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止渴(鸩:传说中的毒鸟)指饮用鸩羽毛浸泡过的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霍谞传》。
霍谞是东汉人,他自幼发奋读书,从小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年纪轻轻便精通四书五经,并通过了明经科的考试。他在当地是有名的“小才子”,长大以后,曾为河南尹,后做过廷尉。
霍谞有个在郡里当官的舅舅,叫宋光。由于他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所以成了一些权贵的眼中钉。后来,权贵们联合起来诬告宋光篡改诏书,皇帝信以为真,就把宋光逮捕,押到京都洛阳,关进了监狱。这时,霍谞才十五岁。
霍谞不相信舅舅会篡改诏书。宋光入狱以后,霍谞十分着急,日夜思考解救舅舅的方法。最后,他决定给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申冤。
他在信中说:“宋光出身官宦之家,仕途平稳顺利,现已位居地方首长的高位。他为人正直、秉公守法,从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这样的一个人,即使对于皇上的诏书有所疑虑,也会采用一种稳当的方式来解决,怎么可能冒着死罪私下更改诏书?这样的行为好比是一个人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毒酒。这样的话,食物还没进到肠胃里,刚到咽喉人就已经断气了,怎么可能会有人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霍谞说得很有道理,又听说他只有十五岁,对他的胆识颇为赞赏。
后来,梁商不仅重审此案,还亲自到皇帝那里替宋光辩白。案件终于真相大白,宋光也被无罪释放。从此以后,霍谞的名声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
很多时候人们头脑发热时就像喝毒酒解渴一样,对行为不加思考,直冲直撞,不顾后果,于是吃亏的人很多,严重的还会搭上性命。
这则成语故事说明不管如何,都不能为所欲为做事不顾后果,否则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能让自己吃尽苦头。遇事应像霍谞一样先平静下来。找出事情的关键,然后想办法解决。
饮鸩止渴—杀鸡取卵。
饮鸩止渴”和“杀鸡取卵”意义相近,两者皆有只顾眼前需要而缺少长远眼光的意思;区别在于“杀鸡取卵”偏重利的取舍,指为了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而“饮鸩止渴”则在于害的轻重,指为了弥补或减少当前的损害,而不计严重后果。
———————
如履薄冰原义是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谨慎戒惧。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诗·小雅·小旻》。
东汉明帝的皇后马氏,是名将马援的第三女。马援随刘秀征战,战功赫赫,被封为新息侯。为人正直清廉,得罪权贵。
后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马氏被封为皇后。马氏无子,贾贵人生刘炟,马氏抱养,视如已出,辛勤教导。
后刘炟即位,为汉章帝,尊马氏为皇太后。为报答马氏的养育之恩,多次提出要给马氏三个哥哥加封,即马廖、马防和马光。
马廖的好友杨终就写信劝马廖说:“本朝初年,有许多王侯贵族之子弟,仗着家中掌握朝廷权柄,胡作非为,触犯法律,最后都被整治,家族也不能免祸。外戚最忌擅权乱政,如今你居于此种位置,怎么就没觉得自己像是面临深渊,脚踏薄冰一样危险呢?你怎么就不以那些人的结局引以为戒呢?”
马廖无奈,马家在马太后去世后,也逐渐失势了。
……
社会是一张巨大而复杂的关系网,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要学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在人际交往少一点棱角,这是一种生存智慧。尤其是面对爱挑剔或者有妒忌心理的人,更是要小心谨慎,隐藏自己的光芒,打消别人的顾忌,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