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双方在五个多月的盐铁会议上都争论了些什么呢?
首先,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还是济世良方。
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学们成为对战桑弘羊的主辩手。他们以“与民争利”为由,全盘否定了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的作用,甚至视其为百姓疾苦的根源。他们支持让农民从事本业(农业),抑制末业(商业),这正是儒家的重农抑商思想。
例如,以征收各地廉价土特产,再向市场贵卖贱买的均输法和平准法实施之后,出现了官员欺诈剥削农民,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乱象。
作为这些政策的提出者,桑弘羊自然无法认可这种评价。他也承认这些官营事业由于地方官不按规定办事,造成了一些流弊。但是兴盐铁、酒榷,置均输平准,是对抗匈奴、维护稳定的经费来源,是济世救民的良方。
根据《盐铁论》统计,桑弘羊作为政府官员代表,共发言了114次。他以一人之力,对辩众人。
其次,北征匈奴是穷兵黩武还是保家卫国。
在匈奴的政策上,儒生们反对大动武力,主张依靠德政维持和亲局面。就是多给他们点财物,与他们和亲,搞好双方的关系。几次征战,没有削弱匈奴,反而造成王朝的国势衰弱。
而主战派桑弘羊坚决反对和亲。面对这些反复无信的蛮夷不能采用德政感化,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保证汉王朝的安全。在他看来,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成功的,是“当世之务,后世之利”,将会流传千古。
最后,是仁政治国还是德刑并用。
针对汉武帝初期推行“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贤良文学们以儒家的仁义学说为核心,认为仁政是可以无敌于天下的真理。
他们以秦亡于严刑峻法为前例,列举了汉武帝任用的酷吏如杜周、张汤等人随意陷害无辜,动辄株连全族,导致社会上动荡不安,民怨四起。
忠实于法家法治思想的桑弘羊认为这些酷吏都是以法治事,雷厉风行才能起到惩奸除恶的效果。
双方一个重义,一个偏利,从根本上看,这是儒家与法家思想根源上的差异。而这一时期的贤良文学们一改汉武帝时期妥协求全的心理,彻底实行仁义礼乐教化的儒家政治理想,这也是西汉后期儒家学派带有明显理想主义色彩的开端。
虽然这些儒生是权臣霍光用来对抗政敌桑弘羊的借口和利器,但却也在实际效果上推动了贤良文学们的崛起,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
而从整体来看,盐铁会议作为讨论自由度和参与广泛度都很高的事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现象。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产物。通过这次大辩论,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了总体评价,也为汉朝中叶以后的政策方向划定好轨迹。
西汉时期的盐铁会议上,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盐铁官营政策上。
贤良文学派认为盐铁官营等政策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主张应该罢盐铁、酒榷、均输,认为这是与民争利的行为,要求退还给百姓。他们以儒家思想为武器,讲道德,说仁义,反对“言利”,认为实行盐铁等官营政策是“与民争利”,要求废除这些政策。
而桑弘羊则坚决捍卫汉武帝的内外政策,他充分肯定了诸如抗击匈奴、加强中央集权、大力抑摧豪强和农商并举政策的作用。他认为盐铁官营等政策是必要的,因为这些政策为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财政支持,帮助国家对抗匈奴、加强中央集权等。他主张国家应该继续经营盐铁等产业,以保证国家的财政稳定和统一。
此外,贤良文学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农业、商业、社会现状和伦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观点和主张,与桑弘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总之,盐铁会议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盐铁官营政策上,涉及到国家财政、经济发展、社会现状和伦理道德观念等多个方面。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对于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