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 J. Ellis McTaggart 在1908年的论文 The Unreality of Time 中通过像芝诺悖论一样的悖论形式得到时间的非实在性结论,这个我们在下一篇关于时间文章中论述。)
类似的,将“唯心主义”推衍到极致,小说中也有相应的人物—— 太帝,他的功法是大罗无上神识,神识不灭而人不死。类似的,在他的无上神识领域中,依靠催眠一样的意念(神识)可以让“时间流速变慢”。但是凌天尊的物质不易神通是克制他的,因为在凌天尊的观念里面根本不存在物质以外的东西,只要保持着物质不易,太帝的神通直接就被破解了。另外,也是有神通克制凌天尊的。在 第1065章中出现了太始,他的大道是阴阳合一有形无质,这算是对凌天尊物质不易的颠覆。不得不说,作者宅猪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牧神记》里面,主角秦牧回到远古的龙汉时代私下成立了天盟,后来由云天尊演变为了霄汉天庭。小说里面成立的天庭极多,单就龙汉时期就有最初古神成立的以太初为首的天庭,有云天尊的,也有反派昊天尊的龙霄天庭,之后还分别有赤明时代、上皇时代、开皇时代以及最后延康时代的天庭。延康之前的天庭权利争夺非常有意思,主角创建的那个组织几乎汇集第十七纪宇宙所有的强者,所有的争斗其实都是这个组织内部的权利更替。
小说之所以不显得混乱,是因为秦牧在过去的所作所为确确实实地反应到了现在跟未来(其中也包括在过去的他通过凌天尊促成了他的穿越),而那些在过去跟秦牧一道的人熬过了漫长的岁月,后面也渐渐知晓秦牧是未来的人,于是他们也就见证了这一切的发生,这样就把回到过去造成的时间的局部圆形姿态展现了出来。
这样的闭合体系在《问道红尘》中也得到了反映。小说的结尾主角秦弈跟女主回到了过去一起创造了这整部小说的世界,而女主流苏则又是这个他们创造的世界里面天地自然从大道之门内产生的生灵。主角在小说中后期也有一段回到天地初开时候的情节,但是后来遭到他所认为的“排斥”,这在结尾揭晓为是在创造天地时候的秦弈一手造成的。这整部小说也是呈现出闭合的样态。
作者写回到过去的情节一般都得是很慎重的,一个不留意就会让情节变得混乱。除了平行空间(一穿越回去就岔道)外,要解释外祖母悖论只能通过整体的时空观,就是必须假设一个超然者洞悉一切,看到这一整个圆,但如此就好像无法避免地导向“所有一切都是被安排好了的”这样的思想。此外,假如你是经历这种扭曲的时间的一员,这里就诞生了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在第一个穿越回去的人之后还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因此这里的历史是笼罩在迷雾中的,就像消失在古史中的荒天帝一样。
所有涉及时间穿越的作品都会极力避免这个悖论巨坑,除了像下面这个例子一样的:
在有些电影情节里面,主角回到过去结果一不小心杀死了他的“外祖母”,这是如此的激动人心,观众者们本来以为导演是要展现他独特的解决外祖母悖论的理论方法,结果经过重重阻碍以及主角忐忑好奇的心理后,真相揭晓了——那不是主角真正的“外祖母”。然后导演再通过一系列“戏法”展现主人公复杂惊讶而又放松的情绪。
再次回到《万族之劫》,我认为小说中的“三身法”具有很浓的哲学意味。这个方法是主角那个时代从日月境突破到永恒境(融道境)必须的,打开“记忆长河”提取过去某一瞬间的自己以及可能到来的未来的某一瞬间的自己,然后跟现在的自己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实力。这个功法前期作者说很垃圾,除了获得的战力不大以外,很容易起冲突。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我”所具有的思想情感世界观等都不是一样的,这种融合非常容易导致冲突,这样别人可以把你从融合状态打下到三个分身状态,然后逐个击破。
作者非常严谨,融合三身时借助的过去未来的力量,同时会导致那个时间段的“自己”力量的缺失。比如苏宇提取6岁时候的自己,导致“时光册”的能量损失,于是这金手指在他18岁后才逐渐开启。人皇提取了未来的“自己”,导致后期在“时光长河”上游对抗万族、镇压天门时刚好力量缺失,于是被重创。这形成了一个个符合逻辑的闭环。
现在我们不考虑小说里面作者一直挂念的套娃问题,这里我最想问的是这个问题,过去、未融合的现在、未来、三者全部融合后(假如不产生矛盾)的“我”,这四种情况哪个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小说里面主角苏宇的选择可以看出作者的偏向。他是偏向于认为未融合时候的“自己”是最真实的,因此苏宇提取过去6岁时候刚融合“时光册”的小苏宇,然后打碎它,不融合只吸收小苏宇的本源气息。这种选择似乎非常合理。
我们再来看看前期一个情节,当时有人向苏宇介绍“三身法”,也讲了如上的弊端,苏宇第一想法是如果是他,他会选择融合每一个过去瞬间的自己。不说这可不可能,那时候的他显然是觉得,综合了所有过去的自己是更加真实的,因为过去你是确确实实体验过的。所以作者显然也没有完全确定。假如现在再加上融合了过去“自己”的“我”这个选项,那现在我们要怎么选择呢?这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我现在也没有想好。
我觉得每一个存在哲学(比如存在主义)都应该首先回答这个问题。
人类对时间最原始的欲望除了穿越过去外就是得到永生,古老的轮回观点其实也是附和这个原始欲望的,因为轮回代表的是另一种在时间线中永存。但是正如 Wittgenstein 所说的:
Not only is there no guarantee of the temporal immortality of the human soul, that is to say of its eternal survival after death; but, in any case, this assumption completely fails to accomplish the purpose for which it has always been intended.Or is some riddle solved by my surviving for ever? Is not this eternal life itself as much of a riddle as our present life? The solution of the riddle of life in space and time lies outside space and time.(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6. 4312)
永世长存解决不了人生问题,人生的困惑依旧会伴随着你长久的岁月。在 Wittgenstein 眼中,真正的永恒是无时间性。
If we take eternity to mean not infinite temporal duration but timelessness, then eternal life belongs to those who live in the present.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6.4311)
这句话的翻译就是“如果不是把永恒理解为无限的时间的绵续,而是理解为无时间性,那么生活在现在之中的人就是在永恒地生活着。” Wittgenstein 哲学里面的主体不是传统的意识主体或者意志主体,而是非常原创性的形而上学主体,它代表的是世界的界限(The subject does not belong to the world: rather, it is a limit of the world. (5.632))。忽略它蕴含的更深刻的含义,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个体思维或者语言的边界。这种主体不在世界之内,因此不为时间所限,于是它处于永恒之中,或者说它是超越于生死的。
通过形而上学主体思考整个世界,或者说站在自己的语言边界上思考世界,这种把世界作为一个有限整体的感觉,Wittgenstein 认为是神秘的。
To view the world sub specie aeterni is to view it as a whole—a limited whole. Feeling the world as a limited whole—it is this that is mystical. (6.45)
Wittgenstein 在1914—1916 年的 笔记里头有更详细的说明:
The usua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sees objects as it were from the midst of them, the view sub specie aeternitatis from outside.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have the whole world as background.
Is this it perhaps--in this view the object is seen together with space and time instead of in space and time?
Each thing modifies the whole logical world, the whole of logical space, so to speak.
(The thought forces itself upon one): The thing seen sub specie aeternitatis is the thing seen together with the whole logical space. (1914—1916 Notes 7.10.16)
在日常的世界中,我们对各种对象的分析是从它们内部进行的,比如可以琢磨其内部的各类矛盾来加深对它的认识或者说将某一物作为某一类对象的一种来看待,因此这样的认识是在世界内部完成的。而在永恒的形式下认识事物,则脱离了时间空间,换句话说就是,此时你在“边界”上对事物的认识必将包含了它在时间空间内部的发展。这样我们就给定了一个对象,而在逻辑世界里面,一个对象牵扯出的错综复杂的联系蕴含了其他的对象,它们一起构成这整个逻辑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在永恒的形式下被我们观察的事物是连同着整个逻辑世界被我们观察的。
回到之前对穿越过去导致的局部圆形时间的探讨,那个超然者对这一切的把握跟感受很可能是类似于这种形而上学主体在永恒中观察事物的神秘感受。
最后,其他有关时间哲学的更多论述,比如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跟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以及分析哲学从 J. Ellis McTaggart 开始的时间哲学传统都留到下一篇有关时间的文章再分析,我现在还在看这些内容。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