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胤王朝,云京,承天殿。
这座金碧辉煌的大殿,是整个大胤最为核心的权力中心。
历代帝王皆在此颁布政令,议定国策,赏罚分明,而能够站立于此者,无一不是手握权柄的重臣。
今日的朝会,与以往有些不同。
云锐军副统领——卿衣,即将站上朝堂。
这一变动的消息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自大胤开国以来,朝堂之上以文臣为主,武将虽有封赏,却极少能真正参与朝政。
而如今,云玖亲自向皇帝云延帝提议,请求让卿衣入朝议政,这无疑是打破了既定规则,也让许多朝臣心生不满。
有些人认为,云锐军固然战功赫赫,但军人掌权,终究难免会影响朝廷格局。
也有人担心,这位新晋的副统领是否会成为云玖的一把利剑,甚至威胁皇族的稳定。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而卿衣尚未踏入大殿,便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晨曦微亮,承天殿前的丹陛之上,一道笔挺的身影缓步而来。
卿衣今日穿了一身深黑色的武将朝服,并未披甲,却依然气势如锋,让人不敢小觑。
他的五官俊朗,眉宇间带着一抹从容淡然,步伐稳健,丝毫不见惧色。
他站定于殿门前,目光微微抬起,看向眼前这座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宫殿,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冷意与思索。
“武将入朝,竟会引起如此多的议论……这朝堂,果然如战场。”
一旁的太监低声道:“居云将军,时辰已到,请入殿。”
卿衣微微颔首,迈步走入大殿。
一入殿中,他便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其中有探究,有审视,有警惕,甚至还有不屑。
在大胤朝堂之上,文臣站于左,武将站于右。
武将虽少,但仍有几位地位颇高的大将,如镇国大将军魏阙、虎贲将军冯图、边疆镇守将军韩胜等。
而在文臣一列,则是首辅司徒恒、礼部尚书陈贵、户部尚书张禄等人,他们皆是掌控国政的重要大臣。
卿衣此刻站立的位置,正好处于武将一侧,但却比任何人都更靠前。
这个细节,让许多老臣心生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云玖亲自举荐之人,而云玖,又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
“宣——朝会开始!”
随着太监尖细悠长的声音响起,群臣依次奏报朝政大事。
先是国库粮税,然后是边境防御,最后则是近期的政令颁布,整个朝堂看似有条不紊,实则暗藏刀光剑影。
终于,话题来到了军政改革之上,卿衣的存在,成为了一个焦点。
首辅司徒恒率先发难,他是朝中元老,素来主张“以文制武”,此刻微微拂袖,语气不紧不慢地道:
“陛下,云锐军副统领卿衣虽有战功,但军人职责乃在沙场,朝政之事,还是应当交由文臣处理,方可稳固国本。”
这话说得极有分寸,看似是担忧朝政,实则是在阻止卿衣插手权力。
魏阙将军闻言,皱眉道:“首辅大人此言差矣,战场亦是朝政的一部分,若军政不通,如何能够真正稳定天下?如今边疆未稳,若无武将参与朝议,只怕是大胤的根基都要动摇!”
“哼,魏将军何须过虑?我等并未否定武将之功劳,只是军政分明,乃是千古不变之道。否则,若让军人染指政事,难道不是变相削弱朝廷的掌控吗?”
陈贵的话语虽然平和,却带着隐隐的警告之意。
就在此时,一道清冷淡然的声音响起——
“若军人不能议政,那些只知闭门造策的文臣,又岂能真正理解战场局势?”
此话一出,众人微微一愣,循声望去——卿衣负手而立,神情平静,但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锋芒。
这是他踏入朝堂以来,说出的第一句话。
他的目光扫过众臣,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一种不容反驳的冷意。
“战争之事,不是靠在书房中推演便能决定的,当今之势,边关动荡,匪寇叛乱频发,若朝中不允武将发言,难道要等到大胤山河破碎之时,才来追悔?”
一句话,让满朝文武瞬间噤声。
即便是向来反对武将干政的司徒恒,也不得不承认,这番话确实有几分道理。
皇帝云延帝微微眯眼,沉思片刻,随即缓缓开口——
“居云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众臣心中一惊,果然,皇帝并未直接否决卿衣,而是……选择支持?
而且皇帝喊的竟不是‘卿爱卿’,而是封号‘居云将军’,这是在提点他们,卿衣不是他们能动的。
想明白后,诸位大臣都缄口不言了。
云玖站在皇帝身侧,嘴角微微扬起,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
卿衣,这场朝堂的第一战,胜了。
朝会结束后,卿衣踏出承天殿,目光微微一沈。
今日的朝堂之争,只是第一步,但他知道,那些反对他的文臣,绝不会轻易罢休。
而且,朝堂的敌意并非来自文臣,而是皇族之间的斗争。
“云况、云衡……这些皇子,应该不会坐视我壮大。”
卿衣微微抬眸,看向远方的云玖。
云玖似乎察觉了他的目光,轻轻一笑,低声道:“这不过是开始。”
卿衣低声回道:“那便试试,他们能奈我何?”
劫中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