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对于那些需要绝对真理的人而言,后现代化主义的去中心化,无疑是让这些人痛苦的。而追求绝对真理的思想一定是极具力量感的,这种痛苦必将伴随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在后现代主义的破碎之上建立新的秩序——建设在系统思考之上,强调共识和交流,倡导主观视角对概念的新诠释,一种全新的后-后现代主义文化,必将成为下一文化节点的新潮流。
我大胆断言,在二十一世纪下半叶,将会兴起一个以系统思考为指导,但又强调个人辨识度,积极艺术碰撞的新思潮。主导者多为女性个人或群体,且大有可能是中国女性,这会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百家争鸣。
一、什么是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实质和局限性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反叛和超越,是知识垄断的破除而唤醒思想对权威的挑战。然而,无共识,不交流。在多元杂糅的主观色彩背后,这种直接的对抗,是反社会共识,反交流的。而这种难以定义,难以交流文化趋势,正逐步导向了社会原子化。
后-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
后现代主义击碎了权威的同时也消灭了共识。可以说在此之后任何想要大一统的文化思潮都将被历经一番千夫所指,所以更多的观点是认为哲学已死,艺术已死,历史已然逃脱线性演绎,走向多元局面,也不会再出现一个‘后-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主义做超越。
但我认为,后现代主义触及了社会群体聚合的核心因素,即对共识的破坏从而导致了交流的隔阂。文化和思想的无法交流,社会群体缺乏凝聚力。任何系统都会对状态变化产生阻力以求回到原先的稳定状态,当后现代主义对人之间的交流阉割到达阈值后,必然让那些绝对真理的求索者发挥出变革的力量。
让思想和文化重拾可交流性,这是后-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根本性不同。当然要实现这点,还需要在保证经济基础建设之上的全面思想重构。
后-后现代主义的根本批判
后现代主义并非不想解决交流问题,在关注个体的个性和差异,强调多元的同时,又保证普世性的交流,后现代主义已经在迫使精英艺术向大众文化妥协。但这种妥协,只是让某一大众文化成为新的‘权贵’而已。‘权威’是经济资本衍生的手段,成为‘权贵’的大众文化成为了新的权威,变成了精英艺术另一种‘符号’,屠龙者终成恶龙。
后现代主义不超越资本的框束,没有‘绝对真理’的标准来普及大众,那“大艺术”“小艺术”之间的波动转换,只会是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
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后现代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叛只是精神文化领域的一种‘农民起义’,是具有历史局限的。
后-后现代主义要批判后现代主义天真的“人本主义”。回到真理和标准至上的现代主义思考,不直接去超越资本和权威,转而思考是什么束缚了个性和差异?是根结于思想深处的‘结构和还原’。
后-后现代主义要批判的现代主义的结构和还原。是钉在整个逻辑思想里的结构和还原。不单单是解构的,是进而用系统和整体的视角,对还原主义的根本批判。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定义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以系统思考为主导,强调整体不可分割,而概念可以由任何个体主观界定。
然而对概念界定的同一是交流的先决条件,这要求了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建立在社会共识体系的构建之上。有了共识和标准,个性和差异才有意义。
后-后现代主义思想是从个体视角出发,在个人真善美上的认知重构,形成独立一套的个人视角的哲学观、艺术观和道德观,使得个人的艺术传达极具辨识度,同时群体包容个体思想的表达,包容个体视角的局限性。这种包容得以超越个性的表达,让交流得以回到整体一致性的思考之上,进而促进了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动态发展。
后-后现代主义兴起的必然条件
后-后现代主义是大众文化在多元上的质变。
用系统的思考方式来类比推导,不难看出后-后现代主义将是思想层面的‘封建’走向‘民主’的重大变革。
变革有两大要素,一是社会矛盾积累,而是社会经济积累。
先谈社会矛盾积累。现代社会思想层面上的矛盾积累是否达到需要一个大一统思想模型做主导的时代?矛盾还不够凸显,但伴随着传统人际关系的瓦解,这种矛盾正在积累,而且即将到达高潮。
再者是社会经济积累,落在思想层面呢,是人对文化本质的思考程度。流媒体的发展,极速引燃了大众文化,但这时大众文化的思想积累是浅薄的,烧干这仅存的‘柴火’后,资本再次席卷打压,大众文化将进入一段较长的‘自省’期。温饱和平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自省’会让文化积蓄第二波爆发的力量。
后-后现代主义,将会在社会矛盾积累到达高潮,同时民众对文化的本质思考积累足够之时,由大众文化所演化。
二、后-后现代主义们的特点
那我现在可以有个身份来标榜自己了,让我代入这一身份。更具个性的来阐述这个‘我们’思想的动力和创造力。我大可以做一个沉浸在自我世界的后现代主义者,是什么给予了动力,让我想要突破交流的限制,突破对自身个性和差异的表达?根源还在于系统思考的核心关键点,即整体不可分割。系统想要稳健发展,交流是必然不可能阉割的,所以才要批判‘个体主义’的天真,进而追求同一性的真理,而后才是自我视角得特殊诠释。个性和辨识度是我们的创造力,而交流和发展,才是创造力的源泉。
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
• 宇宙之内可观测系统处处开放。
• 宇宙是决定论的,量子力学无法否定了决定论,它证明的是以人为主体的不可知论。
• 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建立在不可知论之上,这意味着透过哲学无法得到确切得真理。在哲学上的探讨,将从对哲学问题答案的探讨,回到哲学问题本身。
• 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强调哲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建立哲学问题的共识框架,包容个体的主观局限性,鼓励其对框架的问题建立个性化的诠释。
• 后-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哲学共识问题建立之后的哲学私人化。
至于如何建立统一的哲学共识问题?谁来建立?关我屁事。
• 关于我问题式语言的几个重要设置:
1基质 2第一源动力 3初始位置 4混沌度 5意识 6我 7世界...·
以下是我关于系统思考的几个推论:
任何系统的第一目的是存续。
任何子系统第二目的是消解源动力。
存储和移动是消解过程的时空表现。
意识的本质是存储导致系统间信息交互的滞后。
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观
• 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观强调作品必须具备强烈的个人辨识度。这种辨识度通常需要在众多作品中保持同一的艺术理念,这要求了后-后现代主义艺术家必须具备前瞻性的系统思考。
• 后-后现代主义艺术对美的判断标准在于视角的独特性、结构的完整性、思想的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性。
• 后-后现代主义艺术最重要的议题是——“谁”在表达。
• 网络个人IP是后-后现代主义特殊的艺术载体。
• 后-后现代主义不热衷于有时效性的艺术表达。更追求作品的价值的永固。
后-后现代主义的道德观
• 后-后现代主义是去社会道德的,这种去道德的本质是对资本道德利用的反叛。
• 去社会道德要求了后-后现代主义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担当,这部分社会担当构筑了个人的底线与原则。
• 后-后现代主义致力于创造由尊重和包容构建的社会环境。
• 后-后现代主义摒弃传统教育理念,只交流,不教育。
• 大部分后-后现代主义会消泯于个人崇拜和偶像经济。
三、社会无意识的聚焦
序言中提到的女性群体,并非刻意制造男女对立。这出于系统思维的逻辑推导。
从社会系统来看,未来加剧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传统家庭关系的解体,导致传统家庭关系解体的原因在于难以调和的生育矛盾,而生理构造的不同,给予了愈加独立的女性群体更多的选择权。社会系统为了维持稳定状态,必然将目光投注到女性身上,这种社会无意识的聚焦,必然逼迫女性群体向生育妥协,也在聚焦过程中激化女性的思想,诞生更具个人色彩的艺术家。
看到社会无意识对社会问题的聚焦,是还原思考向系统思考的转变。从宏观的视角,还原思考向系统思考的转变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不可知论是人的外延有极限所决定的,不能精确的预测的阻碍,必然让人选择更具经济性的系统观,从对概念的精细化,回退到概念的结构和关联上。有极限事物的发展最终一定导向最经济的发展方案,这是系统发展的必然规律。
后-后现代主义对个人辨识度的强调,在于对当下环境内容同质化的反弹。什么更稳定,什么效率更高,更具经济性,整体就往哪里发展,这是社会凝聚成系统无意识。搞清楚社会无意识的运动趋势,这很容易,这也是系统思考给后-后现代主义们构筑的共识体系。但具体要多久,这就要参杂更多的主观判断了。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