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涣,字稚子,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人。安定太守王顺之子,东汉时期官员。
王涣年轻时喜与轻薄青年玩耍,还喜欢跟别人打架,成为“问题少年”。长大后的王涣弃恶从善,认真学习儒学,精心研习《尚书》和律令,被史书称为“晚而改节”。他曾在广汉太守陈宠属下担任功曹,后出任河内郡温县县令。三年后,被调到兖州任刺史。
东汉永元十五年(103年),王涣以侍御史的身份陪同汉和帝到南方巡视,回到京城洛阳后,汉和帝命王涣为洛阳令。东汉元兴元年(105年),王涣病逝。
王涣担任功曹时,以简贤选能和执法不避豪右闻名,在王涣的协助下,陈宠将广汉郡治理得井然有序;任河内郡温县县令时,境内多奸诈狡猾之人,作恶多端,长期为害百姓。王涣想方设法严厉镇压奸猾豪强,将他们全部消灭。境内自此太平,动乱不宁的温县变得“境内清夷”;任兖州刺史时,他依法治理兖州各郡,德化得到广泛推行。
王涣其父王顺曾做过东汉安定郡太守。王涣自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成为一名深明大义、忠孝仁义之士,在广汉郡太守陈宠的推举下,汉和帝任王涣为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
任职期间,王涣针对社会治安混乱局面,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镇压了一批黑恶势力和奸猾豪强。一度动乱不安的温县,很快变得“境内清夷”,商人露宿街头,也不会遇到被抢的危险。温县从大乱到大治,王涣功不可没。三年后,王涣很快被提拔为兖州刺史。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王涣开始声威大振。
东汉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王涣以侍御史的身份,陪同汉和帝南下祖祭,回到京城后,和帝便任王涣为洛阳令。洛阳是东汉的京都所在,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多居于此。对这些权要的违法行为,洛阳的地方官感到棘手,很难处理。王涣刚刚上任,便遇到前任县令遗留下来的一大堆难题。王涣迎难而上,从容应对,不畏权贵,秉公办案。他采用宽严兼施的办法,将一些疑难问题逐一清查处理。
公元105年,王涣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在洛阳令的职位上任职不足三年。消息一传出,朝野无不为之惋惜。洛阳各地的老百姓自发凑钱,摆设祭桌,祭奠王涣。
当王涣的遗体送回故乡,途经弘农郡(今河南西部、陕西东部)一带时,当地不少百姓也同洛阳的老百姓一样,在路旁摆上祭品,祭奠王涣。当地地方官感到十分奇怪,便问为何要祭奠一位洛阳令呢?大伙回答说:
龙套:“这是为了报答王涣县令的恩德呀!”
过去他们经常到洛阳购买粮食等商品,一旦遇上洛阳官吏检查,一半的粮食将被白白拿走。而在王涣任县令的几年里,就不曾发生这样的事。
为纪念洛阳令王涣,老百姓还在洛阳安阳亭的西边修造了一座祠堂。一日三餐前,总是要念叨几句,以德行告慰王涣之灵。
在东汉乐府诗歌中,有一首歌颂王涣政绩的诗《雁门太守行》。
历史评价:汉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临朝的邓太后下诏称赞王涣“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逝。”“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对王涣大加褒扬。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