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兵败被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为前锋,梦到自己头上生角,问占梦人赵直,赵直说:“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如果麒麟有角而不用,这是不战而敌人自破的象征。)”退后却对人说:“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角这个字,刀下作用;头上用刀,他凶极了。)”
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情加重,秘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部署身殁之后的撤军行动,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从命,军队就自行撤退。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往试探魏延意图。
魏延回答道:
魏延:“丞相虽然身亡,但还有我呢,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 再说,我魏延是何人,怎么能受杨仪摆布,做断后的将领呢?”
魏延,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一说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一说湖南益阳人)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官至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爵南郑侯。
因而同费祎一起作出部队调遣留驻的部署安排,要求费祎写出来并与自己共同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
费祎骗他说:
费祎:“我应该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长史说明,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意见。”
费祎[fèi yī],字文伟,江夏郡鄳县(一说今河南省罗山县、一说今湖北孝昌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四相之一。
费祎一出魏延营门就飞马而去,魏延随即就后悔了,追他又来不及。
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各营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允、蒋琬二人都担保杨仪而怀疑魏延。
魏延先占据南谷口,率军出击杨仪大军,杨仪命令王平在前抵御魏延。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
王平:“诸葛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怎敢如此!?”
王平,字子均,巴西郡宕渠(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籍贯益州。三国蜀汉后期名将。
大军知道错在魏延,不听魏延命令,都作鸟兽散了。只有魏延与其子数人逃到汉中。
杨仪派遣马岱追上魏延并且斩了他,将头颅献于杨仪。
杨仪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并且骂道:
杨仪:“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杨仪,字威公,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
最后,魏延的三族惨遭诛灭。
—————
杨仪和魏延的矛盾主要是性格不合和权力斗争。
杨仪和魏延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非常紧张,最终导致了魏延的悲剧结局。这种矛盾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性格差异和权力斗争。
这种矛盾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性格差异和权力斗争。魏延性格孤傲,目中无人,而杨仪对其不屑一顾,二人因此结仇。在诸葛亮生前,二人就经常发生争吵。诸葛亮临终前,命令杨仪带领大军退回汉中,同时命魏延断后。然而,魏延得知后暴跳如雷,烧毁栈道,阻拦杨仪退军。随后,二人同时上书后主刘禅,指控对方谋反。尽管魏延并无反意,只是想继续北伐曹魏,但因杨仪的所作所为,导致魏延被杀。
杨仪在除掉魏延后,自以为功劳至大,理应接替诸葛亮执掌朝政。然而,最终是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位置,杨仪只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只是便宜行事。
这表明蜀汉朝廷并没有奖赏杨仪除掉魏延的行为。杨仪和魏延的矛盾不仅仅是性格不合,更涉及到权力斗争和私人恩怨。杨仪认为自己是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行动,而魏延则可能是在按照另一种部署行动,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冲突。
但杨仪最后的结局也不幸。
尽管杨仪的资历和才能都不输给蒋琬,但由于其性情急躁狭隘,诸葛亮生前已有密奏,认为杨仪不适合担当重任,有意让蒋琬担当重任。因此,在回到成都后,杨仪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部属,这让他非常不满。久而久之,杨仪因为贪得无厌、心胸狭隘,以及过于急躁的性格,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总的来说,杨仪和魏延的结局都极为悲惨,两人的争斗最终导致了蜀汉的损失,加剧了蜀汉后期人才的短缺。
……
有一种说法:诸葛亮不该杀魏延。
诸葛亮不该杀魏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魏延是蜀汉的重要将领:魏延在蜀汉中担任重要职务,并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他的军事才能和作战经验对于蜀汉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诸葛亮杀了魏延,无疑会削弱蜀汉的军事力量。
2.魏延在北伐中的贡献:在北伐过程中,魏延多次担任前锋,为蜀汉的北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诸葛亮杀了魏延,无疑会对北伐事业造成重大打击。
3.诸葛亮对魏延的信任:虽然诸葛亮和魏延在某些军事策略上存在分歧,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军事才能是认可的。魏延在蜀汉军队中的威望也很高,杀他会引起军心的动荡。
4.缺乏正当的理由:诸葛亮在突然去世的情况下,没有合适的理由除掉魏延。魏延虽然有时和诸葛亮意见不合,但在国家大事上并没有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该杀魏延,因为他在蜀汉的重要性、对北伐的贡献、诸葛亮对他的信任以及缺乏正当的杀人理由,都使得杀他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