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正值农忙时节,大家都在预备着收获粮食,做足后勤准备,所以众人议定于明年开春起义。
此时已经是康熙十五年底,叛乱部队的势头已经弱下去很多,明显是不利于抗争的。但这帮江南的理想家可不那么认为。古人常云:“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这句话是贬义,但意思确实是那么个意思,换个好听的现代说法即叫:
“还有高手?”
虽说工作紧张,但年还是要过的。于是乎,在笑语盈盈的声色中,大家安度着大乱前的最后一个除夕。
街上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人群熙熙攘攘,彩旗飘扬。那些用杆子所串起来的黄绸缎,经了演出人的手甩起来,忽忽悠悠地,霎是好看。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几条色彩斑斓的长龙与威猛的狮子在人群中穿梭起舞,时而腾空跃起,时而低首轻摆,引得四周观众掌声雷动,欢笑声此起彼伏。
院子里的众人,也都各自找了同伴,凑在一起剪红纸、贴窗花、写对联、讲故事。在这时节,院里的几位长辈还不忘在并不充盈的财力中拿出好些铜银,对那群小辈做出表示,并心满意足地得到他们的回敬。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扎根的风土文化各不相同,但我们的胸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孤忠精神。”
在这样安定的夜晚,小张一个人躲在小房间墙角,借着一盏小油灯,翻看着自己抄的《张苍水集》,这会正读到那首《长相思》:
秋山青,秋水明
午梦惊秋醒未醒
乾坤一草亭
故国盟,故园情
夜阑斜月透疏棂
孤鸿三两声
积压已久的情绪顿时迸发了出来,泪水由脸颊一直下流,不觉打湿了书页。小张怕染了字迹,赶忙用手去擦。
正巧黄嘉琪路过房间,看见自己的爱徒情绪不对,便立马赶上前询问。
“我想苍水先生了…他的那些诗歌,真的,读得让人心痛。”小张哽咽着道,“想想也就十二年前的事。”
“我理解,我理解…为师当年也有崇拜的偶像。”黄嘉琪想起了当年和湖广的小信陵打交道的经历(见第一卷的小狼君回忆篇),想那时候的自己,不也为理想为天下哭得稀里哗啦,所以现今看着自己的徒弟深陷在这般情绪里时,很是感同身受。
“我觉得…他,他这种精神,已经/超越一般的‘忠’了。和三国里,说,说的那种,‘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不一样,他,坚持到永历和鲁王都去世的时候,所以已经,不是在为一家一姓,这种,孤忠,可以跨越很久,就像咱们一样。”小张断断续续地说道。
“等咱的事业成功了,为师亲自带你去杭州西湖的苍水墓看看,那边还有岳武穆、于少保、吴越王呢。”黄嘉琪拍拍小张的肩膀,慢慢地为他抚平激荡的情绪。
“到那时候…师父你都多老了,估计起码古稀之年以上吧,还走得动么?”小张道。
“没事,老当益壮,满足你的理想,我就是爬也得爬过去呀。”黄嘉琪道。
“诶呦,是谁在大过年的晚上哭鼻子呀?嘻。”黛梓漆走了进来。
被师姐发现,小张羞涩难当,埋下头不敢见人。
“这么好的晚上,可别浪费在了伤春悲秋上呀。”黛梓漆笑道。“呦,不好意思啦?小师弟,你听外面多热闹,我们去看看烟花好不好呀。”
那些被点燃的烟花在夜中绽放,瞬间炸裂成数道绚烂的光轮,一圈又一圈的彩色光环缓缓升腾,将黑暗短暂地点亮,然后缓缓地消散在无边的夜幕中,只留下一地的碎纸盒与烟火味。
在门外爆竹的噼啪声与人们的嬉闹声中,大院里的这个除夕夜就这么温馨地度过了。
自此,北边的索伦部队和南边的复社遗孤顺利汇合并改组成为“灰军”,《孤臣孽子》第二卷“异族”的故事告一段落。
孤臣孽子—独狼与三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