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由于原来的卤城之战的内容有些混乱,因此调整修改,但此内容并不是网站内容。)
卤城之战,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祁山,蜀军和魏军在卤城发生的战役,发生于231年2月。
自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到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三次北伐曹魏,仅在第三次北伐时占领武都、阴平两郡,取得显著胜利。此后,诸葛亮修筑汉城、乐城作为北伐据点,屯田驻守,以解决北伐粮草供应。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二月,经过两年整军休养,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蜀军屯兵祁山,建立大营驻守,又派人联系漠南的鲜卑部落围攻魏军。魏明帝命大将军司马懿统率雍州、凉州军事,司马懿随即率大将张郃、费曜等西进抵御蜀军。魏军主力西救祁山,诸葛亮指挥蜀军袭击魏军后方上邽,击败魏将郭淮、费曜,抢收上邽地区的小麦补充军需。
司马懿屯兵上邽之东,凭险固守,拒不出战。诸葛亮寻求决战而不能,只得退走。司马懿率军追击,两军在汉阳(今甘肃省甘谷县)短暂接触,诸葛亮就撤退到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礼县盐官镇)驻扎,司马懿赶到,两军相持。蜀军多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魏将张郃、贾栩等人一再请战,司马懿不得已,在五月发起进攻。张郃攻打祁山南围蜀将王平失利,魏军主力在卤城遭到蜀军反击,大败而退。司马懿撤回上邽,凭险固守,不再出战。
同年六月,蜀军粮草告罄,中都护李严督运粮草不力,假传诏命令诸葛亮退军。诸葛亮被迫撤退,魏将张郃率军追击,在木门道遇伏战死。
回到汉中后,诸葛亮才知李严失责渎职,贻误国事,随即上书刘禅将李严罢黜流放。卤城之战,蜀军取得胜利,并在退兵时斩杀曹魏车骑将军张郃,对曹魏打击严重,也是诸葛亮北伐中一次重大胜利。但由于李严的失职,大军退回,未能扩大胜利,蜀军第四次北伐功败垂成。
战争背景:1.地理因素。卤城,即今甘肃省天水市礼县盐官镇,以盛产食盐而闻名,是陇南地区的重要关隘,西和县与礼县的东大门,地处关陇古道与陇蜀通道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卤城距离天水古城约15公里,从卤城往西6公里就是祁山堡,卤城与祁山近在咫尺,而西汉水则将卤城、祁山河谷地带连为一体,卤城也因此成为祁山道的要冲。从卤城沿祁山道进可取陇右天水,退可守汉中、巴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食盐资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诸葛亮北伐曹魏,出兵陇右,要么选择地势险要的关陇通道(陇山道和陈仓渭水道),要么选择路途相对遥远的陇蜀通道(祁山道),因关陇通道大部分都掌握在魏军手中,诸葛亮北伐只能选择陇蜀通道。陇蜀通道路途虽然遥远,但是道路比较平坦,魏军的防守力量也比较薄弱。
《资治通鉴》记载:“若趣祁山,熟麦千顷。”卤城地区除了食盐之外,还盛产小麦,能够为远道而来的蜀军补充粮草军需。卤城与祁山是诸葛亮三次北伐的必经之地,也是魏军阻击蜀军的重要关隘,因此魏蜀两军在卤城、祁山一带发生战争。
2.蜀魏之争。蜀汉方面,早在刘备入主西川,攻占益州之前,诸葛亮就在《隆中对》中提出“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的北伐战略。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与尚书李严共同辅政。
刘禅在位前期,诸葛亮开府治事,统揽蜀汉大小政事。当时蜀国内忧外患,诸葛亮遣使与孙吴修好,又率大军平定南中叛乱,闭关养民,准备北伐。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率兵进攻祁山,魏国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叛降诸葛亮,最终因参军马谡丢失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东北),魏国援军赶到,诸葛亮率军退还。同年冬天,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兵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因粮尽而退兵。
建兴七年(公元229年)春天,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将曹魏武都、阴平两郡纳入蜀国版图,安抚氐、羌等少数民族,作为蜀军兵源补充。同年十二月,诸葛亮将大营迁移到沔县南面的平原上,为加强汉中地区的防务,又下令在沔阳修筑汉城,在成固修筑乐城作为北伐据点,分派士兵在此屯田驻守,解决北伐大军的粮草供应问题。
曹魏方面,除在陇右地区设置重兵防守,以应对诸葛亮的北伐进攻之外,魏明帝曹叡在建兴八年(曹魏太和四年,公元230年)采取主动进攻,派遣大司马曹真、大将军司马懿、车骑将军张郃率领大军二十万人,兵分三路进攻汉中。
诸葛亮闻讯,在城固、赤陂两地厉兵秣马,严阵以待。但是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毁坏,导致运粮困难,曹魏大军被迫撤退。魏军后撤,诸葛亮命令司马魏延、将军吴懿率军西入羌中,击败曹魏后将军费曜、雍州刺史郭淮的军队。由于曹魏大军西征无功而返,蜀军追击取得小胜,军队士气得到鼓舞。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