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津北交锋。东吴各兵团接到撤军令,纷纷兵皆就路,各自退去了。逍遥津是南肥河上面的渡口。
孙权准备自逍遥津口渡河南撤,此时的逍遥津北岸只剩下5支东吴部队,包括孙权的一千余名车下虎士,以及吕蒙(东吴私兵制,吕蒙的私兵数不明)、蒋钦(东吴私兵制,蒋钦的私兵数不明)、凌统(凌统有私兵300人)与甘宁(东吴私兵制,甘宁的私兵数不明)。
张辽在城上瞭望吴军的退军情况,发现东吴军队大多已经先行出发了,而在逍遥津以北只仅剩下少量的精兵。张辽觇望知之,率诸军追击,同时分兵去毁桥。
张辽步骑齐出,很快到达津北。孙权见状,心知不妙,赶紧派人去将前面已撤退的部队叫回,无奈那些部队已上路一段时间,一时还赶不回来。
甘宁拉弓拼命射箭,看到东吴军战士人人战志消靡,鼓吹手惊怖而不能复鸣。于是,甘宁大声责问鼓吹手为何不吹号擂鼓,甚至拔刀欲斫之,鼓吹手便擂鼓吹号,东吴军听到,士气为之一振。
右部督凌统带著亲卫族众三百人与曹军展开激烈血战,将孙权救出。孙权与甘宁蹴马趋津,逃到逍遥津的桥边,发现桥已被曹军破坏,只剩下两边延伸的桥板,中间有一丈多的地方没有桥板可供依托。
孙权亲近的官员谷利,要孙权持著马鞍,然后让马后退,再飞纵向前,谷利在后面用鞭抽马,以助马势。孙权就这样连人带马的飞到南岸。由于桥梁已被拆毁,贺齐的三千兵马只能在津南迎接孙权。
凌统看著孙权安全的到了南岸,又回身继续再战。身旁的左右亲兵一一战死,凌统也多处负伤。后来认为孙权应该没安全顾虑了,才准备离开战场。但是桥已被曹军破坏,各条通路也被曹军封锁,已经达到了“桥败路绝”的境地。凌统只好披着战甲以潜泳的方式游过了逍遥津。
在东吴将领们逃离津北之后,依然留在津北的东吴精兵们失去了领导,而且还处在“桥败路绝”的情况,于是,逐渐向魏军投降。
战斗结束,张辽率军押解俘虏。在押解的途中,张辽询问投降的东吴士兵:
张辽:“有个紫色胡须、上身长腿短、善于骑射的人是谁?”
东吴降卒说:
龙套:“是孙权。”
等到张辽与乐进相遇,谈到这事,叹息己方没有早点知道孙权的样子,早知道就急追他,说不定就能抓到他了。合肥城内的曹军将士听说后,皆大为叹恨。
“几复获权”也说明了津北吴军的兵败之势,以至于他们的首领孙权险些就被活捉。
孙权已经登上返回东吴的大船,在船上与诸将饮宴,贺齐在席间涕泣而道:
龙套:“至尊(当时的东吴将士都是这么称呼孙权) 身为人主,应当持重,今天这样的事,差点全盘皆没,部下们都震惊万分,希望您能以此为终身之诫!”
孙权起身谢贺齐,说必定会谨记在心。
孙权看到凌统回来,十分惊喜,赶紧找人帮凌统更衣换药。
凌统因他的亲族们没有人活着回来,很是伤感,孙权用衣袖帮他擦泪,安慰他说:
孙权:“公绩(凌统的字),亡者已矣,只要你还活着,还怕会没有人吗?”
回去之后,孙权果然给凌统以前两倍的部队。
战役结果:魏军实现了对吴军的“击破之”、“大破之”、“与辽破走权”、“几复获权”;吴军则是“权众破走”、“权人马皆披靡”、“吴人夺气”、“几至危殆”,并且还产生了“吴降人”。
张辽、李典、乐进这次以七千人大败东吴十万大军,曹操大为叹赏,封张辽为征东将军,又在次年“乃增辽兵”。李典增加采邑三百户。乐进在此次战役的战功不明确(因为《武帝纪》《乐进传》只记张辽、李典的战功而没记乐进的战功)。因为乐进多年以来的数次军功(“数有功”),增邑五百户来分封给乐进的一个儿子作为列侯,乐进本人升至右将军。
经过此役,张辽威震江东,江东小儿啼哭不肯止者,其父母只要吓唬说:“张辽来了,张辽来了!”孩童就没有敢哭泣的了,唐代李翰所撰《蒙求》中有“张辽止啼”一语。自日本派出遣唐使之后,习得“张辽止啼”的典故,遂产生日本民间俗语“辽来来(辽来々)”,该俗语在日本的盛行地位一直持续到1274年的文永之役,才被“蒙古来袭”所取代。
而东吴方面,关于合肥之战的十余篇东吴列传记载都不敢否定此战的失利。但是,一些勇猛的东吴将领们依然有着持危扶颠之功。凌统、潘璋拜为偏将军,蒋钦迁荡寇将军。陈武等东吴高级将领的遗体在撤军之前就已被运往建业的东郊准备安葬。孙权回来后,亲自主持了陈武的葬礼,并以其爱妾殉葬,又给陈武家族赐予复客二百家。
战役评价: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这是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带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而当时,曹操大军正在远征汉中,江淮正值兵力空虚之际,也因此,曹操对此战中立下重大功劳的张辽倍加看重,史载“太祖大壮辽”,“大壮”两字陈寿在《三国志》里仅用了两次,分别在《张辽传》及《徐盛传》,可见其分量之重。
李典承认两次出战皆由张辽来定策,所以对张辽说:
李典:“顾君计如何耳。”
这里的“君”不是君王,而是李典对同僚的尊称。因为李典必须无条件遵守曹操的军令,而不需要听令于张辽,所以,李典的语意是“要看张辽的计划如何啊?”李典所说的“君”的含义,正如张辽在此战中所说的“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的“君”字,都是指对同僚的尊称。
曹操又加封了张辽为征东将军,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进攻东吴路过合肥时,还专门到沿着张辽奋战过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处“叹息者良久”。
公元225年(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之功,下诏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合肥的战役,张辽、李典凭着八百步兵,破贼十万,从古代战争,不曾有过(这种仪器)。使敌人至今威风扫地,可以说国家的爪牙了。)”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