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将三位老师到庄子上之后的事情全给林凌讲了一遍。
头一天到那以后,三人便随着庄头一起去统计所有要入学的适龄孩童。
“女孩也得念书啊?”一个佃户问。
庄头轻哼了一声,说: “这是郡主的意思。”
那人不满意道:“这家里的活可还得有人干啊。”
他家女儿都十岁了,这就是能干活的年纪,要是叫她去念书,家里怎么办?
要他说啊,就让她弟弟去读就够了。
不等杜仰熙几人开口,便听庄头说:“郡主说了,凡适龄孩童全去私塾读书的人家,免一成租。”
“真的啊?”佃户立刻笑了出来,急促道:“我家孩子肯定去念书,儿子去,闺女也去!”
一连好几家都是这样,但一听说免一成地租,他们便不再执着不叫女儿读书的事了。
家里这点活儿谁都能干,女儿若是习得几个字,再进城去学一门手艺,也能赚不少银钱呢。
将适龄的(七岁以上十四岁以下)孩童名单记录下来,总共是三十九人,其中男孩二十三人,女孩十六人。
回到安排给他们的屋舍之后,桑延让不解问道:“为何郡主会要女孩也读书呢?”
她们的父母都不想叫她们读书习字,而是想让她们留在家里帮忙操持家事。
“或许因为郡主也是女子吧。”杜仰熙叹息说。
自古同病相怜,正是因有相同之处才会以人忧己,心怀怜悯。
李寒松亦说:“女子生于世上本就不易,郡主这般对那些女孩来说,或许会叫她们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私塾的上课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上五天课,就能歇上两天,上课时是每日早上辰时(7-9),下午的申时(15- 17)。
从时间上来说,对备考学子简直宽容至极;又从工钱来说,对他们更是大方。
大方到桑延让都有些不适了,他说这工钱少一半都有人抢着做。
李寒松不自觉皱起眉——这人怎么还嫌工钱高啊?
杜仰熙朝他笑道:“长青兄别误会,安道兄憨直,并无别的意思。”
长青是李寒松的字,而安道是桑延让的字。
“元明,我知安道性情淳朴耿直,更是有什么话便说什么。”李寒松说:“想来郡主也是要择一两个品学兼优的才子资助,我等做好分内之事便罢。”
三人逐渐上手,习惯了庄子上的生活。
林凌听青莲说完,她点点头,便把这件事抛在脑后了。
最近她的几家铺子接连重新开张,自然是忙得不得了。
像是金银铺,里边原先的首饰大多过时,这些日子她重新画图,要工匠们按她的图纸先做出几个华贵又精致的发冠,充当镇店的门面。
还有香粉铺里,也准备了两种新的花样。那间玻璃铺子没有新的花样,不过是新收了几家的订单,要将他们府上的窗子全换成玻璃。
要开张的信儿才传出去,便有来付定金的,光是玻璃的定金,她就赚了不少。
林凌吩咐青峰,道:“派人去其他州县瞧瞧吧,若是哪地有了灾害,便把银钱换成粮米,辅助着县衙赈灾。”
“青峰领命。”刘青峰弯腰退下,这件事他已然是得心应手,毕竟他们几人最初就是这样被郡主带回来的。
景佑元年正月时,京东地区(河南山东一带)便发生了灾害,那时林凌托了赈灾的官员一道,将她的赈灾物资一道送去。
综影视之林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