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说程越的尸体没有找到,周清澜便在每个港口城市都租了一间能看到海的房子。
---
一.潮信
青岛的雨季来得猝不及防。
周清澜在栈桥边的旧书店发现那本《西夏文考释》时,封皮正滴着水。扉页上的钢笔字让她险些打翻咖啡——
"给总在古籍部睡着的周同学 程越 2009.3"
这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初遇。那年她大四,他刚调任刑侦支队,在图书馆追查一本可能与走私案有关的古籍。
"您认识这位程警官?"书店老板擦拭着镜片,"他每年三月都来问有没有新到的文物图录..."
窗外的雨突然变得很吵。
---
二.夜航
厦门鼓浪屿的民宿里,她收到一个匿名包裹。
褪色的警用防水袋里,装着一台严重变形的执法记录仪。修复三天后,屏幕亮起的瞬间,海浪声先于画面涌出。
视频里程越的侧脸占满镜头,背景是摇晃的船舱。"...确认'西夏金匮'在C舱,但周清澜不该被卷进来..." 他忽然转向镜头,嘴角有血渍,"如果这次回不去,把我在资料室A-7档案柜的..."
录像终止于爆炸的强光。
周清澜连夜飞回北京。在积灰的档案柜深处,她找到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是程越二十年来的所有调任令。
每张背面都写着"寻找周维钧死亡真相"。
---
三.溺氧
三亚的潜水教练很是不解。
"您为什么总在沉船遗址徘徊?那里只有些破铜烂铁。"
氧气将尽时,周清澜撬开锈蚀的货舱柜。成群的热带鱼从她指间溜走,唯有一块青铜碎片卡在珊瑚礁间。
那是程越母亲吊坠的另一半。
浮上海面时夕阳正沉,她忽然想起他信里的话:
"我们没能救回父母,但至少..."
至少什么?
浪头打翻氧气面罩的刹那,她终于听清那年雨夜里,自己错过的后半句话。
---
四 .归墟
最后一个房子租在大连。
冬至这天,海警送来一个漂流瓶。瓶中的便签纸已经泛黄,笔迹却依然锋利:
"今日在沉船打捞起青铜匣,内藏父亲与'收藏家'往来账册。若你收到此瓶,说明我未能...
记得去外滩18号找林律师,我留了..."
便签背面是幅简笔画:戴学士帽的女孩在古籍部打瞌睡,身旁警服青年正偷拍她的睡颜。
周清澜把便签放进怀表。第二天,港口的晨雾中多了一座新碑,碑文只有五个字:
"程越 归于此"
潮水退去时,有人看见她将弹壳戒指埋进碑前沙土。而暮色四合之际,那枚戒指又出现在她无名指上,与婚戒并列。
"海葬碑不需要骨灰。" 她对着虚空举起酒杯,"你教我的。"
海风穿过碑上的文字,发出类似叹息的声响。
褪色蝴蝶标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