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改革,是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推行的策问改革,由徐防提出,汉和帝推行,对太学策试的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
永元改革的内容是“博士及甲乙策试,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这使得太学策试开始侧重章句、家法,其考试之法被汉顺帝时期的阳嘉新制所采用。
永元改革是一场策问制度的改革,对经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永元改革重视章句、家法的改革,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学术形态,使得新型的小章句形式的经注开始流行,经注开始注重内在统一性和体系性,同时促进了新的经典学习方式的成熟,通过独立阅读注本来研读经典,许多经注书籍因其完备性而开始突破门派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并逐渐经典化。
东汉中后期出现的马融、郑玄等人的经注,为后世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世以经学注疏为主导的学术形态,正是形成于永元改革。
改革背景:东汉察举制度中,人才多源,但公、私学校出身的经生是主要来源。这里面,太学又是最重要人才培养机构。太学生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察举人才的素质,故若要从源头上保证人才选举不乖实,则首先需革除太学积弊。章帝时期的各种行政决策中,选举和经学是特别引人注意的两项,应该不是偶然。
徐防曾对当时太学的学风作出批评:
龙套:“伏见太学试博士弟子,皆以意说,不修家法,私相容隐,开生奸路。每有策试,辄兴诤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孔子称‘述而不作’,又曰‘吾犹及史之阙文’,疾史有所不知而不肯阙也。今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轻侮道术,浸以成俗,诚非诏书实选本意。”
徐防上疏的原意是“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
他批评太学学风“不依章句,妄生穿凿,以遵师为非义,意说为得理”。而“私相容隐,开生奸路”的情况更加重了太学的浑浊。
改革内容:永元十四年(102年)徐防针对太学的情况提出了策问改革的建议:
龙套:“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
汉和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这是东汉经学形态发生变化的关键材料。
所谓“从其家章句”,包含了两个层面的要求:第一,一家之内要有规范的、统一的经文章句划分;第二,在标准化的章句划分基础上做出训诂、注解乃至义理阐发。第一层是章句层面,也可以说是文本层面;第二层是家法层面,也可以说是义理层面。这是永元策问改革的两个重心。这两个基本的策问标准,所针对的正是蔓延随意、妄生穿凿的大章句。也可以知道,五经文本在策问中变得重要了
开五十难以试之”,即主试者从经传文本中提出五十个问题,并要求对策者依据本家章句体系以作回答,这是永元十四年改革之后太学里面的策问形式。熟练地记诵和准确地训诂,对拟参加策问考核的太学生来说,会是最重要的两个基本功。
历史影响:永元改革引起了太学学术形态的变化,而作为天下学术中心的太学,风气所向,也自然会渐渐推动王朝整体的学术风格的转型。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他在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太学新修缮完毕后,上书建议察举孝廉之法曰所举之人“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此时策试出身诸生的孝廉,也已采用永元改革之法。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