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神话原理(一)

事实、智慧与真理

内容提要:大家共性上的智慧是成熟的,有客观性。个人的理论是不是客观的,并不是单由客观事实来检验,而是由大家共性上的智慧对客观事实的认识来检验。人类共性上的形式逻辑智慧判断不了有矛盾的大小前提相结合的逻辑推理的对错,除非这种结合得到事实的证明。定量与定性是矛盾对子。定量的科学真理得用高等数学来写,定性的科学真理得用辩证哲学来写。理论不只是来自事实,还来自认识事实、组织事实的智慧。于是对理论的检验,就不只是来自事实,也来自智慧。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论,事实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客观事实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而对于人文科学理论,智慧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客观智慧是检验真理的主要标准。

系统哲学上还有一个常识性的规律,这就是系统的结构要适应系统的功能。当系统适应环境的功能作用或功能运动达到完善,以致系统完全适应了环境,即系统的功能与环境体现了本质上的同一性,系统在环境空间上的运动是完全有规律的,那系统的结构就也会达到完善,系统的各个结构元素就会体现出本质上的同一性,就会显出本质上的共性来。反过来讲,当系统的各个结构元素有本质上的同一性,是显得一样的,是处于统一的平等态,那就意味系统的功能对环境有完全的适应,这种外部与内部都统一了的系统就是成熟的系统。

人类的感性智慧是成熟的,成熟的标志,就是大家都去看大象,看到的大象的形象会是一样的。为什么会看得一样呢?是因为大家的感性智慧是一样的,是共性上的,且这个共性智慧不只是能认识大象的形象,各种事物的形象,都是能认识的,它是适合认识一类事物的,有普遍适用性的感性智慧,是有本质性的感性智慧。现象性的智慧只能认识一个类型现象中的一种或少数几种,而本质性的智慧则能认识这类现象的全部。人类的感性智慧的成熟,还是相当地稳定,在看事物的形象时,很少有人会表现出自已的主观个性,以致将事物的形象看得走样,即与大家的看法不一样。只有精神错乱,出了幻觉的人,才会将事物的形象,比如大象的形象看走样了。

人类的经验智慧-----形式逻辑智慧,则是基本成熟的,对于具体简单的问题,大家去认识它,是会取得共识的。为什么会有共识呢?就是因为大家的逻辑智慧是一样的,都是会是非判断的,会三段式逻辑推理的,对事物具体上的概念,也有相同的逻辑直感或称逻辑概括。而且这个共性上的逻辑智慧,对于各种日常性的人世现象,比如柴米油盐的价格问题,家长里短的纠纷问题等,都是能认识的,即对于简单具体的问题,是有普适性的,因而是属于适合简单具体问题这个类型的本质性的智慧。不过人类逻辑智慧的成熟,不是很稳定,很容易受人的主观情绪,主观立场的影响,以致在分析问题时,会带有自已的主观个性。而且如果人在认识问题时,不动脑子的话,那成熟的逻辑智慧还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对于具体的日常问题,一个人的逻辑判断,往往不可靠,要好几个人来一起认识。这样各个人的主观个性,就会在一起认识的争论或讨论中,被相互抵销了,表现出来的就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

我们说真理是客观的,就是说真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那么我们如何断定人的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就是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呢?我们常说人的理性认识是不是反映了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不是真理,那得由事实来断定,然而我们通常说的事实说到底就是感性认识。我们做实验来检验真理,实际上就是用实验观察来检验真理,而所谓的实验观察,说到底就是感性认识,所以归到底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断定人的感性认识就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与意识有同一性,正是这个同一性,使得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现象。然而别忘了作为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的物质与意识只是在本质层面上有同一性,在具体的层面则有对立性,所以人的感性智慧对事实现象的认识,只是认识到隐在事实现象背后的感性本质或感性规律,具体的事实现象本身则是不能认识的,即感性认识不是具体的事实现象的镜相,两者不相等,相等的是事实现象背后的感性本质或感性规律与人对事实现象的感性认识。

人的感性认识的正确性由什么来检验呢?并不是由客观事实来检验,而是由大家对这个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来检验。比如,你看到大象是一种样子,你凭什么说大象是你看到的样子,你用什么事实来证明你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呢?我想没有哪个人真的能拿得出客观的事实现象来证明自已的感性认识是正确的。因为具体的事实现象与人的感性智慧有对立性,不是感性智慧能认识到的。因此大家拿得出的只是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并不是客观事实本身。我们之所以认为你看到的大象的样子或形态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大象样子与你的看法是一样的,或者说我们按照你所说的方式去看大象,这个观察结果能重复你的观察结果。一个理论,你用实验来验证它,那么凭什么说你的实验是对的呢,必须要大家能重复你的实验,因为大家能重复你的实验,所以大家相信你的实验是对的,进而相信你的理论是对的。实验或实验认识归到底也是属于感性认识,所谓的感性认识的检验就是看大家的感性认识是否与你一样,如果一样,大家就相信你的感性认识是对的。所以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是不是有客观性,其实是由大家的公认来断定。

对事物的一个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要得到大家真正的公认,不是随意的事情,可不能通过搞人际关系或凭学术权威来实现,也不是约定俗成的事情,而是要由大家共性意义上的认识能力结合认识对象来断定。所谓共性意义上的认识能力,就是人类都具有的认识能力,且这个能力是成熟的,是稳定的,是一样的,不会因人而异。人的感性认识能力就是属于这种有共性意义的认识能力,任何感觉器官正常的人类,都是有同种类型的感性认识能力,且能力大小基本上是一样的。我对某清楚表现的事实现象形成感性认识,那么大家也去观察这个事实现象,大家观察的结果一定会与我的观察结果一样。大家对同一清楚事物的感性认识之所以能达成共识,原因就在于大家正常的感性观察能力是一样的,性质一样,大小也一样,而观察的对象又是同一的,且这一样的感性认识智慧又能够认识观察对象,是适应观察对象这个环境的,是成熟的。

人的共性上,成熟的感性智慧对同一事实现象进行认识,生出来的感性认识就是共性上,成熟的感性认识,也就是正确的感性认识。这个正确的感性认识就可以用来检验某个人的感性认识是主观个性上的认识,还是客观共性上的感性认识。同样,人的共性上的,成熟的逻辑智慧对同一感性现象(所谓感性现象,就是对事实现象的客观的感性认识)进行认识,生出来的逻辑道理就是共性上的、成熟的逻辑道理,也就是正确的逻辑道理。这个正确的逻辑道理就可以用来检验某个人的逻辑道理是不是主观个性上的道理,还是客观共性上的道理。在日常争论中,某个人讲出来的日常道理是不是对的,通常是由没参与争论的旁观者来判断。作为第三方的旁观者在评判时,一般不会带着个人的主观情绪,而是会将人类客观上的,也就是共性上的逻辑智慧表现出来。对于专业性的逻辑道理正确与否的判断,则一般是由有专业知识的专家的逻辑认识来判断,为了防止专家带着学术偏见,还应当由几个不同的专家来判断。学术论文是不是适合发表,就是采用这种评判方式。

物理学主要是用数学工具进行推理的科学,是面向实验事实的科学, 物理学的推理也如一般的逻辑推理一样,首先要有一个为大家公认是正确的大前题事实或大前提理论,还要有一个同样有正确性的小前提事实或小前提理论,再是要将两个前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理论。然而,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是具体的智慧,是因果连续性的推理智慧,当大因(即大前提)与小因(即小前提)之间关系比较间断,或大因与小因本身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那两者相结合的因果推理,其正确与否就不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判断的。

比如薛定谔在建立他的波函数方程 时,是有大前提性的波动方程 与小前提性的德布罗意公式的相结合,虽然大小两个前题没问题,但两者能不能结合起来,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是判断不了的。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会问德布罗意公式能代入到波动方程里吗?还有德布逻意在创建它的著名的德布罗意公式时,是将一个静止的波动方程进行洛伦兹变换,然后得出了一个超光速的导波,这样的推理其对与错,也不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判 断的。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会问,常规情况是洛伦兹变换是可以与质量性的运动(即粒子性的运动)相结合的,与能量性的运动(即波)相结合,可以吗?推出来的超光速的相波是什么意思?对此德布罗意自已也是糊除的,在他的1924年博士论文最后是这样写的:“这里的相波和周期现象的定义故意弄得相当含混,就象光量子的定义一样,可以说只是一种解释,因此最好将这一理论看成是物理内容尚未充分清楚的一种形式上的设想,而不是一种有定论的学说。”德布罗意最后能得到诺奖,并不是因为它的理论的推理能令人信服,而是他预言地指出了可用电子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验证这种波的存在。 还有狭 义相对论的时间变慢公式的 推导,是有光速不依赖惯性系的小前提,与那个能推出时间变慢的事实模式(即在运行的列车里,向天花板发射一道光线,而后从列车与地面两个不同的参照系来看光线运动的事实模式)的大前提之间的结合,这种结合在人的逻辑智慧看起来没问题 ,但光速不依赖惯性系这个前提,不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理解的,虽然物理实验没发现依赖惯性系变换的光速,但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

当物体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相对论就指出这个物体的运动动质量有无穷大,无穷大的动质量这个概念,更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无法理解的。爱因斯坦其实是认为物体无穷大的动质量真的有无穷大,临界光速的物体之所以达不到光速是因为它必须无穷地增加运动的动质量,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的对与错,显然也超出了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判断的范围。物体运动的动质量还真的有无穷大的吗,物体运动的尺寸,还真的会收缩成一个奇点吗,物体运动的时间真的会停止吗?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显然是有怀疑的。

所以物理学新理论的正确与否,只从推理本身来看,是会因为不可理解的概念和间断性的因果关系的存在,而不能确定的。于是,关健就要看推出来的新理论是不是得到新的事实的支持。如果由正确的大小前提相结合得到的新理论有定量的新事实支持,那就意味着大小前提相结合的推理是有事实上的依据。推理的前提是正确的,推理过程也是有依据的,那推理得到的结论就不会错。只要一个事实就可以否定一个理论,这是大家认同的道理,然而只要有一个精确的定量事实,也是可以证明一个理论的。虽然单称性的定量事实依然小于全称性的理论,但它可以通过证明全称性的推理过程的正确,而证明推出来的理论的正确。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有定量上的正确性,就在于,如果这两个理论的定量推理过程有问题,那是相当不可能推出能被后来的定量实验验证的定量事实。然而验证相对论的定量事实,依然没解决相对论在定性上难于理解的问题,所以相对论也只是定量上的相对真理。有不少的科学家,他们也能创立新理论,但他们的新理论不能定量地预言被后来的实验验证的新事实,它们可以被已知的定量事实验证,然而这样的验证就不充分,是属于事后诸葛亮。事后诸葛亮是完全可以通过一种让人无法判断其对与错的推理,得出与已知事实相合的结论。其实德布罗意的推理,和薛定谔方程的建立都有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他们都是已知答案来建立理论。

如果你的逻辑推理显得太抽象,或显得有间断性,以致其正确性不是人类共有的专业性的逻辑智慧能判断,那代表人类共有的逻辑智慧的专家们是不可能认同你的理论,当然也无法否定你的理论。中国有不少的民间科学家的理论,是既不能被专家否定,也不能被专家认同,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推理的过程没有能让人看明白的正确性。须知让人看不明白,以致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理论,也不正确啊。所谓正确,既要有合乎逻辑或合乎事实的“正”,也要有“确”即清楚确定的合乎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被科学共同体认同,那是因为在定量上它有确定的正确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依然被很多人置疑,则是因为它在定性上依然没有确定的正确性。

中国的一些民间学者,很喜欢创立统一的理论。然而即使从一个看起来的是正确的公理出发,推出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甚 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 ,还将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也推导出来了,整个推导过程没有人能看出有什么错。那这样的理论研究,依然没有科学创新的意义。数学从几个公理出发,推演出一个定律体系,这样的推理研究是有创新意义的,因为这个定律体系是新的,是之前的人没认识到的。但是如果你从某种想法或某种假设,甚或就是某种常识出发,用数学推演出来的理论,是大家已经知道的引力公式或电磁场公式,那你这个推理,就没有什么科学意义。你也许会说,我的理论既能推出万有引力公式,又能推出电磁场理论,于是我的理论就是两者的统一理论。我就从统一理论的高度解释了万有引力定律或电磁场理论。

任何理论,都要有相应的事实的证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其实也是统一理论,是将牛顿定律与电磁学中的光速不变的规律相统一的理论。它是高于牛顿定律的新理论。新理论必定有新的内容,比如有物体运动速度增大,增到近光速,运动时间会明显变慢这样的新内容。如果这个新内容得到了实验事实的证明,那就意味着新理论有相应的事实的支持。中国有不少的学者,建立起来的新理论,能推出万有引力的公式,还能推出电磁场理论。当然也意味着得到了能证明万有引力公式正确的旧事实,或证明电磁场理论正确的旧事实的支持。然而,新理论必须要有超出旧理论的新内容,且这个新内容必须得到新事实的证明。这样的新理论,才会被物理学认同。系统大于部分的总和,真正的统一理论一定要有比被统一的各个理论大。一定要有超出旧理论的新东西,且这个新东西,必须得到实验的证明。你看弱力理论与电磁力理论被统一了,弱电统一理论,是预言出物理学不曾知道的新粒子。

所谓理论的统一,必定是有明显矛盾,明显间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理论的统一。而人类的共性包括高等数学形式的逻辑智慧主要是因果连续性的推理智慧,是适合将明显有同一性的,连续性的两个理论联系起来,如果硬要将有明显间断性或对立性的两个理论联系起来,那这个推理联系就必须要有事实来证明。这个事实也是证明统一理论的事实的。

你也许会说,我的理论虽然没有如弱电统一理论那样的新的预言,但它能推出若个旧理论,这就意味着,我的理论是这若个旧理论的本质所在,是可以用来解释这些旧理论的。然而,解释问题或理解问题,是不好用数学推理的。数学从公理出发推出了一系列的定律,其实并没解释这些定律。你从某个统一理论出发,推出了物理学早就有的若个理论,也不意味着你就解释了这些理论。解释问题或理解问题的正宗方法,不是三段式的因果推理逻辑,而是类比逻辑。当我们不理解某种说法时,打一个合适的比方来解说,那才是真正的解释问题。当然,也可以用抽象的大理论比如哲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的理论。

哲学指出,只有站在本质的高度才能透过现象看到现象的本质,才能真正解释或理解现象。你要能解释一个理论,那就要透过这个理论现象看到理论本质。哲学智慧才是本质性的科学智慧,用哲学智慧去看物理学的理论,才能透过理论现象看到理论本质,才能真正的解释物理学理论。

比如用物以类聚这个哲学原理,去看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就看到了万有引力的本质,这就是万有引力其实是都有机械本质(机械本质就表现为引力质量)的机械物之间的类聚力。为什么天体会明显表现万有引力呢,就是因为组成天体的机械物质的数量很大,同类的共性,在大数量上才能得到明显的表现,个体物质表现的就不是共性本质,而是个性。关于上述万有引力的本质认识,当然是新知识,新理论,因而它应当要有新事实的证明。如果你有辩证类比智慧这种成熟的哲学智慧,你可以将物理学上的万有引力定律,摇身一变,变成对人性本质(也就是人性的引力质量)也适用的定律,而且很容易找到人世间的事实,来证明人性的万有引力定律,进而证明万有引力的本质理论。没有哲学智慧指导的物理学,永远是物理学,如果得到哲学智慧的指导,那摇身一变,就能变成对人世间的事实,也适用的道法物理学的人文真理。人类哲学的神话原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立对人世间也适用的哲学形式的牛顿定律,哲学形式的相对论定律,哲学形式的量子力学,还有哲学形式的热力学理论。等等。

由于物理学的新理论的认同,一般都需要实验事实来判断,于是在大家心目中,就有了实践或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条。其实一个理论,能被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居于一重事实,而明显地看出其正确性,那是不需要再去发现另一重事实来证明它。公理就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居于一重事实,而直接概括出来的理论。不过这种不需要通过推出另一重事实就可以判断出正确性的公理,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人类共性的逻辑直感,就能直接概括出一些日常公理及简单的数学公理。还有一些哲人由于有了哲学直感,因而能直接概括出简单的哲学公理。比如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个范畴,就是属于哲学公理。

公理有相对真理性的正确,比如那些数学公理。你从数学公理出发,按照人类共有的专业性的逻辑智慧,进行具体的推理,推出来的具体结论(比如具体的定律)必定也是正确的,无须事实证明。当物理学的理论被它推理出来的事实证明是相对真理,从而被大家公认了,那也是公理了。牛顿理论就是被大家公认的真理,可以看作是物理学上的公理了。你将适合牛顿理论的现象代入牛顿理论(即具体应用牛顿理论),只要推理过程合乎逻辑,那推出来的结论,就肯定是正确的。然而,爱因斯坦相对论其实也是从牛顿理论出发推导出来的,但是相对论理论的适用范围要比牛顿理论的适用范围大,你从适用范围小的理论出发,推出适用范围更大的理论,那作为出发点的理论,就不是肯定正确的公理,而是不能全盘否定的道理(也就是有部分正确性的理论)。一个相对真理往具体应用的方向推理,那这个相对真理就是公理。如果朝适用范围更大,因而也更正确的方向推理,那这个相对真理就只是一个道理。而从道理出发要推出一个比道理更正确的真理,那逻辑推理过程要么有抽象性,要么有因果间断性,其正确性就不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判断的,这时就一定要找到另一重事实来证明,证明其推理过程是没问题的。

爱因斯坦是在牛顿道理的基础上摆出了光速不依赖惯性系这个道理,从而讲出适用范围大于牛顿理论的相对论理论。如果光速不依赖惯性系这个电磁学上的道理与牛顿理论不矛盾,那爱因斯坦是讲不出适用范围更大的相对论理论的。旧理论要发展成真理性更大的新理论,就一定要与相矛盾的理论或事实相结合。而与相矛盾的理论或事实结合在一起的推理,就会因为在因果推理上显出间断性或抽象性,而不是人类共性的逻辑智慧能判断其对与错的。这时旧真理或旧公理就成了旧道理,由旧道理推出来的新理论是不是新的真理,就必须得到新事实的支持。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快穿之天生媚骨 连载中
快穿之天生媚骨
吖吖鹿
琓月为了寻求记忆,与778绑定,,完成任务,收集能量。第一个世界佟佳氏无cp
8.8万字3周前
皇帝的狐狸不好惹 连载中
皇帝的狐狸不好惹
嫣栀
一个是云狐山第一纨绔的狐仙云祁,平日里不是拔族长的胡子挖族长的酒,就是带着三只小狐狸去揍临山的妖兽顺带抢他们的灵果。一个是毫无权势被架空的废......
8.7万字3周前
kpl:假如一诺有个姐姐 连载中
kpl:假如一诺有个姐姐
欧蕊拉
假如一诺有个姐姐会是什么样呢
0.8万字1周前
粼深时见古 连载中
粼深时见古
珺炤
上辈子有着一个深爱自己的人鱼,却对渣男执迷不悟,被渣男害死,重活一世,她飞奔向他
9.8万字4天前
一本看哭人的小说 连载中
一本看哭人的小说
啊,天才!
----回忆里永远的End永恒----
7.0万字昨天
ch:平行恶世界人到来 连载中
ch:平行恶世界人到来
任彼安
先看第四章!人设cp!全员恶人的平行世界与主世界开始融合,相敌,相对,相帮,相助,背后又是何人在操控,而最后的结局是完全融合还是彻底分离呢?
5.5万字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