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伯特兰·罗素

前言

笔者读阅的是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简史》,由陕师大出版社的赵敦华出版的版本。整本书读完花了一个多月。阅读感受是,满心期待地开场,满怀疑虑地结束。哲学还未完成。消化和整理的过程,像当初读《文学回忆录》上部的感受一样,好像看到了一种叫不出名的葡萄,又不能说葡萄是酸的。也开始怀疑,我为什么要去关注这些,世界之大,为什么不做点其他有趣的事?

最精华的思想源头都在轴心时代了。据统计,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人口只有几十万。于是对比当今一个国家的人数,产生了一个怀疑,是不是随着人口递增,人的“智性”也像钻石一样被切割而分散了,人类的智慧因为零碎的分散而使人类整体显得愚笨而无知。这或许也是神话里象征智慧力量的水晶石或明珠由小合大的设想背后的缘由?像七个葫芦娃变成一个葫芦娃这样?(纯脑洞了)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有木心带路,在阅读过程里找到了多处木心留下的线索,跟着他的脚步探寻到一些“秘密”,有小孩在寻宝活动里找到糖果的欣喜。另外我又警惕起来。对于以前大张旗鼓地表白木心,只有低头害臊的份。以后要偷偷地喜欢。

笔记有些长,也是为了一种记录吧。希望与诸友共同讨论。

肉身在,不停止思考。

正 文

柏拉图之前

1、希腊人的倾向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热情的、宗教的、神秘的;另一种是理智的、科学的、欢快的。希罗多德与亚里士多德是后一种倾向的代表人物。

2、雅典的人口在最多的时候(公元前430年)不过二十三万人,却产生了 如此之多的人才,实属罕见。

3、爱因斯坦认为,距离只存在于事件之间,这种距离是一种综合,既包括时间,又包括空间。

4、德谟克利特是一位唯物主义者,他不相信神学的谎言……宇宙不是谁创立的,宇宙的存在也没有什么目的。

记:木心也说过“宇宙无目的”。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5、 苏格拉底认为,人们的品德离不开知识滋养。而基督教认为品德与知识没有关系,无知的人也可以心灵纯洁。这一区别延续至今。(第11章49页)

6、 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学说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乌托邦,最早的乌托邦;二是理念论,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三是灵魂不死论;四是宇宙起源论;五是他的知识论。(第13章56页)

7、柏拉图认为:“知识来自理智,而非感官。” (第13章56页)

8、 柏拉图继承了俄耳甫斯的神秘主义,他的信仰中有一种无法与人沟通的核心。他认为唯有学习知识才能到达那里。(第13章57页)

9、柏拉图的讨论中有许多词句是巴门尼德式的,其中的宗教元素是毕达哥拉斯式的。(第15章65页)

10、哲学方面,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都是理智与神秘主义的结合。(第15章67页)

11、《裴多篇》中苏格拉底宣扬苦行主义,他认为哲学家不要沉溺于肉体的快乐,应该注重灵魂。这种学说后来被歪曲了,变成了禁欲主义。(第16章72页)

12、苏格拉底说,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不是真实的,身体是获取知识的障碍,真正的知识是通过思想体现的,而不是感官。(第16章73页)

13、苏格拉底还说,心灵摒弃肉体的欢乐,才能发现最好的思想,才能发现真、善、美、正义和事物的本质。(第16章73页)

14、柏拉图认为我们的肉体带有罪恶:一是阻碍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二是欲望的根源,影响我们获取知识。(第16章73页)

15、苏格拉底认为发现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回忆的过程。只有灵魂能得到知识,知识又是潜伏在人身上的,因此灵魂也就是一直存在的。(第16章74页)

亚里士多德

16、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到,灵魂中有理性的和不理性的成分,不理性的成分又分为两类:一类单纯的生物发育,一类是邪恶的欲念。理性的部分便是沉思。……灵魂中的理性部分可以增加,也就是现实中增加德行。(第19章92页)

17、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我们追求善的过程中,从某个角度讲,不理性的部分也会变得理性。(第20章93页)

18、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有高低之分,理智德行最高。基督教则不承认德行有高低之分,为的是让所有世人,包括最底层的人也能拥有德行。(第20章95页)

第欧根尼、伊壁鸠鲁‬

19、“犬儒”一词因第欧根尼而来,传说亚历山大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只求对方别挡住他的阳光。(第26章123页)

20、伊壁鸠鲁(伦理哲学)认为人类恐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宗教宣扬的受罪,二是对死亡的恐惧。于是,他要创立的伦理哲学宣称神对人世间的事情没有管辖权,并且人死后灵魂会一起消失。神对人的干预,以及人死后灵魂不死,这些都阻止了人们对解除痛苦的追求。所以,伊壁鸠鲁要打破这些学说。(第27章130页)

21、伊壁鸠鲁所处的时代苦难极深,以至死亡都会变成一种受欢迎的解脱方式。(第27章132页)

22、第欧根尼·拉尔修说,芝诺认为“普遍规律”像“神”一样渗透在世间万物中。决定万物归宿的是命运,命运跟天意、自然是一个意思。(第28章136页)

记:《文学回忆录》里,木心分析了“普遍规律”与“命运”的关系。他认为“老子是上智,他始终知道,规律背后,有命运在冷笑。事物的细节是规律性的,事物的整体是命运性的。”由此看来,“命运”是高于“规律”的。

罗马帝国‬

23、罗马帝国对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罗马帝国对希腊思想的影响;二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思想对罗马的影响;三是罗马帝国统治下的长久和平局面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影响,以及造成了文化的单一性;四是希腊化思想由回教徒传至西欧。(第29章143页)

普罗提诺‬

24、普罗提诺的形而上学是一种三位一体论,三位中最高的是太一,其次是精神,最后是灵魂。(第30章152页)

25、太一是非常模糊的一种概念。太一被称为“神”,也被称为“善”;太一无法描述,它是一种存在;它不是“全”,它超越“全”;神体现于万物,太一不通过任何物体现;它不寄托于某处,但是又无处不在;太一是无法定义的,因此沉默中拥有更多的真理。(第30章153页)

记:类似于东方的“道”。

26、普罗提诺提到的精神,是nous(心智)这个词。Nous体现了数学 、观念,以及感官世界触摸不到的那种神秘成分。……nous是太一的影子,是太一的体现。……当我们认清nous的时候,我们便能看清自己身上的“神圣心灵“。我们会认识到是它创造了“有”,但它同时又不是“有”,它要比“有”更完美。它高于感情,高于理智,高于心灵,它是潜伏在身上的力量的源泉,但与这股力量不是一回事。(第30章153页)

27、灵魂是三位一体中最靠下的一位。是灵魂创造了世界万物,包括日月。灵魂有两种,一种是相对于nous的,一种是相对于外界事物的。(第30章153页)

记:这个“灵魂”可看成“心灵”。普罗提诺的三位一体将原有的“灵魂”一说丰富了梯度和层次,似乎他是靠“直觉”说出来的。

28、普罗提诺认为,人的一生只是灵魂很小的一个时间段。(第30章155页)

记:如果人的一生真有时间段特征,那很可能,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限世界,在时间段的终点,会有类似于“灵魂”的东西回到那个“无限”的像高维的“球”一样的世界去。。。

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29、笛卡尔认为,“作思维”的东西具有怀疑、假设、肯定、否定、意识、想象和感觉的特征。即使在睡着时,精神也在“作思维”,因为思维是精神的本质。(第三部分 第9章295页)

30、 斯宾诺莎最主要的著作《伦理学》,从形而上学谈起,然后又转而探讨各种炽情和意志的心理学,最后才探讨以形而上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伦理观。探讨伦理观的部分是全书中最富有价值的地方。(第10章298页)

31、斯宾诺莎认为,使精神得到控制情感的力量的方法是理解所有的事物。以理智对神表示敬爱是思想和情感合二为一后才产生的结果。这种结果其实也是真实思想把握真理的快感。……智慧指的就是这种(敬)爱。(第10章300页)

32、斯宾诺莎:一切福祉并不是对道德的补偿,而是因以理智对神表达敬爱而产生的,是道德本身。也就是说,我们享有福祉并不是因为控制了性欲,而是因为享有福祉才控制了欲望。(第10章301页)

33、莱布尼茨的论证共有本体论、宇宙论、永恒真理说和前定和谐说四项。本体论论证的依据是存在与本质的区别,任何人或事物既是存在的,同时又具有某些构成本质的性质。(第11章306页)

34、莱布尼茨认为,至少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原因的,这就是神。所有的个别事物是偶然发生的,可能它本来不存在,整个宇宙也可能是这样。(第11章306页)

罗素观点

35、(罗素)我们不可能知道别人或物质的存在,即使他们确实存在,也不只是我们心里的观念。这么说来,我们在认识论上必定被关在了自身之内,与外界没有接触。(第13章 317页)

36、(罗素)到现在为止,对于创造一种既可信又能解释圆满的哲学这个事业,还没有人声称取得了成功。(第13章 318页)

康德、黑格尔‬

37、康德认为,我们不能认识物自体,因为它是感觉的原因,而且它不是实体,不在空间或时间进而,也不能用“范畴”这样的一般概念来描述。空间和时间是我们知觉的器官的一部分, 是主观性的。(第20章365页)

记:康德的二律背反是木心很相信的一个理论。

38、康德还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第20章365页)

39、黑格尔认为,有限事物在表面上的自立性是一个幻觉。除了全部整体之外,任何东西都不是完全实在的。(第22章376页)

40、在黑格尔看来,最终是没有时间性的,所谓的时间无非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是因为我们没能力看到“全部”而产生的,但时间在进程上却与纯粹的逻辑辩证法有很密切的关系。全部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在不同范畴的进程中(从中国的“纯有”到“绝对理念”)实现的。(第22章378页)

拜伦‬

41、(关于拜伦)既然贵族叛逆者不愁吃穿,那么他们的叛逆必定有其他的原因。在这些原因里,潜在根源也许是他们对权力的欲望,但在有意识的思想里,可能也有对政治现状的非难。(第23章 384页)

42、为了迎合人们对拜伦简单化的希望,他们删掉了他身上本身具有的很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无边无尽的绝望、对轻蔑的故作姿态等等。((第23章 387页)

记: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对拜伦是大加褒奖的。读到拜伦的叛逆和“浪漫主义”本质后,似乎理解了木心从小相比家姐,所走的不同寻常的路。他也是一个骨子里浪漫的“拜伦”吧。我似乎看到了木心的精神源头依然是贵族式的,从古希腊的思想家、诗人到他提过的拜伦、尼采,他的喜爱是有明显的身份特征的。

尼采

43、尼采被罗素称为文艺性哲学家。……他讨厌《新约》而不讨厌《旧约》,还愿意用词句赞美《旧约》。(第25章393页)

记:木心奉尼采为他的精神食粮之一。尼采的文艺性和浪漫是他喜爱的最大理由。我似乎理解了他为什么看黑格尔的《小逻辑》有些看到不耐烦想丢弃的原因了。(这一条是我脑补的)

罗素观点

44、(罗素)我们的伦理观应该是贵族式的,还是应该在伦理观上等同看待所有人?(第25章396页)

记:这也是木心的贵族式精神源头和佛讲的“慈悲”之间的区别吧。木心、尼采对现实是绝望的,是要去超越的。

柏格森‬

45、(柏格森)生命或精神的根本特征是时间。不过,这个时间不是数学时间,而是外在瞬间的均匀集合体。空间的一个形式可以表现为数学时间,相应地,对于生命重要之至的时间是对它的延伸。(《时间与自由意志》)(第28章410页)

46、柏格森认为,记忆的过程不是物质发散的过程,应该是,物质的过程是记忆发散的过程。在纯粹记忆的另一端,柏格森放入了纯粹知觉。柏格森对待纯粹知觉的立场是超实在论的。(第28章410页)

47、柏格森认为,过去和现在并不都是外在的,而是融合在了意识的整体之中。柏格森还认为,行动构成了存在,数学时间只是一个容器,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因此它什么都不是。(第28章410页)

记:柏格森的宇宙观非常富有诗意,他善于使用类推和比喻。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对近现代的思想家笔墨不多,对柏格森却异常喜爱,花了非常多的篇幅具体陈述柏格森的观点。木心的“宇宙是记忆性的构成”这个观点,毫无疑问灵感来自柏格森。

后记:

这份整理仍然有些偏私人化,着重在“存在”与“本质”的问题上的记录,对于伦理方面记录较少。所以近代哲学部分的洛克、贝克莱、卢梭和马克思等都未提到。个人认为哲学相对于工具实用的观念,大材小用了。唯物论或者经验主义暂且搁置不看了。

另外,当然还有很多有趣的事!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外星少女在民国 连载中
外星少女在民国
忆轩孤梦
[这一本我更新的非常慢,原因是在于想完结其他本,然后再更新这个。先看其他的哦]【一本男女都可以看的小说】她是银河深处的紫幽星少女,身怀魔力。......
4.5万字3个月前
星灵幻影 连载中
星灵幻影
晨曦_51327356096082374
一个女孩的神奇之旅
0.7万字2个月前
风吹过十八 连载中
风吹过十八
把作业装进篮子
嫦安…长安,预想平平度过时光,可奈何跌跌撞撞
0.7万字2个月前
某天成为公主维塔 连载中
某天成为公主维塔
和煦的微风
希娅的双胞胎妹妹,一个普通的现代大学生,被错位的命运裹挟着穿越成一个原著中不该存在人物。(小学生文笔)(之前写过一个类似的,之后写不下去就弃......
5.4万字2周前
不是向阳花 连载中
不是向阳花
听音不见仙
女主:薛茗
0.7万字2周前
碎梦之白鲸神明 连载中
碎梦之白鲸神明
白页茉
天空中的鲸鱼……在海里泡着的云朵……
2.3万字4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