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还珠,是汉语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这则成语是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含褒义。
出处: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徒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传》)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合浦还珠”。
东汉时,合浦郡(今广东新兴、开平西南,广西容、横两县南)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大又圆,色气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境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主,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采珠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有些转行了的也都恢复本行,市场活跃起来,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找回了合浦珠。
孟尝的这场改革,挽救了大批穷人的生计,却断了贪官的财路。他为官场所不容,迫得他只有称病辞职。当地百姓闻讯,纷纷赶来拦路,抓住车把子不放,请求留下。孟尝无法,只好雇民船连夜逃出,回到穷乡僻壤耕种隐居。后来邻县百姓慕名,迁来一同居住的有百余家。朝廷让这样的英才沉沦草莽,令人伤心。但当朝无道,就是不再起用他,以致年七十终老于家。
初唐诗人王勃还禁不住在《滕王阁序》里为之感慨说:“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
合浦太守孟尝在两千年前就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改善珠贝的生存环境,实现了“合浦还珠”。
过去,人们常常为了获取可观的眼前利益,而违反自然界新陈代谢的规律,做出“杀鸡取卵”的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并且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持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
危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指极短时间)形容处境十分危险。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各郡的守军招架不住起义军的攻击,东汉王朝摇摇欲坠。当时,身为北海相的孔融在都昌(今山东昌邑)被黄巾起义军管亥所部围困,形势十分危急。
东莱(今山东龙口)有一个青年壮士,名叫太史慈。他常年在外,家里只有老母亲一个人独自生活。孔融曾经多次接济过他的老母亲。所以,在听到孔融被困的消息后,太史慈的老母亲就对他说:
龙套:“虽然你不认识北海相孔融,但在你外出期间,他对我的照顾十分周到,比亲人还要亲,他如今被黄巾军围困,你应该前去帮助他。”
太史慈答应了老母亲,三天后便独自前往都昌搭救孔融。
天夜里,太史慈偷偷越过围城的军队,进入都昌城拜见了孔融,说:
太史慈:“孔大人,请给我一支兵马,我替你杀出一条血路,救你出去。”
孔融对太史慈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并没有立刻答应他的请求。
后来三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援军前来搭救孔融,孔融很着急,决定派人给平原相刘备报信,请求刘备赶快出兵救援。可是都昌被黄巾军围得水泄不通,信息根本送不出去,再这样下去,情况十分危急。
这时太史慈又来请求说:
太史慈:“孔大人,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保证能把信安全送到。”
孔融见太史慈说的诚实,恳切,经不住他的再三请求,便答应了他的请求。太史慈果然不负众望,用了计谋,迷惑了黄巾军,突围而出。
太史慈见到平原相刘备后,焦急地报告说:
太史慈:“现在北海相孔大人被黄巾军围困,孤立无援,危亡就在这一早一晚之间了。情况如此危急,请大人马上派兵相救!”
看到刘备还拿不定主意,太史慈就进一步说:
太史慈:“我今天是从兵刃间突围出来的,奋不顾身地替北海相前来送信,就是想让您知道他现在的处境。务请大人救人于危难之中。”
听了太史慈的话,刘备非常感动,立即派精兵3000随太史慈前去,起义军见援军已到,立即解除对都昌的包围。
……
当强敌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的时候,民族英雄的理想,就是要把敌人赶走,使自己的民族生存和发展下去。曾经因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而导致中国落后,国家危在旦夕的时候,无数个英雄烈士挺身而出,救国于危难。
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当“危在旦夕”的状态出现时,人们应摒弃小我,不计较个人得失,齐心协力使事物转危为安。
危在旦夕—危于累卵。
“危在旦夕"与“危于累卵”意义相近,两者都有十分危险的意思;区别在于“危在旦夕”是从时间上着眼,指危险即将发生;“危于累卵”是从程度上着眼,指已到非常危险的地步。“危在旦夕”可用于事物、情势或人的性命,“危于累卵”不能用于人的性命。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