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释义:楚歌,楚人的歌;借以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
项羽:“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
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
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
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被那些坏人逼迫得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因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项王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有关历史上这一典故,李清照曾写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项王的敬佩,思念之情。***也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
大逆不道,该成语原意是指犯上谋反等反叛行为。在现代汉语中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该成语最早出自《汉书·高帝纪》。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
项羽勇武过人,兵强马壮,一心要和刘邦比个高低。
一次项羽率领的楚军和刘邦的汉军在广武城相遇了。项羽仗着自己武艺高强,想和刘邦单独较量,就在阵前向刘邦喊话:
项羽:“刘邦听着,你我二人纷争,扰得天下百姓不得安宁,今天咱们两人在阵前比试一下,谁赢谁就得天下!”
刘邦知道自己在武艺上不是项羽的对手,自然不肯应战,就回答说:
刘邦:“你不配向我挑战,你已经是个十恶不赦理该诛杀的罪人。”
刘邦:“第一,你违背了我们的约定,我先攻下关中,按约应封我为关中王,你却自己称王;第二,你杀死卿大夫,自己称霸;第三,你违抗怀王命令,擅自带兵人关;第四,你烧毁秦宫,掘开秦皇坟墓,搜刮财物;第五,你杀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婴;第六,你活埋二十万秦国百姓;第七,你封王封地,赶走原主,弄得天下不宁;第八,你占有了彭城,夺取韩国之地,又强占梁国和楚国的大片土地;第九,你阴谋杀害义帝怀王;第十,你作为臣子却杀死君主,为天下所不容,大逆不道。你犯下如此十条大罪,我兴仁义之兵来诛讨你这个贱贼,你还有何面目来向我挑战啊!”
项羽听了刘邦数落自己的罪状,气得脸色铁青,大吼了一声:
项羽:“看箭!”
项羽拉开劲弓,一支箭“嗖”地直向刘邦飞来。
刘邦躲避不及,被一箭射中胸口,一个踉跄,跌倒在地。
汉军将士赶紧一拥而上,抬起刘邦就退回广武城中,紧闭城门,任凭楚军叫骂,再也不敢应战了。
……
大逆不道,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犯上谋反等反叛行为。这是封建统治者给严重破坏封建秩序起来反抗的人所加的罪名。在现代汉语中多为旧秩序的维护者或有严重旧思想的人所使用,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