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
超小超大

哲学(十二)

【布拉西耶】概念与对象与宝石

原标题:CONCEPTS, OBJECTS, GEMS

作者:Ray Brassier

来源:Theory After 'Theory'

1. 这个问题,“什么是真实的?”,站在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十字路口。更准确地说,它标志着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结合点,并盖上了概念表征的印记。

2. 形而上学被理解为是对有什么(what there is)的考察,而认识论则被理解为对我们如何知道有什么(know what there is)的探究。这种认识与存在的交叉是通过一种概念理论来阐明的,该理论解释了思想如何获得对存在的牵引力。

3. 跟随批判的禁令,思想和存在的表达必然是概念性的,该禁令排除了任何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预定和谐学说的可依赖资源。思想不被保证通往存在;存在不是内在地可思的。通过概念没有可认知的进入真实的入口。然而,真实本身并不与我们认识它的概念相混淆。哲学的根本问题是理解如何调和这两种主张。

4. 我们通过一种从一个并非被设计为可理解、也不是一开始就被赋予意义的世界中提取可理解的指数的概念机制来了解现实的结构。意义是概念的函数,概念涉及表征——尽管这并不是说概念表征可以用词-世界的映射来解释。任务落在了概念理性要构筑从思想到存在的解释性桥梁。

5. 因此,对存在的结构的形而上学探索只能与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论研究串联进行。因为我们无法理解什么是真实的(what is real),除非我们理解“什么”意味着什么(what "what" means);如果不理解什么是“意味着”(what "means" is),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什么”意味着什么(what "what" means);但如果不理解“是”意味着什么(what "is" means),我们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什么是“意味着”(what "means" is)。

6.海德格尔知道的就这么多。然而,与海德格尔不同的是,我们不会从我们对事物如何被表述的前本体论理解的必要循环中召唤出本体论解释的良性循环。对存在的形而上学研究不能被塌陷为对研究者的存在的解释学解释以及后者理解事物存在的不同方式。虽然形而上学研究不能脱离对意义是什么的探究(what meaning is),但后者的要点是实现意义领域的形而上学限制,避免意义与存在之间的现象学模棱两可。

7. 如果我们要避免把对存在的研究塌陷到对意义的解释中,我们就必须正确理解独立于我们对它的存在的构思、理解或解释的事物是什么。但这只有当我们牢牢掌握我们构思、理解和解释事物的能力的范围和限制以及根源时才能实现。

8. 形而上学的必要并不在于更清楚地理解我们所说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或者存在对我们意味着什么(作为我们由于我们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而碰巧成为的实体),而是要打破存在的意义仍然与我们作为意义探究者的存在相关联的循环,进入到什么是真实的(what is real)的正确理论理解中,无论我们对它所谓的前本体论的理解如何——但请注意,不考虑我们构思它的方式如何。这种对形而上学研究的非解释学理解对后者施加了认识论上的限制,需要一种解释智能生物如何通过概念获得对现实的可认知的访问的解释。

9. 意义既不能被援引为现实的原始组成部分(如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也不能被援引为进入世界的原始条件(如海德格尔的诠释学本体论):它必须被认识为是一种通过无意义但易于处理的机制在次个人(神经计算)和超个人(社会文化)层面上运作的有条件的现象。这是自然主义的必要条件。但重要的是要区分作为形而上学学说的自然主义,它涉及当前科学所假设的实体和过程的本体论实质(hypostasis),和作为一种认识论约束的自然主义,它规定对概念、表征和意义的解释要避免援引原则上当前或未来科学无法做出任何可能解释的实体或过程。我们应该拥抱后者。方法论自然主义简单地规定,只有当解释性购买中的伴随的收益能够在更基本的形而上学层面上安全地释放时(在这个层面上,语言表征的功能和起源可以得到解释,而无需诉诸先验的空中楼阁,例如意识的原始感知行为、世界-中-存在或生活世界【Lebenswelt】),意义(即概念性理解)才可以被用作认识论的解释。批判性地承认现实既不是天生有意义的,也不是天生可理解的,牵涉到语言意义和概念理解的能力被视为世界内部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智能生物获得访问现实的结构的许可,该结构的秩序并不依赖于他们要通过它才能知道它的概念资源。

10. 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交界以两条线索的交汇为标志:认识论线索将智慧(sapience)与感知(sentience)分开,形而上学线索将概念的现实与对象的现实区分开来。康德教导我们辨别第一根线索。但他的相关主义(correlationism)继承者随后以牺牲形而上学线索为代价来强调其重要性。随着自在性(in-itself)的清算,后者的隐匿标志着相关主义从认识论的清醒滑向本体论的失禁。现在的挑战是坚持形而上学的线索,同时学习如何将其重新连接到认识论的线索。因为,正如没有形而上学的认识论是空洞的一样,没有认识论的形而上学也是盲目的。

11. 康德强调了认知(被理解为将某物把握为某物、将对象分类到概念之下)与感知(躯体刺激的记录注册)之间的区别。概念是可回答真与假、正确与不正确的规范性标准的,这些标准是从反应性的配置(dispositions)发展而来的,但不能被坍缩成一种反应性的配置,通过这种配置,世界的一个部分——无论是鹦鹉还是恒温器——从世界的另一部分传导信息——声波或分子动能。知识不仅仅是信息:认识就是完全地(simpliciter)支持(endorse)一种可以回答真理规范的主张,无论结果如何。相比之下,信息的传输和转换不需要支持(endorsement);相对于某些结果而言,它可能是充分的或不充分的,但决不会是“真”或“假”。前者的认识论独特性是后者形而上学普在性(ubiquity)的反面。

12. 批判剔除了对象的内脏,使其失去实质内容,并使形而上学无足轻重。它使天平向概念倾斜,通过剥夺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平衡力,为概念唯心主义铺平道路。概念唯心主义强调认识的规范效价(valence),代价是忽视自在的形而上学自主性。正是在威尔弗里德·塞拉斯(Wilfrid Sellars)的著作中,批判的认识论和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之间的微妙平衡得到了恢复。通过在自然之内重新阐述康德的noesis和aisthesis之间的先验差异,塞拉斯发展了对概念的规范结构的推论主义的解释,这使他能够追求一种不受经验主义认识论结构限制的科学现实主义。在这样做时,塞拉斯预兆了在后康德理性主义和后达尔文自然主义之间的一个新的联盟。他的自然主义理性主义清除了笛卡尔教条主义的残余,这些残余容易被渴望谴责“纯粹”理性迷信的非理性主义者抓住。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偏见阻碍了理性与打赢复活赛的非理性主义地狱三头犬之间的斗争——现象学的、活力论的、泛心理学的——塞拉斯对概念理性的规范性限制的解释许可了科学实在论,它需要而不是避免对非理性主义所推崇的民间形而上学范畴进行批判性修正。

13. 最终,理性本身要求我们放弃理性的超自然(即形而上学)概念。消除式唯物主义(eliminative materialism)以实用主义为基础,消除了智慧和知觉之间的区别,削弱了为消除提供认知上的基本原理的规范性约束。真理规范不仅提供了对抗规范性的超自然概念的最顽固的堡垒,而且为消除民间形而上学提供了基本原理。

14. 除非理性本身实现理性的去神秘化,否则非理性主义就会披上怀疑主义的外衣,谴责理性是一种信仰,从而取得胜利。结果是后现代的情景,其中理性主义者必须透过表象看现实来解释现象被诊断为隐含的神学形而上学还原论的症状。后现代的“非还原论”放弃了认识本体的形而上学禁令,它放弃了表象与现实之间的认识论区别,以便更好地挽救从日落到圣诞老人的每一个表象的现实性。

15.非还原论是一种相关主义:一种哲学命题(philosopheme ),根据这种哲学命题,人类与非人类、社会与自然、心灵与世界只能被理解为基本关系中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两极。相关主义者习惯于忽视形而上学家和认识论者所关注的传统问题——诸如“X是什么?(What is X)”之类的问题。和“我们怎么知道X?(How do we know X)” - 作为错误的问题,源于一种不幸的倾向,即抽象(动词)相关性的一个或另一个极点,并将其与它的相关分开来考虑(“形而上学总是片面的、孤立地看待事物”)。对于相关论者来说,由于不可能将主观与客观、人类与非人类区分开来,因此,独立于我们与它的关系而询问任何事物本身是什么是没有意义的。出于同样的原因,一旦知识被简化为技术操作,就不可能也不值得试图独立于总是涉及科学认知的社会实践的联系来理解科学认知。因此,相关主义制裁所有认可实践“知识”(‘know-how’)高于理论“知道”( ‘knowing-that’)的重要性的实用主义工具主义变体。智慧只是变成了另一种感知——而且也绝不是一种特权类型。

16.相关性至上的主张是后现代消解认识论-形而上学纽带以及与之相伴的两个基本区别的条件:智慧-感知区别和概念-对象区别。在消除前者的过程中,相关主义通过将知识还原为歧视(discrimination)来消除认识论。在消除后者的过程中,相关主义同时将事物还原为概念,并将概念还原为事物。每一项还原都会促进另一方还原:智慧和知觉之间认识论差异的消除使得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差异更容易瓦解;概念与对象之间形而上学差异的消除使得人们更容易将感知与智慧混为一谈。

17. 拒绝相关主义需要恢复认识论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关键纽带及随之而来的区别:智慧/感知;概念/对象。我们需要知道事物是什么(what things are),以便衡量它们的现象方面和本体方面之间的差距,以及它们的外在属性和内在属性之间的差异。要知道(在强烈的科学意义上)某事物是什么,就要将它概念化。这不是说事物与概念同一。概念同一性和非概念差异之间的差距——我们对对象的概念是什么和对象本身是什么——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不可言喻的中断或不可挽回的相异性的标志;它在概念上可以转换为不属于该概念的身份,即使该概念是属于它的(of it)。佩斯·阿多诺(Pace Adorno【学术论文在人名前加上pace一词表示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认为,同一性的否定性除了伴随着概念未能与其目标相一致之外,还有一种选项:对概念的否定是由对象的非概念性身份决定的,而不是由对象在概念中的缺乏决定的。佩斯·德勒兹(Pace Deleuze)认为,除了将差异肯定为事物本身的非表征概念(理念Idea)之外,还有一种替代方案:对对象中的同一性的肯定(affirmation),作为最终决定其自身概念表征的充分性。概念性和超概念性之间的差异不需要被描述为缺乏或否定,或者转化为存在的积极概念作为理想的差异本身(Ideal difference-in-itself):它可以被预设为在认识或概念的行为中预先给定的。但它是没有假设的预设(presupposed without being posited)。这就是区别于科学表征并支配其对对象的立场的东西。

18.在对象的科学表征中的真实事物与概念上所限定的对象的实质(quiddity)并不相符——后者是概念意味着什么和对象是什么(what the concept means and what the object is);其形而上学的实质(quiddity)或本质(essence)——但科学的立场是这样一种立场,即在对象的现实与其概念上被限定的存在之间存在着内在而又先验的间隙。科学表征的姿态是前者决定后者并迫使其不断修正。科学表征的运作基于这样一种立场:在对象本身内部的某些东西决定了它的物质现实(它所是的事实、它的存在the fact that it is, its existence)和它的存在(被解释为实质quiddity或它是什么what it is)之间的不一致(discrepancy )。科学立场是一种对象的现实决定其概念的意义的立场,并允许衡量现实与概念上限制的方式之间的不一致。这应该被理解为与经典的相关主义模型相反,根据该模型,概念的意义决定了对象的“现实”,被理解为表征与被表征之间的关系。

19. 对象的概念现实与其形而上学现实之间的区别,与客观现实与形式现实之间的学术区别有类似之处。然而,它并不是一种教条主义或前批判的残余;相反,它来自禁止意义先验化的认识论约束。这种批判约束的必然结果是承认意义与存在、概念与对象之间的先验差异。与相关主义者所宣称的相反,这种差异的预设并不是需要批判性的合法化的教条偏见。恰恰相反: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差异始终是概念内部的假设——每一个差异最终都是概念性的——需要论证。因为假设概念和对象之间的差异只能是内在于概念的,就是假设概念配备了它们自身现实和内部结构的不证自明的索引——我们知道概念是什么并且能够可靠地跟踪它们的内部差分化(differentiation)——这一假设似乎许可了这样一种主张,即现实中的每一个差异都是概念上的差异。后者当然为概念唯心主义提供了前提,概念唯心主义被理解为现实是由概念组成的这一主张——正是这种形而上学的主张是后康德相关主义应该放弃的。 然而,缺乏诉诸于一种现象学神话关于原始的、自我构成的意识(被塞拉斯谴责的给定神话myth of the Given的众多变体之一),破坏了关于对象的本质和存在的教条主义的批判性考虑也同样破坏了关于概念的本质和存在的独断论(无论是通过能指、话语实践、有意识的经验等来索引)。因此,不清楚为什么我们对概念结构的访问应该被考虑更不需要批判性的合法性,与我们对对象的结构的访问相比。【11】假设对概念结构的特权访问就是假设理性直观(intellectual intuition)。但这是对概念的本质的自然提出形而上学的主张;这种假设与任何所谓的关于物体本质的形而上学断言一样教条。

20. 因此,即使相关主义宣称其形而上学不可知论,它也不断面临着崩溃为概念唯心主义的威胁。后者首先假设概念中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知识是对象中同一性和差异性知识的前提,然后得出概念和对象之间的每个一阶差异必须包含在二阶概念的差异中,二阶概念差异反过来也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概念地被包含,依此类推,直到绝对概念(Absolute Notion)。但是,除非它可以通过预期概念上的、回溯性地包含过去的每一个差异的绝对来证明其合理性,否则每一个差异都服从于我们当前概念的同一性,这比先验预设概念和对象之间存在超概念差异还要教条。

21。通常,这种唯心主义前提,即每一个差异都必须是概念上的差异,为相关主义者最常提出的反对形而上学(或先验)实在论的论点提供担保。这一论点围绕着一个奇特的谬误,大卫·斯托夫(David Stove)将其命名为“宝石(the Gem)”。 它的经典案例(locus classicus)可以在贝克莱的《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第 23 段中找到,其中贝克莱(Berkeley)挑战了想象一些东西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概念而存在是有可能的(我们会为当前的目的而忽略概念和知觉perception之间的区别,就像贝克莱所做的那样):

但是,你说,对我来说,当然没有什么比想象树更容易了,例如,公园里,或者壁橱里的书,没有人不能察觉perceive到它们。我的回答是,你可以这样,这没有什么困难;但是,我恳求你,这一切不仅仅是在你的头脑中构建某些你称之为书籍和树木的想法,同时忽略构建任何可能感知它们的人的想法吗?但你自己不是一直在感知或想到它们吗?因此,这并没有达到目的。它只表明你有能力在头脑中想象或形成想法:但它并不表明你可以想象你的思想对象可能在没有头脑的情况下存在。为了弄清楚这一点,你有必要想象它们是未经想象或未想到的存在,这是一种明显的抵触。当我们竭尽全力想象外部物体的存在时,我们始终只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想法。但是心灵却没有注意到它自己:它被欺骗了,以为它能够而且确实设想出存在于心灵之外或没有心灵的物体,尽管它们同时被自身所理解或在自身中存在。任何人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里所说的真理和证据,并且没有必要坚持任何其他证据来反对物质实体的存在。 (Berkeley 1988: 61)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我在泰娱哦! 连载中
我在泰娱哦!
Dy蒂伍艾
近年来,我迷上了泰娱,所以有这样的幻想也不为过。
39.8万字2个月前
零星诗月 连载中
零星诗月
鱼泷泷
一些磕CP的产文…单纯想写些自己喜欢的CP,不定期更新。(属性比较乱哈,有双女主,双男主,女攻男受,男攻女受,或者人兽恋……等等,有冒犯到的......
1.3万字2个月前
最后让我在看ta 连载中
最后让我在看ta
南屿崽
我是林川,永远爱着别人31的林川的想问29岁的林川,值得吗?我就是我,谁都替代不了四季的轮回,我们还会在见面的最后在看ta,看的是她还是他记......
10.8万字2个月前
角色们的爱恨情仇 连载中
角色们的爱恨情仇
7996402
第一篇:异世界土著们的沉浸式剧本游戏,剧情演绎期间概率出现ooc环节,系统是攒局人员饰演第二篇:意外身穿异界怎么办?不过还好,这里是平行时空......
24.1万字2周前
漂亮的女人 连载中
漂亮的女人
飞向天宏
某夏天,漂亮的女人与闺蜜去海滩晒太阳,享受着阳光紫外线美身,结果从南方卷起了超强龙卷风……一场意外,成就她们的美梦!
8.0万字2周前
海棠妖修录 连载中
海棠妖修录
馒头跳绳
雨落花间,晶莹落,星光点点,应不凡。一日化人,入局中,身为棋子不解因。人间卧虎又藏龙,人间怎还有那妖魔鬼怪,作乱一方,成了那人间炼狱。(希望......
0.8万字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