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饴弄孙(饴:麦芽糖)指含着糖逗小孙子玩。形容安享晚年闲适愉快的生活。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皇后纪》。
马皇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皇后,她知书明理,一生勤俭质朴,不仅开创了“布衣皇后”的先例,也在汉明帝、汉章帝时期的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继续辅佐汉章帝。
新帝登基,朝中许多大臣认为应当沿袭之前的制度,给几位亲贵封侯,汉章帝也希望给几位舅舅封侯,但深明大义的马皇后却对此坚决反对。
马皇后坚信,过度分封诸侯名义上是对皇亲国戚的奖赏,实际上劳民伤财,削弱了皇帝治理天下的权力,封侯很可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对国家有很大的危害。
汉章帝并不理解皇太后的苦心,又请求说:
刘炟:“汉朝刚刚建立时,对皇后、太后的亲族封赏侯爵,如同皇子封王一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太后始终公正无私,为什么偏偏不让儿臣对舅舅加以封赏呢?更何况舅舅们或年老,或体弱,如果不及时恩赐,必定会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啊。”
马皇后解释道:
马明德:“我马氏家族对国家并没有太大功劳,况且人们之所以想封侯,无非是想光宗耀祖、荫及子孙罢了。如今外戚祭祀时所用的无不是四方贡献的珍品,日常衣食住行也有皇家府库的支持,难道这些还不够吗?非要得到一块封地才会满足吗?此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封赏侯爵不仅会引起百姓不满,也会让国家雪上加霜,动摇汉朝的根基。对于这件事,我已经深思熟虑,不会再改变。”
马皇后接着说:
马明德:“等到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之时,我必然会支持皇帝按自己的志向行事,而那时我也将含饴弄孙,顾养天年,不再过问朝政。”
……
含饴弄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图景,其核心就是和谐、和美、和睦,所谓的家和万事兴。
成语是从祖辈的角度来阐释幸福这个字眼的。但是人们可以从孙辈的角度,来理解创造并成全这份“含饴弄孙”的幸福。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的压力巨大,这样天伦之乐的图景,越来越成为祖辈们的奢望,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了解,祖辈对孙辈的喜爱本自血缘,来自天性。祖辈把孙辈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祖辈,就不会有孙辈。祖辈为了子孙辈的成长付出很多,人们应该尊重他们,爱他们。
人生无常,祖辈们的年龄越来越大,祖孙之间相处的时间和机会都是有限的,所以更要懂得珍惜,以免徒留“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
梁上君子,原义是躲在梁上的人;窃贼的代称;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寔传》。
东汉时有一个叫陈寔的官员,他为官公正,处事平和,因为有高洁的德行而闻名于世。
在他为官期间,但凡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陈寔都会公正判决,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听到判罚后无不心服口服,绝没有事后埋怨的。所以当时有人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有的人被逼无奈,只好做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一天晚上,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人都睡了以后偷点东西去卖,就先躲在陈寔家的房梁上。陈寔其实早就发现了,可是他并不声张,也不惊动小偷,而是把儿孙们都召集到厅里,开始谈话。小偷吓坏了,大气都不敢出。
陈寔神情严肃地对大家说:
龙套:“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上进,不能干坏事。干坏事的并不是生来就是坏人,是平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干坏事,养成了习惯。这样本来可以成为君子的人,也就变成了小人,成了‘梁上君子’了。你们抬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陈寔(104年~187年),字仲弓,颍川郡许县(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古桥镇陈故村)人,出身颍川陈氏。东汉时期名臣。
听到这里,小偷马上从梁上跳了下来,满脸羞愧,狼狈不堪地向陈寔磕头求饶:
龙套:“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错了,请您原谅我。”
陈寔叫他起来,语重心长地说:
龙套:“我看你的模样不像恶人,大概是被贫困逼迫才这样的吧,只要以后改邪归正,你依然会是一个君子。”
随即又送给他两匹绢,叫他当作本钱去做生意。
小偷没想到陈寔这样大度,心里十分感激,拜谢后带着绢走了。后来,他果然改掉了坏习惯,努力做事,成了一个人人称赞的好青年。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四周,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
陈寔的大度,使得梁上君子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可以看出做人一定要自我勉励。恶人的本性不一定都是坏的。坏的习惯、思想,往往都是由于不注重自己的修养而成的,最后慢慢发展就让自己变质了。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改进自我修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