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元殿内,选秀仪式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过一个上午的漫长检阅,胤禛已是略显疲惫,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微蹙,那紧锁的眉宇间似有一抹不易察觉的不耐烦悄然蔓延。
乌林珠端坐于他的左侧,神色始终从容不迫,宛如一泓静谧的湖水;
而太后则稳居右侧,目光如炬,仿若锐利的鹰眼,细致入微地审视着每一位候选的秀女。
就在不久之前,安陵容凭借着那份从容镇定以及甄嬛所赠的秋海棠意外入选,这一变故令殿内的气氛稍显缓和,可胤禛的脸上依旧难见笑意,仿佛这些秀女皆未能真正入他法眼。
此时此刻,轮到了甄嬛与沈眉庄所在的这一排。沈眉庄站在队列之中,紧张与期待的情绪在心底交织缠绕。
她出身于正三品济州协领,沈自山之女,家世不俗,容貌秀丽动人,气质更是超凡脱俗。她深知,这场殿选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命运走向,更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期望。
太后(德妃):目光缓缓落在沈眉庄身上,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却透着一丝威严:“可曾读过什么书?”
沈眉庄:闻声,急忙微微屈膝行礼,态度恭敬且谦逊地答道:“臣女愚钝,只粗略看过《女则》与《女训》,略识得些许文字。”
胤禛(雍正):听后,轻轻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这两本书皆是教导女子品德修养的佳作,你能够有所涉猎,实属不错。”紧接着,又追问道:“那你可曾读过四书?”
此言一出,沈眉庄心中顿时一紧,犹如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心弦。然而,她早有心理准备,在额娘的提点下深知此时需收敛锋芒,于是平静地回答道:
沈眉庄:“臣女未曾读过。”
太后(德妃):闻言,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温和地说道:“女儿家以针线女工为主,你能识字已属难得。记下名字,留用。”
沈眉庄心中长舒一口气,她明白,在这深宫之中,后宫与前朝紧密相连,最忌讳的就是妃嫔插手政事。“女子无才便是德”,若是妃嫔读书过多,难免会招致猜忌,甚至被人怀疑效仿武后,觊觎权力,祸乱朝纲。
沈眉庄的回答恰到好处,既彰显了自身的谦逊低调,又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引发的忌惮。她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自思忖:这一场殿选,自己已然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着选秀仪式继续推进沈眉庄顺利入选后,轮到了甄嬛。
当她缓缓走到殿中央时,胤禛、乌林珠皇后和太后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惊讶的神情。甄嬛的面容,竟与乌拉那拉柔则惊人的相似。
胤禛(雍正):目光落在甄嬛身上,微微皱眉,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甄嬛:“臣女甄嬛。”轻声回答,声音清脆而坚定。
胤禛(雍正):“嬛?”微微挑眉,“你这名字里的‘嬛’是哪个嬛字?”
甄嬛:微微一笑,轻声回答:“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她的声音柔和而有韵律,仿佛在吟诗一般。
胤禛(雍正):微微一愣,随即露出赞赏的神情:“原来是蔡伸的词,看来你诗书倒是很通。”
太后在一旁听到这话,心中飞速运转。她深知甄嬛的容貌与柔则相似,若让她入宫,只怕会分拨了柔则的宠爱。况且现如今柔则年龄也大了,甄嬛入宫恐怕柔则的那点宠爱也会没有了。她必须找个理由拒掉这个秀女。片刻后,她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道:
太后(德妃):“甄氏犯了皇帝的名讳,这可不成。”
殿内气氛瞬间凝固。太后的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甄嬛的选秀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
然而,甄嬛却并未慌乱,她心中清楚,此时不是她愿不愿意入宫的问题,而是必须辩解。若是不辩解,她不仅会因为姓氏这等小事受到处罚,还会连累家人。
甄嬛:微微屈膝,恭敬地说道:“启禀太后,当年臣女父亲为官,圣祖康熙看见家父姓名,说姓甄好,听着像忠贞之士,以此作为勉励。”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这个解释非常高明。一则,圣祖康熙时甄远道并未犯其名讳(因为雍正叫胤禛,的确有同音,但康熙叫玄烨,和甄一点没有关系);二则,康熙是雍正的父亲,圣祖都说好的姓,作为儿子怎能说不好。至于这件事是不是真的,谁也不会去深究,毕竟康熙只是随口的一句话,谁会一直记得呢。
胤禛(雍正):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顺着甄嬛的话说道:“先帝的意思朕明白。”转向太后,微微一笑,“儿臣倒想起一件事,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甄氏出美人,甄宓就是汉末三大美人之一。”
乌林珠:在一旁也连忙附和道:“是啊,甄嬛的容貌如此出众,实在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若让她落选,岂不是辜负了先帝的美意?”
太后见状,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也明白,甄嬛的容貌实在像极了柔则,若让她落选,出宫嫁人,这不仅是对皇上的不尊重,也会引起不必要的流言蜚语。
最终,甄嬛顺利入选。她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知道刚刚殿选关于自家的姓的事,已经是度过去了。
随着选秀的落幕,甄嬛和沈眉庄都一起顺利入选,她们心中都十分清楚,后宫之路才刚刚拉开帷幕,未来的日子里,需要更加谨慎行事,运用智慧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综影视之问道红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