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纪元:石炭纪(古生代)
时间来到大约3.45亿年前:
石炭纪时期,这个时期又称为巨虫时代。
那时候的大陆板块,并不像今天这样分散,而是处于一个逐渐聚合的过程。
陆地早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覆盖,植物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长,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也集中于此,使得这一时期的气候温暖潮湿,遍布着繁茂的森林和沼泽地,从而导致地球含氧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比后来人类时代的氧气含量高出了约60%,这就好比给每个动物身上背了个氧气瓶。
这种高氧环境,就像是大自然的神奇魔法,赋予了生物巨大化的潜力,一些节肢动物长成了庞然大物。
在这个生命登上陆地的早期,节肢类动物是其中的先驱者。它们那坚硬的外壳,或许会让熟悉古生物的人联想到古老的三叶虫。
的确,这些节肢动物与三叶虫有亲缘关系,坚硬的外骨骼在水下是有效的盔甲,在陆地上,则起到支撑和减少水分流失的作用。它们甚至可以通过外壳呼吸。
其中有一种名为节胸蜈蚣的生物,它那两米五的体长,加上超过半米的体宽,无疑是当时陆地上体型最为庞大的千足虫。
如此巨大的身形,若是突然出现在人们眼前,恐怕会把人吓得不轻。作为地球早期的霸主生物之一,节胸蜈蚣在当时几乎没有敌手。
不过,这种强大的生物也有自己的烦恼,比如在寻找配偶方面。与现代动物不同,节胸蜈蚣没有眼睛,它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仅仅局限于自身能够触及的范围。
在广袤无边的蕨类森林中,它们一路摸索前行,跨越无数艰难险阻。在这样的环境下,遇到异性的概率微乎其微,就像双色球中彩票一样困难。
但生命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候,一次偶然的相遇,就能成就一段美好的姻缘。
尽管这些古老生物的模样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头皮发麻,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去领略它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原始而纯粹的生命魅力。
当然,这样隔着屏幕或者纸张想象就好了,千万别身临其境。
时间来到大约3.4亿年前:
高浓度的氧气不仅孕育出了巨型千足虫,还塑造了巨大无比的蜻蜓。其体型甚至能与老鹰相媲美,这背后与它们独特的呼吸方式有着紧密的关联。
还有一米多长的巨型肺蝎,以及体型可达3米且生性残暴的巨型马陆……因此,石炭纪也被称为巨虫时代。
时间来到大约3.2亿年前:
脊椎动物在水下持续演化,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水下王国,体型大的鱼类食物充足,而体型小的只能藏头露尾、东躲西藏。
在探索生命演化的旅程中,人类起源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如今,科学界已经基本确定人类起源于鱼类,更确切地说是肉鳍鱼类。
这些特殊的鱼类有着非常发达的鱼鳍,发达程度超乎想象,它们独特的肉鳍不仅能助力游泳,还可以支撑体重,帮助它们离开水域。
当然,我们人类的祖先只是众多尝试登陆的肉鳍鱼类中的一支。它们已经拥有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不是像其他鱼类那样单纯地依靠腮,而是借助一种原始的肺部结构来呼吸。这一系列特殊的生理条件,为它们登上陆地创造了可能。
终于,在某个天气晴好、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肉鳍鱼类凭借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完成了登陆壮举。
然而,令肉鳍鱼类意想不到的是,当它们踏上陆地的那一刻,才发现已经有其他生物捷足先登了,比如,石炭鲵。
这种体长可达三米左右的巨兽,率先完成了过渡,并且进化得相当完善——已经完成了从鳍到四肢的神奇转变,是最早的两栖动物之一。
不过,这些早期的两栖动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们必须栖息在沼泽等水源充足的地方,因为它们的皮肤需要保持湿润才能维持生存。
这种生存短板,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它们的头顶,促使它们为了生存而不断地进化,而这也是生物进化的常见驱动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体型庞大的石炭鲵面前,弱小的肉鳍鱼类似乎还不够别人塞牙缝的。
也许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要加快进化。凭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历经数百万年,终于,肉鳍鱼类的鱼鳍演化成了四肢,正式步入两栖动物的行列,甚至出现了体型更大的石炭蜥。
石炭蜥是石炭纪水域中的顶级掠食者,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两栖动物时代的正式开启,也将彻底改变整个陆地生物。
时间来到大约3.1亿年前:
地球陆地在时光的雕琢下逐渐聚合,最终形成了一块广袤无垠的超级大陆——盘古大陆,这一独特的地形巨变,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大陆内部气候演变的新篇。
从此,内陆气候变得十分干燥,遮天蔽日的连片森林就此瓦解。干旱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致使曾经星罗棋布的沼泽地渐渐干涸,几近消失。大片土地开始荒漠化,氧气浓度大幅度降低,使那些巨虫因难以适应而最终走向灭亡——这便是石炭纪末雨林崩溃事件。
华夏万万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