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醉的太阳斜靠西山,晕出一片黄昏。晚风也借着醉意轻轻抚摸河面,本安静的河水顿时激起阵阵涟漪,似乎水流的速度都比以往快了几分。夏随站在桥上,静静看着河面。不禁感叹:“做人好难,不及鸟洒脱,不如鱼自在。”“哥,妈叫你回家吃饭呢,你怎么跑这里来了。我还以为你在楼上呢,半天找不到你''听见二弟夏风的声音,夏随只嗯了一声,便和他回家去了。桌上夏随一家五口人其乐融融,夏父夏母挨着坐,夏随两个弟弟夏风和夏缘一左一右坐在夏随边上。
此时夏母开口了,她满脸慈爱的看着夏随说''小随啊,没关系的,这次没考上也不怕。全国这么多人呢,要是都考上大学那还了得。你尽力了就好,不要管其他的。又不是上不了大学就活不下去了。你看现在包括我们在内,全国都还有这么多的农民,工人的存在。要不是有这些人的付出,那这么多的都是读书有出息的人,也活不下去呢。所以啊,你也不要太过执着了,让你读书只是我们想让你以后可以舒服一些,不像我们老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存在所谓的休息日。但是没有中,那也没办法。还有大专可以上,希望你在里面可以好好学习,别再这么贪玩了。当然,我们也希望你能有个好身体,你年纪还小,不要太苦了自己……”
听着母亲的的絮叨,夏随也吱声附和''嗯嗯,好的,我知道了。''夏父吃饭很快,在他们闲谈间便端起泡好的茶水
“都考出来了,就别管了,尽力而为嘛。''听到父母都这么说,夏随的心里也多了一丝慰藉。晚饭过后,与妈妈说了一声,他就出去散步了。夏父也不知又去哪家串门了。而这也似乎是他们父子俩的习惯了。
夏随刚到门口就遇到了奶奶。却见奶奶本就沧桑的脸更显憔悴,眼角藏着淡淡的忧伤。夏随本就不健谈,见此情景,竟是随便应付两句便匆匆出门了,他并未看见奶奶眼中快要溢出的泪水。奶奶长呼出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冲大门道“别玩太晚了,早点回家!”说完就回自己小屋。也不开灯,就这么静静的坐着,双目无神地盯着餐桌,也不知在想什么……
夏随自出去便看到一个小黑胖子蹲在墙角,低头看手机。似乎听到夏随的脚步声,抬头瞅着他,骂骂咧咧的开口了“你个小趴菜,你怎么回事啊,啊!每次出来散步都要我在这里等你,发消息还不回我!”夏随这次并没有和他回怼,只是默默掏出手机看了一眼,备注“黑二”有99+的微信标记。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汗滴,顺手把他的消息免打扰关了。“刚刚有点事嘛,手机在充电,没有看到消息,嘿嘿嘿。”夏随笑道。
“算了算了,你个小垃圾,不和你计较了。走,老地方集合。凡子怕是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次次出来这么慢。”他本名叫李二,因为长得黑黑胖胖的,所以夏随就叫他黑二。他们口中的凡子叫杨凡,他们是从小穿开裆裤长大的,村里同龄的人有很多,但夏随就属和他们玩得最好,还起了个组合“石中村铁三角”。
夏随与他并肩,不一会儿就在一个土基房旁边看到一个白净的男生,他个子不算高,身高一米七的夏随站在他面前都比他高了一个头。人说浓缩的才是精华,这句话放在杨凡身上最贴切了。他们哥仨每次去哪里玩,玩什么,这些都是他出的主意。堪称铁三角智囊担当。不仅如此,他撩妹也是一把好手。高中他就有好几个小姑娘给他送吃的,喝的,帮他做作业。甚至为此还相互闹过吵过不止一次。而杨凡主打一个自由,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来者不拒,但也只是暧昧,并不做出出格的事情。
夏随为此还问过他,为什么不找一个和人家好好谈一场,换来的却是杨凡的白眼“你会为了一棵树放弃一整片森林吗?”又问他“那你这种不清不楚的吊着她们,不太好吧。”结果又是一白眼“你个憨包娃娃,啥也不懂,我什么时候吊着人家了,不过是给她们一个宽厚的肩膀和温暖的怀抱,不让她们再感受孤单罢了。再说,我又没拉着人家,扯着人家,不给她们走。我只是动动嘴皮子,说些她们爱听的话。她们要留下来照顾我,这有什么了。男女之间还不能有点纯友谊噶。”夏随听完惊为天人。投露出佩服的目光“凡子,这波你在大气层。”
三兄弟汇合后,便有说有笑的顺着小路散步去了。
盛夏的傍晚似乎都很悠闲,断断续续的蛙声和农人驱赶黄牛的混声也不失为石中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时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也悠悠回到家休息去了。不似早上出门时那般匆忙,腿上还没有抖干净的泥巴是今天劳动的最佳证明。日落时分,随着阵阵蛙叫蝉鸣的交替,月亮也被唤上了枝头。恰时一阵微风吹过,此起彼伏的虫鸟的鸣声传来,包围了这小小的石中村。
此地远看全是山,一座座紧密相连。山的那边是山,山的这边还是山,大大小小的的山峰环环相扣;近看,则是四周的山峰包围了一个村落。村庄四面环山,交错的小路也只通往山间,地头。若是一场大雨过后,便可见一道彩虹从北部山头越过村庄搭在南部山头。也不知何时,村间便流传下来一首童谣:“石中山里石中村,石中村人靠地活。龙王伯伯知我苦,下完大雨建彩桥。”
石中村存在的时间太久了,早不知起源何处,只知在建国以前村子是不通外界的,村里人与村里人通婚,靠山吃山。便是当年日本侵略,也不曾入侵到这里来。听说当年有一队日军见这里隐蔽,想要在这里搭建一个科研所,研究病毒入侵,但是被我军发现了,把他们消灭在这里,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也是在建国初期才把闭合的石中山撕开了一条口子,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口子。自此,这个闭塞的村落与外界有了一个密切的接点,村子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村子很小,只容纳了几百口人家;村子也很大,是外出人的支柱和牵挂。一代又一代人在这里出生,凋零;从襁褓婴儿啼哭到山中泥土归根。石中村是家。
余夏与你共欣丽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