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之外,并非歌舞升平的太平之地。
自舒城平乱后,大胤王朝的局势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北方的边关尚算稳固,然南方数州地界盗匪横行,更有部分前朝余孽煽动民间反叛,扰乱地方秩序。
而距离京城较近的几个城镇,如陵川、怀州、东雍等地,皆传来不安的消息——劫掠、纵火、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有官员被杀,城池失守。
这些动乱,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盗匪问题,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颠覆行动。
这一年,云玖受皇命平定内乱,云锐军终于得以出动,并由卿衣亲自率军,扫荡京畿周边的不安定势力。
陵川城,位于京城东南,原为富庶之地,商贾云集,百姓安居乐业。
但近月来,一股名为「黑巾军」的贼匪盘踞于此,他们自称是为民请命,实则行劫掠之事,甚至还强抢民女,屠戮抗争的百姓,使得陵川城内动荡不安。
当卿衣率军抵达时,整座城池已经陷入恐惧与混乱之中。
黑巾军将领戚弘,原是朝廷逃兵,后投身贼寇,作恶多端。他自恃有万余匪兵,筑寨于赤阳山,倚险自守,朝廷数次派兵剿匪皆未能成功。
“副将大人,黑巾军占山为王,熟悉地势,我军若强攻,恐怕伤亡惨重。”副将霍尘面色凝重地道。
卿衣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淡淡道:“这一仗,不能拖。”
他抬眸望向远处的赤阳山,沈声道:“准备夜袭。”
夜色如墨,杀机潜伏。
云锐军悄然逼近赤阳山,在黑巾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迅速布阵包围山寨。
巳时末(夜半时分),随着一声凄厉的哨响,军中弓箭手放箭,如疾风骤雨般落入黑巾军大营之中。
火焰瞬间燃起,火光映照黑夜,将贼军的慌乱照得一清二楚。
卿衣一身黑甲,手持长枪,率先冲入敌营,如鬼魅般穿梭在战场之中,枪锋所过,无人能挡。
他的动作迅捷而狠厉,每一枪皆取敌将之性命,未曾有一丝迟疑。
黑巾军虽人数众多,但骤然遭袭,又无统一指挥,瞬间大乱。
戚弘惊醒,披甲提刀,刚出帐篷便见一柄寒枪刺来,他大骇之下,侧身躲过,但仍被枪刃割破了肩膀,鲜血瞬间染红战甲。
他怒吼:“给我杀——”
话音未落,卿衣身形如鬼魅一般逼近,枪锋翻转,直刺其咽喉!
“噗嗤——”
戚弘瞪大双眼,喉间鲜血狂涌,他伸手捂住伤口,身体颤抖,最终倒地不起。
黑巾军群龙无首,士气崩溃,溃散而逃,云锐军乘胜追击,一夜之间将整个黑巾军剿灭,成功夺回陵川。
天明时,陵川百姓闻讯后跪地高呼:“云锐军万胜!”
卿衣立于城门之上,神色冷峻,未曾露出丝毫松懈之色。
这一仗,只是开始。
陵川一役后,朝廷命令卿衣继续进军,扫平怀州与东雍的动乱。
这两地的匪乱比陵川更为严重,因为这里的敌人,不仅仅是贼寇,还有前朝余孽。
怀州的动乱由前朝将领夏侯岭策划,他手下聚集了许多亡命之徒,意图借机反攻朝廷。
而东雍的动乱则是因为当地世家与朝廷对立,私自招兵买马,企图割据一方。
这不仅仅是一场剿匪战争,更是一场政治与军事的博弈。
卿衣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派斥候打探消息,并在云玖的协助下,利用朝廷的情报机构,挖出幕后黑手,分别策动离间计,让敌人内部自乱阵脚。
他施展计谋,设局诱敌,使怀州的夏侯岭被自己的部下背叛,最终兵败被擒。
而东雍的世家则因内部斗争而失去指挥,云锐军趁势攻城,一举剿灭敌军,彻底平定了这两地的乱局。
在这一年之中,卿衣数次带兵远征,鲜少能回京,与云玖的交流,大多依靠书信往来。
第一封信——
“殿下,陵川已平,黑巾军主将已诛,贼寇尽数伏诛,百姓已安。”
云玖读信时,神色淡然,只轻轻点了点头,道:“很好。”
第二封信——
“怀州与东雍之乱已定,然此地朝廷势力薄弱,仍需时日稳固。臣建议派驻军留守,以免后患。”
云玖读后,沉吟片刻,对下属吩咐:“拟旨,准奏。”
第三封信——
“近日梦中偶见湖泊,碧波如镜,却无岸可寻。殿下可曾见过此景?”
云玖看到这封信时,微微怔愣。
湖泊?她未曾提及过,但不知为何,读到这句话时,心中竟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她思索片刻,提笔回信:
“未曾见过,或许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一同寻找。”
这一年结束后,卿衣班师回朝,回到云京。
他带回了胜利的消息,也带回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军功与威望。
但同时,他也察觉到,朝堂上的气氛变得不同了——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皇子之间的斗争日趋白热化。
云玖与卿衣的计划,才刚刚开始,而真正的风暴,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
劫中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