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圣徒
超小超大

人物志:黛丽安娜·伊芙·勒·芙兰-蒂尔达(下)

尽管在第一天,就有两三成留下来的人死去了。

据“白主教”和幸存者回忆,极夜降临的十天之间,每天都会有成百人在睡梦中死亡——这之中的一部分人的确是死于寒冷,还有一些人死于饥饿,但更多人几乎就是毫无原因地在或是自己占居的房间里死去,或是被发现僵在了大圣堂的角落里。这种情况随着修道院的煤油和干柴储量急剧减少而迅速恶化,黛丽安娜曾回忆说,修道院的圣火熄灭之后,圣堂和周边的房屋迅速被暴雪半埋起来,人们一开始还试图在大雪封锁整个街区之前挖开通路,但后来积雪的速度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人们能够清理的速度,周围所有的房屋和里面的难民都被积雪掩埋了,连很多试图走出圣堂挖开通路的人也没能够活着返回。

最终,在极夜降临的第二十七天,整座圣堂的所有木柴,桌椅,家具,甚至是修士们撤离时遗留下来的经书和祭文纸张都被烧光了,整个米哈契格拉德完全被黑暗所吞噬。整个修道院中一片漆黑,没有一丝光亮,乃至于黛丽安娜冒险爬上神像,从雕像结冰的大理石手臂上凿下神像的木杖想要拿下来当柴火使用后,她都无法找到一个可用的火种来让这根雕装精美的橡木棒燃烧起来。

当时的幸存者大多表示,在那几个小时之间,随着寒冷和结霜在修道院中蔓延,圣堂之中聚集的老弱病残彻底陷入绝望;黛丽安娜一开始还在四处奔走,使用简单的神圣魔法为人群恢复生命力,但是即便是她的法力和体力也很快到达了极限,几近晕厥的少女拄着法杖,半跪在地上,用最后的一丝体力向众神祈祷温暖和拯救。四周不断有人死去,还没有死的人也都在刺骨的严寒之中战栗着,暴雪压塌了修道院一侧的花窗玻璃墙,狂风一股脑地涌入,夹带着外面被掀起的房顶和街上的杂物,在大圣堂里瞬间造成了大片死伤,而接续而来的如同夹带着钢针刀锋的凌厉寒风则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尽管对这件事的描述中,“白主教”本人的叙述和当时幸存的难民的叙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在提起此事时明显更为平静和淡然,但当时目睹了此事的民众则一致认为当时发生的事情几乎堪称神迹——但无论如何,能够被确定的是,在那个最为黑暗和绝望的时刻,黛丽安娜的祈祷得到了回应,她从神像的手臂上凿下来的橡木法杖上蹿起了蓝白的火焰,耀眼炽热的火光刹那之间溢满了整座圣堂。

光明和温暖带来的欣喜在民众意识到黛丽安娜手持已经爆燃结晶了的法杖却毫发无伤之后蒸发成了一场真正的膜拜,黛丽安娜甚至在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就被当时幸存下来的三千多人集体奉为了圣女,成为了教廷历史上第一个被信徒而非教宗任命祝圣的教座主教。

这件事情在后来被上达至教廷之时,于圣城内部掀起了一场几乎将整个教团一分为二的大论战,支持为黛丽安娜祝圣的一派(例如第四枢机卿,血族红衣主教艾斯缇·阿赫娜尔·德·兰诺)认为,既然神已经认可,凡间就理应秉受神意;但反对的一派(例如教廷圣城的大检察官赫恩·雷鸣)则坚持称,对一个连光明之神的九章经典都没能熟读的人加冕成为主教完全等同于对光明之神本尊的亵渎。两方各据道理,彼此争执不休,到最后甚至发展成了第六纪元末期最大的神学论战——但,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冬季极夜漫漫,夏季则被暴雪和乌云笼罩,雪原和冻土则将整座荒芜的米哈契格拉德如黛丽安娜的故乡一般与外界彻底隔绝开来;第一批救援队(而后来这支所谓的“救援队”被证实其实只是一支前往米哈契格拉德废墟寻找可能被遗留下来的宝物的探险队)到来之前,在这样一座堪比冰封地狱一般的死城之中,黛丽安娜带领着三千多名幸存的米哈契格拉德居民依靠着极其有限的资源生存了整整一千零四十九天。

三年期间,黛丽安娜手持着已经完全蓝晶化了的法杖,用神圣的光辉照亮了整个修道院。尽管石墙之外仍然寒风刺骨,霜雪连天,但修道院之中却在她的神迹之下重现了生机,甚至于在本来已经被彻底封冻的庭院之中竟然长出了杂草和野花。后来成为了一名牧师的学者称,在这几近三年的时间里,尽管没有任何一本教派经典留存下来,黛丽安娜也鲜能背诵任何一段经文的篇章,但他和其他人都从未像那时一般地与光明亲近,从未如此真切地体会到光明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一事实。在黛丽安娜——这一个严格意义上说甚至不能算作是教徒的温婉少女的感染之下,原本宗教信仰观念薄弱的亚丁北部地区成为了阿贝拉战争之前信仰光明之神居民占比最高的人类聚居区——这个比例甚至高过了圣殿骑士团第五圣骑士乔治·威廉·海恩杜姆所统治的“光明之邦”布列塔尼亚——这恐怕是光明圣教会在五万多年的历史之中出现过的最为令人理解,又最令人不解的事情之一了。

如前所述,被“救援队”从北境带回的难民们到达雅布洛诺夫堡后不久,黛丽安娜和她的事迹就被传回了教廷,并在后者引起了一场经学家们之间的激烈的神学争辩。为了止息这场由一个——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几乎是非教徒的少女引发的,险要撕裂整个教廷的教义大争论,教宗本人敕令当时的全部四位红衣枢机主教前往亚丁探访这件事情的当事人——黛丽安娜和她的难民们以弄清事情的全貌并给予判断和建议。

这四位枢机卿之中,自然地,就包括了当时的第三枢机卿,象牙塔七贤哲之一的加兹拉玛·雷神的姐姐,巨人光明祭司莫德拉姆·雷神。

四位红衣主教与黛丽安娜之间的对话是在雅布洛诺夫堡当地的一个小礼拜堂进行的,整个谈话的过程并没有持续多久就结束了——诚然,这里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每一位枢机主教都非常繁忙,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一件事情上;但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据红衣大主教月神之子本人亲口所说——则是:“事实明显,无论是这位姐妹还是她手里的法杖都堪称是完完全全的神迹;再考虑到她的影响力,即便没有教徒提前为她祝圣,教会也应为她祝圣。”

这样,在被困白雪茫茫的废墟之中将近三年之后,已经成长为一位婷婷秀丽的十五岁少女的黛丽安娜被授冕为主教,圣号为“圣伊芙”,主教教座(非常讽刺地)位于已经被暴雪毁灭的米哈契格拉德修道院,依照着她手杖上闪耀的极光般的光芒,被称为“极光圣座”[1]。

一年之后,第三枢机卿莫德拉姆·雷神蒙神恩召升格为天使,就行之前亲自致信教宗,希望教宗将圣伊芙祝圣为新一代的红衣主教——抛开当时的又一场教廷风波不谈,教宗在最后的确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将黛丽安娜授冕祝圣为红衣主教圣号为“冰川的圣女圣伊芙”,使其成为了当代的人类不朽者中最为年轻的一位。

至于教宗当时的决议是否合理,即便到了第七季元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这些争议的声音就更大许多了。

第一条,也是最为广泛地受到质疑的是,即便不论第一枢机卿至高者,枢机卿中其余的第二和第四枢机主教即便在受冕祝圣之前也都是著名的神学家和经学者;而黛丽安娜——从另一边而言——甚至无法背出完整的祈祷文来。在雅布洛诺夫堡居住的一年多里,身为一名主教的她从未为教徒们讲过一次经义也没有参与过一次布道;除了四处闲逛或者坐在哪里发呆之外,黛丽安娜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走访周边的病人和穷人,并为他们治疗和送去慰问上了。

另一个更加扩大了世人——尤其是悬浮在布列塔尼亚王城伦斯戴尔港中的教廷圣城萨洛米雅大圣堂中的圣徒们的反对声音的理由是:黛丽安娜对光明之神和它的日月子女神们心中的敬畏到底有多少,这件事情确确实实是谁也说不清。在米哈契格拉德的时候,就正是黛丽安娜亲手从神像的手上凿下来了原本镶嵌得死死的橡木法杖的——对于绝大多数的信徒而言,哪怕是为了拯救自己和剩下几千条生命,这也决然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乃至于即便在当时并不是光明之神的信徒的难民们,也都不敢对神像犯下不敬;就算是在已经被授冕为主教后,黛丽安娜仍然被多次听到发出过“有需要的时候光明之神还是靠得住的……他算是我的救命恩人吧?”和“不管是光明之神的七章经[2]里还是还是那些解读经典的书里……看上去都是在胡扯一样啊……”这样的言论。面对着这些发言,即便是救过她的性命,保全了她的双腿的圣殿骑士团圣骑士卡卡洛夫,和一向对她温和有加的第一枢机卿至高者本人都表示十分地无奈和失望。

然而,当身披着一件白熊皮斗篷(就是她从市场上用红果子“换”回来的那件),身着红白修女服的黛丽安娜抵达萨洛米雅大圣堂时,所有的这些争论都(至少是暂时地)停止了。

回忆为“白主教”授冕祝圣那一日的场景时,第四枢机卿,红衣主教艾斯缇·阿赫娜尔·德·兰诺是这样说的:“一开始,来参加典礼的人群还都在几几成群地窃窃私语,圣伊芙并非神职家庭出身,也并不算是一个正统的主教,很多人都很在意这个问题。但是他们在看到她从翼骐拉着的马车上下来的一瞬间就全都安静下来了。无可否认呐,无可否认呐,黛丽安娜确实美得像是从冰川里凿出来的圣像一样——其实就算是她当天的穿着就已经足够让圣城的那些人拿出来批判了呐,毕竟她的主教裙和礼袍都只到小腿,脚上又只穿了一双浅鞋,从脚背到小腿——在她跪下受冕的时候,甚至还有一部分大腿都露出来了,这种着装在这样的场合下是肯定要被外面的人批评的——但是他们都没有,黛丽安娜确实是太美了。”

如此,无比意外地,黛丽安娜的祝圣仪式中既没有出现反对,又没有出现辩驳,甚至连一声抱怨都没有——据历史记载,无论是第二枢机卿还是第四枢机卿,甚至于是当代教宗本人在祝圣仪式上都被人质疑或者为难过,而黛丽安娜的整个祝圣仪式都十分地安静与平和,就算是在询问质疑的时候,都没有任何人有过任何反应——但这既不是因为神力,也不是因为教义,只是因为“白主教”黛丽安娜本人实在是太漂亮了。

“在这一点上,小黛丽真的与其他的枢机卿都太不一样了。”在谈到这些事情的时候,圣殿骑士团第二圣骑士玛莫拉·野火如是评价道。

在成为枢机卿后,除了有教宗或者其他三名红衣主教的特殊敕召,既对宗教经典不感兴趣,又对宗教政治一窍不通的黛丽安娜很少留在圣城萨洛米雅大圣堂。

在第六纪元末期,魔族的活动日益频繁,各个种族之间战乱不断,旧日的灾难造成的损失还没有完全得以修复,新的自然灾害又频发不穷。黛丽安娜和她手下的牧师们大多数时间中都辗转奔走于各地,为受灾或是战乱中的平民们带去光明,医药和希望。尽管或许是当代四名枢机卿中最为不善言辞的一位,黛丽安娜的纯真和诚恳总是能够比牧师们的宣教和祷告更加有力且深入地影响到信徒们。无论走到哪里,这位被民间称为“千夜之光”的传奇主教都真的如她的称号一般照亮了那里黑暗,并用光明和温暖守护着无辜的人。

在休息的时候,黛丽安娜往往会回已成废墟了的米哈契格拉德之中,修道院的石墙里,在自己的力量之下永沐春光的花园去。她也曾经多次和人表示过,相比炎热,暴晒的萨洛米雅大圣堂中金光璀璨的教堂,她还是更喜欢气候凉爽(当然,或许只有她本人会认为这个已成极北之地的气候仅仅算是“凉爽”)的,自己的大理石教座。也因为如此,在佣兵和魔法师们的护送之下,每年也有成百上千的信徒从雅布洛诺夫行省出发,前往米哈契格拉德废墟朝圣,这使得在米哈契格拉德修道院周围又出现了几个由魔法结界保护的小型临时居住点供那些前来瞻仰或者服侍“白主教”的信徒们居住,让这座已经荒废了的城市或多或少地恢复了一些生机。

另一个关于黛丽安娜的,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是:在当代所有使用神器长法杖的施法者之中,唯有黛丽安娜的法杖是由她本人而成,由她本人而用,并且以她本人的称号而命名的(黛丽安娜的长杖“拉多维茨·千夜之光”中的前半部分是亚丁语中“冰川”的音译,而后半部分则是信徒们对黛丽安娜事迹的赞美);此外,除了黛丽安娜之外,萨尔拉多世界中仍然在世的人里只有圣殿骑士团的第一圣骑士,大工匠米高维奇成功地制造出过神器级别的武器,而戈德里夫·米高维奇——由他的头衔可知——是一位在象牙塔黑市中被评为S级工匠的传奇工匠,黛丽安娜则是一个连铁匠锤都不会用的牧师,这更让教廷和民间多了不少关于这位“第六纪元最美丽的枢机卿”的谈资。

第七纪元元年,中部大陆北方魔族入侵期间,没有一支魔族部队靠近过米哈契格拉德废墟和它周围的冰川地带。尽管“白主教”本人对于参与战争没有任何兴趣,但无论她身在自己的教座也好,动身前往世界的其他角落救助苦难中的民众也好,极光圣座都是北境当中的一个魔族唯恐避之不及的要塞,这座“要塞”保护了几乎整个亚丁东北部的平原和山地,并且成为了中部大陆恶魔侧翼最大的威胁。

虽然黛丽安娜对此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就是了。

====================================

[1] 但更为讽刺的是,那些当时认为黛丽安娜试图独自占据修道院主教座的人中,此时并无一人站出来表示“黛丽安娜真的成功地独占了修道院的主教教座”。

[2] 本应是《光明之神的九章经》


沉默的圣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魔帝的世界征服旅途为何如此简单 连载中
魔帝的世界征服旅途为何如此简单
打太极的萌喵仙
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魔王,我想要征服世界。可我为啥在泡妞?这岂不是不务正业吗?不,这是正经事。因为只要征服世界上所有的女性,世界自然就是我的了!Q群:460951922
37.7万字6年前
供奉 连载中
供奉
葡萄干好吃
凌小冷的辛福生活就是吃好,玩好,睡好。至于其他的麻烦事,呃……“我就是个混日子的衰小孩,你们却逼我当女神?”
39.1万字6年前
洛璃的不算日常的日常 连载中
洛璃的不算日常的日常
小吉小吉2333
最好的简介,是没有简介
2.2万字5年前
夜空星月照天明 连载中
夜空星月照天明
Akatsuki✿❀
我说这书名是我乱打的你们信吗?
0.9万字5年前
银龙的国 连载中
银龙的国
Feli01
学园就像培育娇美花朵的温室,女学生们自由生长的乐园,白色的樱花,水面上的殿堂,月光下的舞会,她,她们,相视而笑。帝国,蠢蠢欲动的蛮族,作恶多端的海盗,贪财好色的佣兵,刺杀,阴谋,黑暗,鲜血,妖魔,丝毫不加掩饰显现人们面前。无人能够独善其身的..
0.6万字5年前
少女灭世神的执剑者 连载中
少女灭世神的执剑者
校园里的核弹发射井
无知少年打开封印,却遭遇无解诅咒。毁天灭地少女邪神,竟沦为人类附庸。……“为什么我非得被你附体不可啊!?”沃夜西已然绝望。“诶,那个……咱也是有苦衷的啊。”优尼薇尔扶额叹气。……少年明白,要解绑一位灭世神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
8.7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