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无反顾,该成语意思是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最早出自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成语出处: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才子。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武帝便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
有一年,鄱阳令唐蒙奉汉武帝的命令去修治西南蜀道,开辟夜郎国与巴蜀的交通。到了当地后,唐蒙大量征召民工,开始修道。但是,由于唐蒙征招民工规模太大,而且用军法管理,诛杀了一些平民,引起民怨,后来还发生了骚乱。汉武帝得知后,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向他们好好做一番解释。
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至于被征之人,有的逃跑,有的自相残杀,这也不是为人臣者应有的品德。那些守卫边疆的士卒,每当烽火燃起的时候,都携着兵器奔向战场,汗流浃背仍然紧紧相随,唯恐落后,即使迎着刀刃和箭镝,依然勇往直前,宁肯战死也不愿转身逃跑。人人怀着愤怒的心情,如报私仇一般,只知奋勇前进。难道他们乐意去死而讨厌生存吗?当然不是。他们只是一心想着国家的危难,忠诚地履行臣民的义务罢了。故而皇上对他们有各种封赏。有的位在列侯,死后可将显贵的谥号流传后世,封赏的土地传给后代子孙。他们做事忠诚严肃,当官也特别安逸,好的名声流传后世,功业卓著而永不泯灭。因此贤人君子们都能在中原肝脑涂地,用骨血润泽边疆野草而在所不辞。”
这篇文告在巴蜀地区的百姓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为此,汉武帝非常满意,便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辅佐自己。
……
司马相如所说的“义无反顾”是指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好的士兵就该为国家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我们就应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义无反顾”与“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意思相近。“勇往直前”意思是毫无畏惧地一直向前,“百折不回”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但是“义无反顾”更强调一个“义”字,只能用于某个人或某些人为正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
———————
坐观成败,指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含贬义。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田叔列传》。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但是晚年由于身体很不好,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使得国家的政务遭到损害。
江充利用汉武帝身体不好,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造谣说武帝得病,是有些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武帝居然信以为真,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是哪些人所为。
江充心狠手辣,借机铲除掉了许多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前后竟杀了几万人。弄得人心惶惶,大家都恨死了江充。
太子刘据和江充是死对头,江充竟然乘调查之机向养病的汉武帝巫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用这种方法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先下手把江充杀了。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欺骗武帝说太子要起兵造反。武帝听到这些谣言也不分析便派丞相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太子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太子在发兵抵抗丞相率领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肃清权奸”的名义。他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抗拒敌人,于是,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将军任安营寨中,授给他调拨全国兵马的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
任安虽然接受了兵符,却不发兵。因为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后来,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对自己很忠心,借助假装接受兵符的方式稳住太子,并没有依附太子的造反活动,就没追究他的责任。
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因贪污受到过任安的惩罚,因此怀恨在心。他向武帝告发,说任安的确曾经答应太子出兵,并发过誓要坚决听从太子的命令。武帝听了他的报告后说:
刘彻: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我原以为他对我忠心耿耿,没想到他老奸巨猾,眼见战事即将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看样子他是准备哪一方打赢,就投靠哪一方,这种怀有二心的人,实在留他不得!”
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杀了。
……
坐观成败比喻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任安“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分明是政治立场不坚定,就一墙头草,见风使舵。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立场坚定,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但最起码我们自己拿过主意,潇洒走过一回。毕竟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如果我们立场不坚定,即使下场不如任安的坏,但会给人留下冷漠与势利的印象,袖手旁观一般都不甚光彩。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