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但实际上诸葛亮北伐只有五次,其中三次选择从祁山所在的陇右地区为主要的进攻方向,后来在《三国演义》中被戏称为“六出祁山”。以下是五次北伐的具体情况:
1. 一出祁山:时间:蜀汉建兴六年(228 年)春。
战略部署:诸葛亮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陇南礼县祁山堡)方向进攻。
战果与变故: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诸葛亮还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然而,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被张郃击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2. 二出祁山:时间:同年冬。
战略部署: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
结果: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诸葛亮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3. 三出祁山:时间:建兴七年(229 年)。
战略部署:诸葛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
结果: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诸葛亮自己率部回师。
4. 四出祁山:时间:建兴九年(231 年)。
战略部署: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战况: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后来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
5. 五出祁山(第六次北伐):时间:建兴十二年(234 年)春。
战略部署: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结果:此次出兵前诸葛亮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但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为实现“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所做的努力,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执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著名典故。
…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与魏国进行了六次战争,这六次战争及其行军路线大体如下,以下是详细内容:
第一次,蜀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为迷惑敌人,事先扬声在斜谷道夺取郿城,后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重兵来抵挡。诸葛亮自己则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永安三郡背叛魏国投降了蜀国。魏国派大将军张郃抗击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为先锋与张郃在街亭交战,但马谡守街亭时不听诸葛亮的嘱咐造成街亭失守。诸葛亮无奈只得返回汉中,并将马谡斩首以向众人谢罪。
第二次,蜀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兵出散关,进围陈仓。魏将郝昭防守严密,诸葛亮攻城二十余日,未能得手,因粮尽而退兵,回到汉中。
第三次,蜀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命部将陈式攻打武都(治所在今甘肃成县西北)、阴平(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第四次,蜀建兴八年(230年)秋,魏国派大将司马懿由西城,张郃由子午谷,曹真由斜谷,三路进攻汉中,诸葛亮严阵以待,但由于连降30多日大雨,道路断绝,魏无法与蜀兵交战,只得退去。
第五次,蜀建兴九年(231年)春,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以木牛运粮草,魏明帝命司马懿督兵抵御。诸葛亮连战皆胜,但因粮尽而退兵。
第六次,蜀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大军由斜谷进军,以流马运粮草。 诸葛亮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于渭水南岸。司马懿坚守不战。双方相持百余日,是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杨仪等人率大军返回汉中。
可见诸葛亮的确与魏国进行了六次战争, 但这六次战役中有五次是诸葛亮主动出击,一次是被动防御。且五次主动北伐中,直接出祁山两次,间接出祁山两次, 还有一次未经祁山。所以按历史记载,应以“五出祁山”之说为准确。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