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由 x²+x+1=0 得到 3=0 错在何处?
因为 x²+x+1=0
所以:
(x−1)(x²+x+1)=0
这方程的实数解为x=1 。再代入
x²+x+1=0,得 3=0 。‘
这就是民科的思维,在一般的数学里当然是错的,错因也很明显。
但这结果不够一般。这么“强大”的数学工具这么用就被糟蹋了,才得到这么弱的一个结论,简直就是杀鸡用牛刀,实在不过瘾。不如直接搞成:
既然 x²+x+1=0那么任取实数 x₀,都有 (x−x₀)(x²+x+1)=0奇迹又一次出现了,方程实数解的谜底再次出现在谜面儿上: x=x₀。因此,任意实数都是 f(x)=x²+x+1这个方程的根。那当然 f(−12)=0 。
我们再引入 fy₀(x)=4y₀3f(x)=4y₀3(x²+x+1)因此,任取实数 y₀≠0 , fy₀(−12)=y₀,而根据上一段的结论, fy₀(−12)=4y₀3f(−12)=0 ,所以 y₀=fy₀(−12)=0 ,也就是说任何不等于 0 的实数都等于 0 ,这也就是说任何实数都等于 0 ,整个实数域“收缩成一个点”,“现有数学体系大厦”就翻得更彻底了。
问题在哪儿?这位民科的每个推理步骤都是,“如果 A 成立,那么 B 成立”,因此民科那推理过程的意思实际上是:如果 x 满足①,那它也满足②,再依次推出它满足③、④、⑤。但到最后一刻,他却想当然地认为他的推理过程保证了“如果 B 成立,那么 A 也成立”。这样,他就想当然地从 x 满足⑤“推出” x 满足④、然后依次“推出”它满足③、②、①。在这个的推理过程中,尤其错误的是从③到②的推理用到了①,而方程的次数变化正是出现在这一步。因此他想当然地把最后一个式子的结论运用到第一个式子上,是混淆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所以这位民科从根本上来说,是逻辑混乱。如果逻辑清楚,那即使他不知道增根和复数这些概念,也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具体到这个例子上,根据代数基本定理,如果重复计算重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根”,“一元三次方程有三个根”,所以把一元二次方程变换成一元三次方程势必可能引入新的、不属于原方程的根。这位民科大概做初中模式化的数学题做多了:在初中的解题套路里,一次方程变换之后还是一次方程,二次方程变换之后还是二次方程,很容易得知变换前后的根的数量不变,便以为所有的方程变换后根的数量也不变,这就大错特错了。
一般数学对3=0这样的错误分析到这已经是鞭辟入里了。
但超数学对3=0的问题却有不同看法。
超数学由1/0=∞出发,得出0X∞=1,则接受0=1这样看似矛盾的结果。既然0=1,那么0=3亦可接受,关键在于审查什么时候0=3。
就像一般数学中的解析延拓,在解析延拓下,全体自然数的和为-1/12,正数之和为负数。在超数学的视角下,0=3是一种赋值,相当于给0赋值为3。给0赋值为3,相当于给全体自然数之和赋值为-1/12,在某种条件下是成立的。
换句话说,0=3在某种条件下成立,亦即在其他条件下不成立。即0=3不是无条件成立的,0=3的成立需要特定条件。为保证0=3的成立,需要对成立条件进行审查。充分考虑成立条件,是超数学与无条件成立的一般数学的重大区别。
显然,上述例子中,超数学是认可0=3的。因为 x²+x+1=0,所以(x−1)(x²+x+1)=0,即x³-1=0,这方程的实数解为x=1 。x=1是x²+x+1=0的增根。但增根也是根。超数学认为方程的根可以同类替换,增根代替根代入 x²+x+1=0,得 3=0 。即将0赋值为3在这种同态替换时是可行的,某种程度上可以简化计算。
比如,x³-1=(x-1)(x²+x+1)=0
由x-1=0得x²+x+1=3
同理,x²-1=(x-1)(x+1)=0
由x-1=0得x+1=2。
如果求limₓ→₁(x³-1)/(x²-1)的值。
一般数学中x→1时,x³-1=0,x²-1=0,这是0/0型的极限,要用罗必塔法则求:
x³-1求导得3x²
x²-1求导得2x
则limₓ→₁(x³-1)/(ⅹ²-1)=
limₓ→₁(x³-1)'/(ⅹ²-1)'
=limₓ→₁3x²/2x=3/2。
如果用超数学,则是limₓ→₁(x³-1)/(x²-1)=limₓ→₁(x-1)(ⅹ²+x+1)/(x-1)(x+1)=limₓ→₁(x²+x+1)/(x+1)=3/2。
同样结果,计算简单得多。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