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
康德看来经验并非完全是某种外在的东西,尽管经验中的经验性的部分(质料)完全的来源于外部事物,但这些质料被赋予的、凭借它便质料可以为人类所理解的形式却是纯粹的、先天存在于心灵中的。这样的论述思路一方面是解释了知识的经验性来源,即脱离了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我们无法形成对某一对象的认识。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康德试图寻找经验中先天存在于心灵中的形式,论证这些形式是人类得以形成认识的必要条件,并且是这些形式使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具有客观性,进而为知识的可靠性奠基。
康德之前的认识论的总路径是认识要符合对象,即当我们说某一种认识是真理时,无非是指认识完美地符合了认识对象,解释了适用于认识对象的客观规律。康德的看法恰恰相反。我们常常说康德的哲学是“哥白尼式革命”,哥白尼反向思考,跨时代地提出了日心说,康德也是如此,他认为对象应该符合认识,并且这也是认识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根据。所谓对象符合认识,便是强调了人类认识对象的先天形式,没有这些先天形式,我们便无法开展认识活动。
之前我们提到,人类的直观方式是感性直观,尽管感性直观看起来是一种被动式的,通过接受外界的刺激而形成对外界的表象(一切心理的活动,包括感觉、知觉、印象等等),但它将这些杂乱的表象综合成有序的进而能为人辨认的形象的这一能力,又使得感性直观表现出能动性。感性直观被动的一面是指它所包含的经验性的部分,康德称之为感性杂多(康德称之为杂多,是因为直观形成的表象在未经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整理以前是杂乱的)。能动性的一面便是上面提到的形式,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先天存在于心灵中,它负责整理综合感性杂多,使之在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下被清晰的辨认出来。在康德看来,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无非就是时间和空间。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也叫纯直观,其中空间是外直观,时间是内直观。外直观使人类可以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内直观则是人类体验连续存在的事物、事件和心灵内部状态的形式前提。内直观和外直观共同构成了人类认知的先天形式中感性的部分。
时间和空间的两种阐释
康德将对时间和空间的阐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形而上学阐明,即给时间和空间下定义,说明它们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第二部分是先验阐明,即将时间和空间解释为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如何能够奠定数学和自然科学公理的普遍必然性。
康德给空间和时间分别做了四条和五条形而上学阐明,大概可以总结为两句话:时间和空间都不是从外部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概念;时间和空间是作为其他一切外部和内部直观的基础。
首先,时间和空间不是从外部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之前讲过,康德认为经验并不是人类完完全全以被动的方式接受而来的,我们通过感性能力接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表象,起初只是模糊而混乱的感性杂多,只有当感性能力发挥能动性将这些杂多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才能形成可以为人类所辨认的经验。因此,如果说时间和空间是来自外部经验的,那么对于时间和空间经验的获得就要依靠时间和空间本身作为认知的先天形式,这样便会产生矛盾。
其次,时间和空间不能是概念。最基础概念是从一系列对象的共同属性中抽象而来的,各种具体的对象被一个概念所包含,而这些概念进一步提炼形成了更高层次的概念。因此,概念之间总会有上下位的关系,总会有不同层次的种属关系,一个概念总是能细分为更具体的概念。但是时间和空间是以一个整体被给予我们的,它们不能够再被划分为不同的种概念。我们可以说“马”之下有“白马”、“黑马”,但空间或时间之下是什么呢?从属概念到种概念是内涵不断复杂化的过程,但时空与包含在时空关系中的那些事物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扩充或缩减。另外,时间和空间包含了一切,如果硬要说它们是概念,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必定是无限大,因此内涵只能无限缩小。且不说有没有一个概念的外延能包含一切,当概念的内涵趋近于零时,我们还能称之为概念吗?
同时,时间和空间是其他一切外部和内部直观的基础。在这里,康德使用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证明。他说,我们可以设想在一定的空间内没有物体,在一定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外界或心理的活动,却不能设想脱离了空间的物体和不经过时间的活动,以此证明时间和空间是一切内外直观的基础。(胡塞尔指出这种证明欠妥当,他认为心理学上的证据不能够证明逻辑上的真理,心理学证明归根到底是一种经验性的,难以具有必然性。)
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康德说明了时间和空间并不来自于经验,因而否定了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时空观,否认了时空是客观存在的外部客体,因为将时空当作客体通过经验把握必然会遭遇上述的矛盾。时间和空间也不能是概念,因为从一个概念出发不能够分析出超出概念之外的命题,但几何学上的公理却常常例外。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样的命题,我们既不能从点的概念也不能从线的概念中分析出。(可以参考康德对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论述)这样一来,康德便进入了对时间和空间的先验阐明。既然时间和空间不是客观存在的客体,同时它们又是一切直观的基础,那么这是如何发生的呢?毫无疑问,这是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主体在接受客体刺激时,早已先天存在于心灵中的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一切表象的形成都要依赖这个形式。正因为这个先天形式是纯粹的、先天的、不依赖于经验的,所以它便具有普遍必然性。由此,几何学的公理便得到了解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并不是从一个个经验事物中,也不能够通过概念的分析获得,而是人的外直观(空间)受到外部事物刺激时,在人的内心先天地构建起来的几何图式,这种图式不依赖于经验,而仅仅凭借其纯粹和先天的品质获得了普遍必然性。同样的,数学的其他公理和物理学上的运动定律也无非是内直观(时间)和外直观(空间)在人的内心先天地建立起来的。
先验感性论—总结
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经验有着二重性质,一是作为质料的部分,一是组织质料的形式。人类获得经验最直接的方式是感性直观,感性直观中与质料对应的是感性杂多,与形式对应的是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纯直观,即时间和空间。一切的直观都必须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并且时间和空间作为先天形式存在于心灵中,因而对于永远存在于经验世界的人类来说,时间和空间作为一切直观的先天形式便具备了普遍必然性,也就是说时间和空间的形式适用于一切经验,人类的所有认知活动都以这个先天形式为基础。所以,从时间和空间这两种纯直观中推出的数学、物理学公理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真理。由此,时间和空间便具备了经验的客观性和先验的观念性。时间和空间普遍适用于一切经验,因而在经验世界中具有客观性。同时,它们又是作为感性直观的纯粹形式在人的心灵中先天地构建起来的,因为体现出观念性。
至此,康德便完成了为知识奠基的第一步,他称之为先验感性论。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