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的《七发》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㈠.赋体的创新:《七发》被认为是中国赋文的典范之一,它通过将原有较长篇幅的赋文划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形成了独特的节奏和结构方式。《七发》因此成为赋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个人情感与审美:枚乘在其作品中强调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变革的需求和对个人情感的重视。这种个人化的赋文风格引领了后世赋文的演进和发展。
(三).道德伦理的探讨:枚乘在《七发》中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以及道德伦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关于正义、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观点。这些内容丰富了汉代赋坛的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
(四).文学才华的展现:枚乘的《七发》展示了他的优秀文学才华和独创性,包括精炼的语言、丰富的音乐感和多样的修辞手法。这些特点为当时的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思维和创作风尚。
(五).文化与文学的影响: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文献,《七发》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提出的思想观点,如“天下之大,无所不包”,“物各有主,人各有长”,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七发》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风格和修辞手法,并为后来的文学作家提供了创作灵感。
(六).人类文化的贡献:《七发》不仅对中国文化有重大影响,也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尚悲的音乐审美观。三国时人嵇康在《琴赋》的序中概括出了历代音乐赋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尚悲的音乐审美观——“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这种以悲为美的音乐观在《七发》中便可见一斑。
《七发》在描写制琴的原材料桐树的生长环境时,极力突出危苦,又选野蚕之丝、孤儿之钩、寡妇之珥为配件饰物,无非是认为只有如此,桐树才浸透了天地万物的悲声和凄凉,具备了悲哀的材质,方成为上等之材,用这等材料制成的琴自然就具备了悲哀的音质。又写伯牙为歌“麦秀蕲兮雉朝飞”,据汉代扬雄《琴清英》载,“雉朝飞”咏的是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剧故事,是一篇极其悲哀婉转的曲词。奏如此之琴,歌如此之曲,正应了文中所说的“此天下之至悲也”。而《七发》本以七事启发楚太子,音乐的“至悲”和饮食的“至美”、车马的“至骏”、游乐的“靡丽皓侈广博”、田猎的“至壮”、江涛的“怪异诡观”和“天下之要言妙道”六者并列同提,可知音乐的“至悲”也即音乐的“至美”,而天下最悲哀婉转的曲调和歌词,在枚乘看来也就是天下最美的音乐。
(3).极致的艺术美学追求。《七发》中有关音乐的一段文字,无论是写桐树的生长环境,写制琴,写演奏还是写音乐之美,给人一个最直接明白的印象就是,枚乘在力图通过遣词造句营造出一种趋于极致的艺术效果,“至悲”或者说“至美”就是枚乘所追求的最终目的,说枚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是毫不为过的。
这种在音乐方面的极致的美学追求,或许与枚乘本人作为一个成功的、杰出的辞赋作家的身份是不无关系的。因为“极尽铺陈之能事”本来就是辞赋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所以,可以说,“极致”不仅仅反映了枚乘对音乐的美学追求,同时也是枚乘对整个艺术的美学追求。
③养生主张。枚乘把养生与转变腐败风气,甚至与国家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倡正反邪、倡勤反惰、倡动反静、倡节制反纵恣、倡康朗阳刚反萎靡淹沉。
其养生主张有:①提倡蔬食淡饮,力戒腥酞肥厚的饮食习惯;②提倡户外活动,拥抱大自然,登高远游来娱悦身心;③提倡参加社会活动和激烈的运动,以磨砺自身的体魄,开阔自己的胸怀;④提倡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用音乐和健康的活动陶治自己的情性,抵制不良生活习俗。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