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以生命认知生命(存在论的认知结论与认知方法... ▹
存在论是什么? ▹
存在论的认知视角 ▹
认知对象 ▹
人性的定义 ▹
存在论对新个体认知的期望 ▹
存在论的未来 ▹
以生命认知生命(存在论的认知结论与认知方法论)
前文分别以人类的生命性推论生命的基本属性,认知的来源与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形制。为使本文的生命视角表达得更为清晰,同时更系统的说明人类以何种形态存在,所以以方法论的形式说明生命视角的认知应如何理解人类及人类对社会的构建,即生命体需以生命为存在认识自身,此即为存在论命名的由来。
存在论是什么?
存在论可以在不同角度被识别为两种内含,一是以生命视角理解人类自身的认知及认知方法,二是以认知方法对人类生存状态的认知结论。
一、存在论认知方法论(以下简称存在论)是以生命视角与自我视角构建的认知体系。存在论是使用能够产生认知的生命体为主体,以其自身存在认知其自身,并扩展认知其存在环境的认知规则。因自我的自指性,存在论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指属性:存在论既阐述自我生命体的生命形式,即以存在认知自身;其本身又是自我生命体认知内容的一种构成,使用超越性视角说明认知被建构的来源,即生命形制的演化使其存在形式获得了认知能力,同时使用自身能力解释自身:生命能力建构认知,认知解释生命能力,形成无法拆分的自指形制。存在论的认知基础为存在与认知是统一的,不可拆分的,存在即认知。自我生命体对存在的认知,即自身存在并认知,认知是使用自我生命体自身衡量外部的方法或能力。认知建构自我生命体对其自身及其它个体行为的识别、以及对自身外部环境的识别。
二、使用存在论的认知视角,可以十分轻易的得出基于生命存在的认知结论。如本文第三章的认知结论。人类的生命(物)性,即认知的生命(物)性,并可以推论得出人类的生命活动是如何受到生物性认知影响而形成人类的认知构成与自身构建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构成。以解决人类的生存矛盾与认知矛盾。
存在论是认知自我生命体的,论述自我生命体的存在及认知形成、自我生命体生存形态与认知关系及自我生命体未来的认知应以何为标准构建的理论。即以人类是拥有自我生命能力的生命体,需要以生命性及自我性为条件,构建自身认知的认知理论。
本章内容均基于自我能力及共性认知论述,无法囊括不认同生命共性的认知形式。如果反对生命存在,即为天然反对存在论。
在正式论述存在论之前,有必要说明存在论的思考原点从何而来。即存在论的观点因何而产生,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关于人类是什么的猜想与理论,在历史中已涌现了无数种,甚至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人们将哲学定义为解释人类存在的学科,所以一切关于人类是什么的认知内容皆可装进哲学概念中。但遗憾的是,哲学并未确定性的给出人们答案,当下无法解决各种理论间不同的立场与视角所产生的对立性问题。而使得哲学对人类来说是一个既想要解释人类却无法解释人类的奇怪概念。从狭义哲学角度(哲学流派)来说,存在论并不属于哲学。但广义哲学是包含一切的,所以可以认为存在论是广义哲学的一部分。从存在论视角来说,存在论是认识生命及生命认知的基础,存在论外的所有认知同样基于生命构建。各种认知都构建于生命与自我,各自间本不存在对立。因为生命不可被否定,即生命性是第一性的。而人类所有认知,只能够基于生命与自我构建,从我是生命的角度来认识世界与自身。
无论何种视角解释人类与世界的存在,皆无法否定自身的生命性问题。存在论从我们最容易理解的方式着眼,即每一个可以被称为人类的生命体,都无法逃避的生命过程说起。我们每一个人都由父母所生,从幼小长大,再成为父母,直到衰老死亡,离开世界。这是我们最熟知的生命过程,也是我们存在的方式。同时也是存在论对生命认知的起源。
无法否定的生命性,意味着认知自身需要从生命着手。生命并未在已知的人类认知中确定概念,但我们能够从自身及所见中理解生命的形式。例如没有人会反对将我们自身及动物都称为生命。所以生命概念可以被确定在某一范围中,即拥有能动性的一类存在形制。结合人类的生物学及心理学发现,存在论借用意识一词,指代具有生命能动的一类生命体,用以解释生命动力的来源。心理学概念中,意识本为解释人类特有属性,但从生命角度考虑,拥有能动能力的生命体,不只有人类。动物同样的拥有能动性,动物同样需要使用生命能力以保证自身的生存及延续。包括捕猎、进食、求偶、繁殖等过程,皆需要其自身主动产生行为,以促使其生命过程的持续及生命代际的延续。自然界中拥有主动行为能力的生命形式随处可见,包括人类。人类也需要捕猎、进食、求偶、繁殖等生命维持方式,在支持生命的行为中,也具有主动性。在意识层面,人类与其它动物并无本质差别。那么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也是解释人类与动物何处不同的问题,即人类创造了历史与文明,也在进行着远超动物的杀戮行为,人类与动物如此大的区别,如何产生?人类与动物最为本质的差别是什么?如果以生物性视角思考,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类拥有认知能力,可以识别自身及周身环境的生命体。那么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认知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拥有无法否定的生命性,并且无法证明人类拥有超出生命形制的能力,所以可以推论,人类的认知能力是由生命能力产生的。存在论再次借用心理学词汇——自我,命名使人类获得了认知能力的生命能力,即自我能力。所以存在论基于自我能力定义人类,即自我生命体概念的产生。并使用生命视角,定义生命能力,推论其来源及目的。即存在论是由无法否定的生命性视角推论得到的认知结论并归纳形成为认知方法。同时以存在论视角看待自我生命体的生存方式与环境,可以十分轻易得出人类生存状态及面临的问题,即存在论的另一结论:私性认知构建的社会。
在说明存在论认知的构成前,仍需要说明存在论与自我生命体间的关系。存在论的认知视角认为,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能力由生命能力构建,即认知是由自我能力构建的生命性识别能力,自我生命体的所有认知(内容)皆由认知能力形成。存在论同样是由生命能力支撑形成的认知方法,即存在论是使用生命视角认知自我生命体形成的认知方法,导致其自身始终是生命认知的一种形式,而无法代表其绝对正确。存在论的正确性建立在相对视角上,即存在论是相对性的认知方法。因存在论构建于生命视角,因此需首先说明存在论中对生命的认知。因生命认知在存在论中即是输入又是输出,所以存在论中关于生命认知部分既是认知方式论同样也是认知结论。即本文第一章所阐述内容。为便于理解,以下将存在论中关于生命认知的部分列出框架。
抽象性的生命定义
存在论使用生命为视角发源,因此如何理解生命,是存在论必须说明的核心问题。生物学对于生命形式的探索,证明了生命形式的复杂度。因此想要归纳生命的含义,必须使用足够的抽象视角以提取所有生命形式的共性。
存在论对于生命的定义为:在地球的范围内,在适应性环境的前提下,拥有一定自主性,以复制自身或繁殖(有损复制)作为存续手段,以保持自身或繁衍物存活为目的,以代际进行个体的新生及消亡的过程,可以被称为生命。生命体无法否定的自身存在形制,即为生命体共性,简称生命性。这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即使无法解释,也无法被否定。这也是存在论中不存在否定的原由。
生命目的
生命的目的只是为了自身存活及延续,即生命只是为了活着,也可以狭义认为是意识生命体的生命目的。单细胞的生命形式是否拥有目的性,需要更多的科学探索验证。至于自我生命体的自我性生命意义,需要自我生命体自身赋予,并无法超越生命性本身。
生命形制
存在论将生命形制划分为非意识生命,意识生命,自我生命。以生命体是否拥有意识能动或自我能力为标准划分。对照生物学分类,非意识生命对应单细胞生物及病毒,意识生命对应所有多细胞生物,自我生命只包含人类。存在论当下不讨论单细胞生物的生命能力,可以推论单细胞生物不具备意识能力,其感知能力也更为被动,更多为对环境因素的化学信号性反应。多细胞生物在存在论中被认为是意识生命,拥有感知能力及意识能力。即感知能力与意识能力是意识生命体必备属性。此处做一点说明,植物同样拥有意识,植物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植物并没有拥有自我的植物生命体代表其诉说苦痛。另外关于蜜蜂、蚂蚁等生物是否拥有群体意识留做疑问,以待他人之功。关于意识生命体的情绪能力与智力能力,在何种物种中诞生无法形成参考条件。因并未有以探测动物(生命)情绪及智力的实验和数据,无法形成判断依据,故无法评判情绪能力与智力能力在何节点产生,并应用于哪些生命类别。在哺乳动物与鸟类的行为与反应过程中,可以认为哺乳动物与鸟类拥有情绪能力与智力能力。人类是当前唯一拥有自我能力的生命体。自我能力的定义可查询第一章。自我能力使人类构建了认知,并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使认知能力所产生的结果——认知内容不断传递。
关于概念定义的说明:存在论中不存在绝对性视角,也便不产生绝对性概念,存在论视角中不包含只能够使用一种形式定义的对象。即认知中不存在绝对,使用相对性视角对事物的抽象性认知也并不绝对。例如对生命形制的定义与分类,并不具有绝对性与排他性,而只代表使用生命能动视角的生命形式的划分。
意识生命体的生命欲望与生命能力
生命欲望
生命欲望如所述,以意识生命体为阐述对象,同时包括自我生命体。包含生存欲望、繁殖欲望、认知欲望、活力欲望。是与意识无法区分的生命行为动力。
生命能力
简言之即为生命使自身存活的能力。以意识生命体为阐述对象,则生命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意识能力、情绪能力、智力能力。其中情绪能力及智力能力不为意识生命体一定具备。并因存在论本为推论自我生命体的生命能力构成,因此对意识生命体的定义存在不精确的可能。以上概念可以查询第一章,此处不做重复。
自我生命体
自我生命体即常态语境中的人类。是生命本身对意识生命体的超越。在生物学中,人类是在地球环境中不断进化的生命物种,同样拥有意识生命体的生命欲望、生命能力。但人类的进步仍未能定义自身,存在论以生命能力构建自身认知为原点,推论人类认知由自我能力构建。即人类是拥有自我能力的生命体。
自我生命体的生命欲望与生命能力
自我生命体由生命的进化过程产生,同样拥有意识生命体的生命能力。甚至因自我能力所产生的认知能力,将生命欲望及生命能力的作用放大。自我生命体相对于意识生命体,在拥有意识生命体的生命能力基础上,还拥有自我能力。在此需要强调意识与自我两种生命能力。意识能力即生命被称为生命最为主要的判断依据,是生命体意识能动性的来源,也是生命欲望的来源。所有意识生命体的行为判断皆由意识完成,包括自我生命体。自我能力是自我生命体拥有的,以自身作为认知基准的生命能力。自我生命体拥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以生命性为基础,以意识能力为动力来源,以自我为衡量基准,形成生存判断及认知判别的识别能力。即人类的所有观念、观点、价值判断、对事物的认知、看法等,皆由认知能力构建。甚至是意识中难以评断的好恶,情绪形成原因等皆可在认知中投射。改变人类非基本生存层面的人类行为,即需要改变人类的认知。
自我能力的基本属性
自我能力的基本属性包括:生物性、基准性、自指性。并由基准性产生了认知能力。自我能力是生命能力,是支持生命能够产生认知的能力。自我是基准,是认知识别、模拟推演、决策判断的基准,是认知能力的发源,是自我生命与意识生命最大的不同。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的基础属性为生物性、个体性、无限性。生物性即认知由生命性构建。个体性为自我生命体认知以生命个体形式呈现。无限性为个体的认知内容不受外部条件制约,甚至可以反对生命性。
认知的基础能力为抽象能力、具象能力、量化能力、决策能力、思维(模拟)能力、直觉能力、语言能力等。
认知发展过程
从生命的演化过程来理解认知,认知也是从无到有构建的过程。所以在人类未实现自知性认知之前,使用生物性认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必然经过的过程。生物性认知可以理解为由为使生命存活的生命欲望(意识),投射在认知中的以私性为基准的认知方式,即私性认知。私性认知天然的拥有不自知性,即在生命与认知的进化过程中,自我生命体不能完全理解自身的存在形制,而使认识不完全,产生了与生存目的与自我目的的偏离。最简单直接的理解,在不影响基本生存的前提下,每个人都不想被欺负,每个人都想变强大,但一些行为是以欺负他人彰显自己强大的。即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厉害。在如此的认知中,不仅仅是在破坏生命本身的平等,也是在构建以欺压他人为目的的特权性个体间关系,只是,特权性个体间关系,仍然是平等的。因为欺压等侵害他人的行为,一定引起仇恨与报复,并且构建了使用欺压手段的个体间关系,使欺压者也暴露在被欺压的行为中。即侵犯性认知,将不自觉构建侵犯性社会关系。同样的,占有性认知,也将构建占有性个体间关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生命生存的角度上,不侵害同样可以生存。占有只是个体认为可以占有,改朝换代是最明显的占有者被破坏占有关系的例子。
已有的认知内容
简而言之,人类当下所有的认知与生存现状,皆是认知发展过程的产物,即人类的生存、认知本身、认知结果,皆被自我生命体有意或无意的投射在认知中。也因认知的生物性、个体性与无限性,而产生了千差万别、千奇百怪相互关联也相互对立的认知结论。关于人类整体关系的抽象性描述。
如何超越已有认知?答案是超越性
超越性本是一种认知方式。对于存在论来说,超越性是最为基础的认知条件。超越性在构建认知中,既包括对集合(抽象对象)属性的不满足,希冀于通过改变集合自身以使集合达到理想状态的期望,即迭代对象创造更适用而超越现有的集合;也包括在对事物进行比较时,将比较对象进行更进一步的共性抽象,形成所比较对象的抽象性共性及差异,以更高层级视角看待比较对象。如在思维工具中对集合的论述,演绎集合是不具有超越性的。演绎集合要求自身及其子集所有属性均服从于集合属性。归纳集合是具有潜在的超越性的。归纳集合本就是基于现实存在的抽象总结,并因其开放性,而可以迭代自身或在归纳集合中添加集合中本不存在的属性,而达成超越性。例如存在论使用自我生命体定义人类,人类属于生命集合,并与生命集合不同的是,人类是拥有其它生命体并不具备的自我属性的。即人类集合与生命集合相比较,人类集合既从属于生命集合,并同时拥有生命集合并不包含的自我属性。自我属性即为生命对于意识生命体的超越。人类集合与动物集合比较,需要比较其共性与不同,即既有生命的生存共性同时也包含自我属性的不同。基于生命的自我性(自我能力)构建生命(共性)认知,以生命能力作为认知基础,以更能够满足生命生存期望(生存共性)为目的,以超越性规则为认知条件,使自我生命体更接近生命本质及自我本质,即为基于自我的认知超能识性。其目标为更确定的认知自身的生命性与自我性,并基于自身属性构建期望,超越当下的生存与认知形制,以达成生存性与自我性皆被满足的生命目的。
存在论的认知视角
认知原则
生命性
本文通篇在阐述什么是生命,如何认知生命,人类的生命属性又是如何。生命性不仅仅应包含生物学概念,实际上更需要容纳人类的全部。因为人类的一切,都是基于生命创造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能够体现我们是什么的形制,是能够使自身认知的基础,是人类一切灵感与创造的来源,是无法否定的根基,是生存的本质,是无法穿透的屏障,是我们存在本身。是如生命般的存在形制,才使得我们能够以生命形式存在,并为了生存消耗尽生命的全部,能够使生命以认知的形式理解世界,使得空旷的世界不再荒芜,使得无机的世界充满生机。
生命即是存在。于我们自身而言,没有了生命便没有了存在。以上的言语是每个生命都可以知晓的,但如何理解未必所有人都知道。
生命即是存在,存在即是生命。生命性是无法被否定的属性。生命被否定意味着生命不再是生命。生命的目的即是生命本身,即是生命的存活,否定生命性的,也只会被生命否定。生命的平等即因生命而生。认知同样是生命所赋予的,认知生命性,即是认知自身必须的过程,所以认知必须建立在生命性上。自我生命体的独特之处,即拥有自我与认知。本文所有关于生命及生命属性的阐述,既为以认知推论生命是如何存在的,也是认知到生命性后,以生命性重新认知自身的过程。生命体必须被满足的属性只有生存,生存也并不拥有对立性。自然界中的剥夺生命行为,只为满足生命的生存性。人类认知中的对立,是人类的私性认知导致的。即使用生命视角,生存并无对立,尤其是在自我生命体间。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