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止战:青龙二年(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大举伐魏,曹叡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两军对垒,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他都置之不理。
后来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此来刺激他出营作战。魏军众将都以此为耻,要求出战。司马懿上书要求出战,被曹叡拒绝。
曹叡唯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大将军军师,持节赶赴魏军大营,遏制诸将行动。将领们都因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而不敢轻言战事。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
蜀将姜维对诸葛亮说:
姜维:“辛佐治仗节而到,敌人不会再出战了。”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诸葛亮:“司马懿本就没有战心,他坚持请战,是为了向部下示武。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他认为能够打败我,怎会千里请战呢!”
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班师回朝后,辛毗归任卫尉。辛毗去世后,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多年后,辛毗配享魏文帝庙。
—————
轶事典故:1.辛陈杜赵。辛毗与同郡陈群、杜袭、赵俨并知名,号曰“辛、陈、杜、赵”。
2.辛毗引裾。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
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
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
曹丕:“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
辛毗从容地说:
辛毗:“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
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
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
曹丕:“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
辛毗诚恳地说:
辛毗:“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
最后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
隋代的杨契丹就画有《辛毗引裾图》,唐代文学家——李翰在收集古今各类的典故而编纂《蒙求》时,也因此而特意收录了“辛毗引裾”的这一典故。
—————
相关争议:《魏略》记载,张郃死后,曹叡为之痛惜,临朝叹道:“蜀地未平而张郃身死,之后该怎么办呢!”司空陈群说:“张郃确实是国家依赖的良将。”辛毗心中认为张郃虽然可惜,但他已经死了,不应该在内削弱主上的意志,而示外以不大,于是对陈群说:“陈公,你这是什么话!建安之末时,天下不可一日没有武皇帝。委国祚之后,文皇帝接受天命,黄初之世时,又说不可没有文皇帝。等到文皇帝委弃天下,而陛下龙兴。如今国家缺少的,岂是一个张郃呢?”陈群说:“也确实如辛毗所言。”曹叡笑道:“陈公可以说是善变啊。”
南朝宋史学家裴松之认为:“拟人必于其伦,取譬宜引其类,故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毗欲弘广主意,当举若张辽之畴,安有于一将之死而可以祖宗为譬哉?非所宜言,莫过于兹,进违其类,退似谄佞,佐治刚正之体,不宜有此。魏略既已难信,习氏又从而载之,窃谓斯人受诬不少。”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