力能力形成交集。基于自我能力的基准性量化,智力能力才能够在认知体系内充分发挥作用。认知是以自我为标准进行思维建构的认识自身与世界并进行评判的自我能力,在思维、人格方面负责对自我生成判断规则与价值原则,在智能方面以基准性构建模拟推演能力。认知能力基于自我能力产生,所以同样是个体性的。在个体性的绝对视角下审视,个体的所有判断规则都是正确的。如果基于相对视角,对个体进行共性抽象,使用群体立场,正确性则需要建立在共性之上,认知能力不具有先天正确性,即应用认知能力,可以得到建立在共性上的正确答案,也可以得到建立在共性上的不正确答案。认知能力并不包含绝对性的正确。正确与错误只有建立在规则上才具备讨论意义。本文的视角,即在共性基础上得出结论。

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已经在前文中拥有足够的篇章。抽象能力对人类,对人类的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能力。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将实体映射为思维对象,即概念化。抽象是对事物共性的简化总结与概括,抽象概括并非用于呈现事物的实际样貌,而是指代对应的事物,简化事物的复杂性。

人类的所有概念,对事物的所有认知,都是抽象化的。抽象能力使人拥有了指代一切的能力。自我是(生命)个体性的,所以抽象也是个体性的,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有共同的概念,一是因为人类的语言交流,二是人类的每个个体间存在共性。共性并非没有差异,并且个体间差异巨大。诸如我们谈到苹果时,我们便会想到由苹果树开花结果长大成熟的,能吃的苹果果实。可能酸可能甜,有人爱吃有人讨厌。苹果一词是对苹果树果实的抽象。如果此时你在用装饰苹果给家里做装饰布置,巧合的是装饰苹果与苹果果实放在了一起,你让家人把苹果递给你,你心里想要的是装饰苹果,但你收到的却可能是个真的苹果(苹果果实)。在人与人沟通之时,为何会对同一词汇的意见见解不尽相同?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于事物的抽象方法与结果存在差异,指代亦不尽相同,导致人们对于所谈论的实际概念并不一致。由这个例子也可以得出,我们所谈论的一切,都是抽象化的,而不是具体的实物。只是事物的抽象指代。再扩展一下,我们为何要名正而后才能言顺?只有当讨论的指代概念是清晰并且参与人理解无歧义的时候,讨论的内容才会是同一个,或尽量的缩小差异,才可能形成共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叶罗丽精灵梦之水的未婚妻 连载中
叶罗丽精灵梦之水的未婚妻
蓝汐如雪
王默有很多身份,是灵犀阁公主,凤凰公主,海洋公主等,还有很多身份我就不一一说了,她也是水王子的未婚妻,冰公主的嫂嫂,她真名叫雪蝶恋梦
0.8万字3周前
女寝海龟汤实录 连载中
女寝海龟汤实录
养老院里劈过腿
每日一则海龟汤。女寝444成员:橙子、花花、佳琪、小青档案记录&管理人员:~养老院里劈过腿~
1.0万字2周前
东方末神秘人 连载中
东方末神秘人
失落的女孩_19702472693173
2.6万字2周前
春日樱花梦 连载中
春日樱花梦
春粉映蓝
《春日樱花梦》是一部描绘少年小枫在春日小镇上的一段奇妙旅行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小枫在一个樱花盛开的午后,被淡紫色的樱花瓣和古老桥梁所吸引,踏上......
0.2万字1周前
今有包包在锅锅 连载中
今有包包在锅锅
苏晴舟
一个肉包子出生的一个女主幻化成人形来到人间寻找千年泪,是一个用尽一生爱你留下眼泪-
0.6万字1周前
归魂渊 连载中
归魂渊
冰霜之间
有花无叶,有叶无花,永生永世,无法相见,生生不息,轮回不止,悲剧之爱,曼珠沙华。
3.8万字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