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范畴篇中,亚里士多德对种属的界定(种包含属)使我们知道定义更详细、具体的属就比种更接近于实体(定义宽泛、抽象则远离)。因此,第一实体作为存在于自身并且唯一能被自身述说的存在(具有直接和唯一对自身的同一性),就是最完整、完善的存在。
(1)其它事物承载在第一实体上并因此承担述说第一实体的职能。因为实体包含其它事物,所以在述说其它事物时,就会涉及到包含它的实体。
• 从积极的方面讲,其它事物是第一实体的延伸和部分对它自身的回归在主体理解上的经过,也就是主体用依照实体而来的残缺的知识理解实体。
• 从消极的方面讲,其它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和语言能力对“已经完成的结果”的肢解和误用,也就是主体不能理解实体从而只是理解主体的认识和语言能力本身。
• 就积极的那一方面而言,我们知道当我们说“从来没有发明什么而是发现什么”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说实体在主体这一侧展开的是它本身具有的东西而不包含主体的增添,因而结果对自身的回归在主体的思维和经验上的经过和结果本身无关,所以过程是什么并不重要。
• 就消极的那一方面而言,主体已然被实体排斥在外,也就是主体理解主体,实体理解实体,两者毫不相关。
• 积极的方面传达了一个东西,即如果说实体存在于自身并完全展开于自身,是与自身同一的唯一存在,因而实体的形式与内容、属性、规定性、特征、性质是完全的与圆满的,那么当我们说某物是发展的,它就不是实体---实体的发展已然穷尽于自身所作为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就是它本身的在场。
• 消极的方面没有传达任何东西。或者说,即是我们是以“实体是圆满的”作为一切“发展着的对实体的主体认识是不存在的”的前提,这个前提也是积极的方面所传达的。因为,在消极的方面的主体对实体的认识不被包含于实体中,包括这个“实体是圆满的”判断。
(2)把上文的消极和积极的方面结合来看(折中地看),如果要求实体在主体这一侧展开的东西不折损实体的本性,那主体只能把实体理解为和实体自身同一的东西。也就是说,实体在主体这一侧展开的是实体本身也只能是实体本身。用语言的方式并确保是“真”的表达的就是“实体是实体对自身的抽象同一”这么一个纯形式作为主体述说的实体。也可以理解为,实体在最严格的语境规则(同一律)下是不可述说成和谓项有联系的命题的。
将(2)的文字展开来说就是:
• 每一个在文中任意位置出现的实体字眼就其根本地只能述说这个实体自身,只能说明实体是它自身或等同于它自身。所以,一切指向这个实体或者和实体有联系的定义、特征、属性,这类只是与实体相关而不是与实体完全同一的东西,是被“实体对它自身的占有”排斥并被表述为虚假的东西。进一步讨论,实体确切只能从“全然等同于自身”这一描述理解,任何对实体的延伸和部分所进行的挪移、拆解、组合并把它们映射为各式各样的命题,都不能实在地指向实体本身。那么,对实体发展的认识就永远不是实然的---因为下述的变动和变化也是实体的延伸和部分,所以不能把实体性质、样态的变动或空间位置的变化理解为实体的发展或展开经过。
• A是A,B是B---就实体等同于它们自身而言,是完全没有区别的。因为它们都只是它们自身,都是“对自身的抽象同一”。因此,在主体这一侧,把实体当做主体理解,当做自我意识的运作和知觉的对象理解的话,实体实在地显现反而是最空洞、最抽象的无内容的纯形式。若是从实体自身出发规定对象与其它对象的区别,从而确立的实体的形式与内容(特征、样态、运动方式、规定性、属性、性质),这在不引入中介或不带有任何主体的增添的情况下是不足以作为实体从背景中分离的根据和“凭证”的。
• 综上所述,在主体这一侧,对有内容的实体的确立不是纯粹客体导向的过程,而纯粹客体导向的实体对主体而言就是纯空洞的形式,就是对它自身的抽象同一。
(3)在这个折中的看法中再换一个思路,我们承认“实体或实体的直接在场”不能为人们的语言和认识能力把握,只是作为一个名称或符号追踪的方向标记着某物的位置。由于这种位置是可以计数的,所以我们可以在把实体视为纯形式的前提下把握可以计数为“多”的实体,可以判断“这一个”或“这多个”完满的实体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对方向和位置的判断依然要结合人对空间的直观,所以即便我们忽略实体为知觉提供的一切表象和第一人称涌现的所有体验这些可能或必然出错的地方,也只是使这个判断转化为一个停留在宏观层面的机械判断。引入前沿科学的视角,哥本哈根诠释、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狄拉克函数,就微观世界种种表现来看,其远远比经典时空观或机械世界观所理解的世界复杂。这样看,符合宏观世界的空间直观也只是一种有限的把握实体样态的认知能力,不足以作为实体实存的根据。再退一步说,借助直观判断某物的在场得到的不是“某物在场的实存”而是“判断本身”,借助时间直观也是这样。如此,主体对实体的认识又倒退回对主体或实体自身的认识了,即对自身的抽象同一的认识。
(4)另外,被我们称之为“现实”的某种存在(以各种方式把实体联结在一起的场域并把“实例的总和”运作为自己本身),只是在象征层面中的人把握到的他与外部世界的想象关系。也就是说,现实只是想象界(思维界)和象征界(符号界)的综合产物。如果说,在主体化的世界里有着相反的认识,即“只是直接接受作为它的存在性的肯定的描述,而无法通过自身的内容建立否定的自我运动的东西,不是现实的存在”。但是,这只是作为“纯粹之否定性”的“主体化的实体”现实着的方面(因什么而现实着)。在“去主体化”的世界现实着的某物却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甚至我们可以说,当我们说某物现实着时,我们是说某物不存在。因为,根据(1)(2)所述,想象和述说(思维界和符号界在个体或主体上的表达)某物是什么从而确立某物的存在和某物自身的存在是毫无关联甚至互相排斥的。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